寫給上帝的信│Letters To God
上帝認識我,祂回應了我寫給祂的信。
如果哪天我離開了這個世界,有沒有人會為我傷心流淚,如果哪天我離開了這個世界,有沒有人會懷念與我曾經共度的經過,當我遠去的那一刻,世界上少了一個人卻又將誕生一個人,能夠留下些什麼蛛絲馬跡讓世界發現我來過嗎?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究竟沒有任何意義,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麼你能告訴我確切的答案內容嗎,讓我知道活在這個世界有什麼作用,生命的價值到底是由誰來定義,這輩子沒有遺憾或是這輩子昏昏噩噩要如何才能判斷?相信每個人都懷疑過自己存在的意義,也曾迷惘徘徊自暴自棄過,本片描述罹癌小男孩過世前對家人與社會大眾所留下的正面力量,或許我們可以從中獲得解答。
劇情敘述:
一個小男孩在他信念的旅程中,和一個尋找生命意義的中年男子交叉相遇,因而轉變了彼此的生命,這個非比尋常的八歲小男孩泰勒,有著愛他的家人與朋友,在他建立的堅強信念下,以勇氣和慈悲每天面對與癌症的戰爭,對泰勒來說上帝是個朋友、老師更是個筆友,因為泰勒把他每天的祈禱用寫信的方式寄出去,這些信後來都到了郵差布萊迪手中,布萊迪剛好正處於人生的交叉口,起初他覺得很困惑,而且對於要如何處置這些信感到很矛盾,但最後他的決定卻見證了小男孩閃亮心靈及堅強信念所所散發出的寧靜力量。
關於電影:
電影是靈感來自真實故事溫馨動人,可以從中看到一個小男孩的信念對家人、朋友及週遭環境所能帶來的影響,同時也找到生命的光輝與勇氣。泰勒出生於1995年9月23日,從三歲開始他就迷上踢足球,然後就一頭栽了進去,此外他也很熱衷童軍與青少年團隊活動,2003年他被診斷罹患一種急性罕見腦瘤,在位於曼菲斯的拉伯赫兒童醫院動手術,後來又轉到聖猶達兒童醫院接受三十次放射治療,以及長達四個月的化學治療,情況一度好轉,但在進行複診時,他又被診斷出罹患軟腦膜癌病,九個月後2005年3月7日,泰勒蒙主寵召離開了人世。
近期不少探討生命價值的電影上映,每部片按照劇情風格所著重的點也不一樣,但不外乎就是要體醒人們珍惜生命,好好的把握當下,本片是很簡單的勵志電影,按照真人真事改編,把一位已經過世的癌症男孩泰勒靠著堅定信仰改變了周遭人的故事搬上大銀幕,電影開頭從他坐在床上看著運動類節目帶起,由下往上緩緩拍攝到那因化療掉光毛髮的後腦,以及一長串開刀的痕跡,看起來觸目驚心卻也是與病魔奮鬥的證明,一個小小的身體經過了三十次放射化療,就連大人都受不了的化療,他熬過了,只夢想著能夠回到學校,與朋友同學共同玩樂。
父親去世後母親獨力撐起這個家,但同是急診醫療人員的她並沒有辦法時時刻刻陪在身邊,16歲的哥哥不能理解為什麼母親所有心思都在泰勒身上,叛逆期的他會埋怨,會口是心非,會想說母親是不是寧願生病的是他而不是泰勒?外婆意無反顧的來幫助照顧兩個孩子,她是虔誠的信徒,數十年的大風大浪讓她歷鍊豐富,她幫忙開導著孩子們,僅管如此當要幫泰勒注射藥物時從容冷靜的臉還是隱藏不了手的顫抖,鄰居小女孩是泰勒最好的朋友,她每天都跑來跟泰勒說學校所發生的事,當泰勒在學校因為生病受到歧視時義無反顧的出手教訓對方,所有鄰居都有著各自生活上的問題,郵差布萊迪因為失去兒子每天酗酒,對人生感到迷惑,不相信上帝,直到他接手那些寫給上帝的信後漸漸改變了。
從電影中可以看到家中有病童的家庭需要花費多少心力去照顧,生理和心理上的疲累會擊垮每一個人,尤其是那隨時隨地都可能失去心愛人的煎熬,導演的拍攝手法很溫馨樸實,他知道勵志電影並不需要太誇張的鋪陳以及太芭樂的生離死別來點綴,簡簡單單的述說一個小故事,任何啟發就看觀影者自己的感受,我們可以看到泰勒打完針後不舒服的嘔吐,但他依舊維持著開朗的笑容去看待生命,每天都會寫一封信給上帝,告訴祂今天自己發生了什麼事,告訴祂身邊人的問題,希望上帝可以聽到他的祈禱,他最想要看到母親的笑容而不是擔心的表情。
本片從兩個角度拍攝,泰勒不是不害怕生命的消逝,但堅定的信仰給了他勇氣,告訴他要樂觀勇敢,另一方面則是失去生命意義的布萊迪在與泰勒的相處下,漸漸的重拾信仰,泰勒給了他勇氣,解開了他心中的結,這兩個支線以相反的角度去比較,再結合在一起成為主線,雖然如此卻不會使人感到凌亂,可以說導演本身執導的功力非常好,但由於本片是福音勵志片,因此片中出現勸人信仰上帝的宣導成份非常重,以致於模糊了對生命的探討,三五句台詞就會扯到上帝,雖然很正面陽光,卻也讓電影感人成份大幅下降,並不如「姊姊的守護者」那般詳盡描述親情對於一個家的重要,以及每個人心路轉折過程。
