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9 23:09:33紫風車

【影像。書寫】讀-懶雲(賴和)《無聊的回憶》後感

20070109

回憶隨著孩子入學的年齡勾勒起塵封二十五年一連串的思緒,無聊的回憶述寫而來並不無聊。

作者身為一位父親,未可知其送兒往學究竟所謂何故?其離開學校甚久矣!然而,疑惑依舊縈繞,未曾遠去,為什麼要上學?為什麼要讀書?我之於學校或學校之於我,此間又有何牽繫?

幼年時期聽聞大人們說不讀書是一件羞恥之事。然而,對於無錢人家的小孩無法讀書與有些有錢人家的子弟不讀書,作者充滿著疑惑,讀書與錢或讀書與做人有何干係?書房與學校的不同的書,是否有些書不需讀?又或者讀書並非讀書的本身?幼年與不讀書孩童家庭接觸的經驗,以致於產生自我的疑惑,這樣的經驗讓作者繼續深入追溯著。

入學之前帶著鄕坊口語相傳的幾分對學校的畏懼與幾分幻想式情結和未知之情事的困惑,而那十歲整的時代是日本強輸思想的年代,加諸書房先生的催促與勸誘,總是要進學校去讀日本書的;入學之後竟有樂而不思蜀地之感,書房與學校比對著監獄與樂園,昔日口傳與今日所見大不相同,從書房的嚴格侷促到學校的歡喜自由。

「除了聰明好讀書的受到先生特別寵愛的以外,誰會高興上書房去?」因此,作者將書房比之為監獄,然而,若不去將會被同學們五花大綁的扛回書房。相對於書房,學校卻有自由嬉戲時間,使之愛上學校而不愛去書院,可是家人卻又強制午后半日前往書院學習漢文,為什麼要去書房受苦?為什麼漢文重要?無人可使之明白,強制之下反而生成一鼓厭惡之情。

直至作者畢業之時,入學校已非需要昔日的勸誘與威迫,學習日本的好處自然而然的引來更多人群的跟隨,可賺得較多的錢與獲致較好的地位,也因此社會面從厭惡日本書到學習日本話於是一轉。

通篇呈現著文化的交錯在孩童身心刻印、反覆著,究竟年幼無法深思,作者運用著當年孩童的觀點切入去看待那個年代的事實,然而,文句之後自然而然的流露著劃時代的一種文化攻防戰,大人們看似了然於胸的悍衛,但是當名與利交相攻措,還有什麼是不可放下的呢?

從早期需要誘迫到後來發現學習日本的好處,入上級學校需通過的入學試驗,五十名的定額從一千名左右選之,然而,時代的進步,竟無法讓所有人通過而得到幸福,作者恍悟到時代的進步與人們的幸福不可放諸一論。

然而,家中人阻礙作者入上級學校而到頂港的不充足的理由也僅能服從。畢業生可以做什麼?讀書人不該做田野的粗人之活是一種讀書人的傲慢還是尊嚴?而自其入雜貨工作初見世面,驚訝得發覺學校所學全然無用,加之口才駑鈍,常得同夥之譏,自尊心一點一滴蠶食鯨吞而終至離開。

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有什麼用?原先的不滿與自負換得的是更大的疑竇與放逐,帶著面具下的自我僅能隨適原先的環境,做著田裡粗重艱苦的工作,到後來逐漸被同化,又回到最初之始又是一個農家子弟。繞了好大一個圈,最終還是回到原點,無怪乎作者為之一嘆。

眼下輪到身為一位孩子的父親的抉擇,當初其六年間所受的學校教育,薰陶出什麼?那一段思索竟仍無所解答,對於讀書似乎是痛多於樂,而對於出身農家子弟的孩子,就算讀書畢業之後又有何用?幸福是否是在不讀書中所呈現的一種無知?作者對其子讀書會否帶來不可知的將來有著一份父親的擔憂,不知會否再度重現那段他走過的歲月,然而,最終還是需將孩子送往學校。

作者因無能為力可以為孩子做些什麼,文末僅能以三句話祝福著孩子:
「學校!我禱祝你,勿再使我的孩子和我一樣的失望。
孩子!我祝福你,休要像我一樣無能。
祝福!啊!這渺茫的希望。」

為什麼要讀書?什麼是幸福?帶著對孩子的祝福與自我的無知,作者渺茫的希望是一位父親誠摰的期盼。我想若此便已解答了一切。辛苦你了,這一位,父親。


相關連結:
1、荔枝果(RyTsuKo)的《觀 賴和--【無聊的回憶】後感》(20030629)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bottle1216/3/3279195/20030629144159/
紫風車 2007-01-16 18:40:38

哈哈哈~~~~那我就不客氣啦~~~~
近日在從妳那邊有寫過的選幾篇繼續練筆~~~
非常感謝哩~~~~^^

荔枝果 2007-01-16 18:25:49

不懂什麼意思,但是還蠻感謝你的愛戴。
要怎麼連結,呵~我也不懂,本作者在此授權,隨便你,不跟你收版費和智慧財產權,你自己拿去用囉^^

紫風車 2007-01-16 15:46:21

TO:荔枝果小姐~~
這…………………是我學妳的啦!^^
妳以前寫的那一堆我還滿喜歡的~~~可我沒妳的功力~~~
所以隨便選個一篇來練筆,順便看看台灣早期作家寫作的東東~~~
然後,可不可以把妳以前寫的那一堆連結過來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