話雖如此當你在觀看本片時還是會被感動到,我不相信這個世界有神的存在,也可以說從小就是個思想悲觀黑暗,甚至是很偏激邊緣的人,喜歡病態變態與沒有人性的事物,覺得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對所有事物都很冷漠,我發瘋過、自殘過、自殺過,好幾次在生與死間徘徊,進出醫院就像吃飯一樣,很諷刺吧,明明就有這麼多人努力活著卻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而我們這些有著大把時間可以好好過生活的人卻完全不愛惜自己,就算旁人再怎麼告知「這個世界是美好的」、「這個世界是陽光的」、「這個世界是溫暖的」都沒有用,因為我們已經心如槁木,覺得任何事毫無意義,其實只要一點點改變,這些想法就會完全轉變,換個角度去看世界、換個角度去處理事情、換個角度來過自己的人生,那麼完全就不一樣,現在我有想要珍惜的人,所以開始慢慢體會到這個世界的不同,過往經歷的生死成為支持我的動力,因為失去才會感到生命的脆弱與珍貴。
相信許多人都沒有進出過安寧病房,或著是才一靠近就覺得很可怕,而事實上安寧病房的氣氛有溫馨寧靜也有哀傷沉痛,病人痛到不停的打嗎啡,但過多的嗎啡卻會加速生命流逝,家屬們得接受即將失去家人的事實卻得在病人面前保持平靜,然後在出了病房後的那刻潰堤痛哭,有些人躺在床上害怕著死亡到來,呼吸器一起一仰運作的聲音竟是寂靜的如此可怕,這些事情看來簡單卻是生命中必經之路,但也有許多人他努力堅強把堅定的力量遺留給眾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在生命旅程的最後發光發熱,上帝其實不存在但也確實存在,因為這是由人的信念所聚集而成,這個信念就是你本身心中意志所在,本片很適合正在跟病魔搏鬥的人以及他的家人觀看,心中相信一切那麼事情自然會有轉機;也很適合那些整天渾渾噩噩過生活或是不愛惜自己生命者,或許想法不是容易改變,但至少能讓人感受能活著是多麼幸福的事。
-----------------------
【劇情】: 6
【溫馨】: 6
【勵志】: 8
【演技】 : 5
【滿分10】: 6.5
-----------------------
我會用笑容,勇敢的面對每一天。
原來你的站名...有段妳自己的歷史
看了你的confession...腦子突然闖進...
精神分析美學試圖告訴我們...見證超越經驗的事物...是附著著某種危險性的...就向在一片膜上撕開一道口子...看到膜外世界真實的同時...也刺穿了自己...當然...也有可能那種穿刺並非自己的意願...但那種真實不一定是腦中的混亂的虛幻...因為真正的mess...是在現實與虛幻中進退不得...找不到調和的方法...也無法以現實驅散虛幻...或以虛幻置換現實...那種能量巨大...大到往往自我被它吞噬...一旦找到調和的方式...現實和虛幻就沒有界線...現實就是虛幻...虛幻就是現實...都是某種reality...在這樣的狀態中....自我依然清晰澄明...哇那就不得了啦...mess轉變成chaos...更高的一種自然規律...
我自己是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patient. 2011-03-03 11:00:18
現在是哪一個identity在說話
沒有不敬之意
我爸是標準的schizoid
後來轉變成躁鬱症
前年去世
72歲
Lacan...一位法國的精神分析學者...透過結構語言學和後結構主義相折疊後的一種另類的哲學視野...為我們揭露了...人的心靈...以精神分析來說...心靈通常意味著unconsciousness...
他說...人的潛意識其實可視為是一種語言的結構
只不過...他所謂的語言...指的並非一般所謂的語言
系統中的言語現象
他認為語言其實是一串意義脫離後的赤裸符號(bare symbol)...靠著不知什麼莫名力量所彼此牽絆出來象徵鏈
很難理解吧....
所以文字不再附屬於一個標準化的語言系統...在此系統中...某個文字才具有意義...固定的意義..才具有一個identity...
或許...標準化的系統...不存在於真正的現實中...
也就是精神分析所渴望要直視的那個心靈現場...reality of unconsciousness
於是...我想說的是...
每個文字就是一個獨立的symbol...有自己的identity...這個identity說著自己的話...敘述著自己的故事...identitys之間彼此照應著彼此...構築出一個那個One...而這個One並沒有消解掉每個identity的獨特性...而每個identity的獨特性在play his own "Game"時...他所製造出來的波動...也不會成為One維持它整體性時的過度負擔...不會震壞掉...彈性係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