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01 16:53:00尚未設定
台灣就像兩頭燒的蠟燭
今年三月,台灣可真熱鬧。一是「三一九」,過了一個星期,又是「三二六」。兩場遊行示威,使得台北街頭成了亢奮的舞台。
「三一九」是「兩顆魔法子彈」造成大選翻盤的繼續。一年前,必敗的陳水扁靠著可疑子彈的「幫忙」而當選。這個政權的正當性當然一點也不充分。而最近官方公布辦案結果,則將一切推給了一個已死的嫌犯,而且毫無證據,這使得政權的可疑性更增,於是接著去年的「三二一」,今年又有了第二次「三一九」。今年的「三一九」由於泛藍的宋楚瑜心態騎牆,加上缺乏財力來動員群眾,因而參加者皆為自動自發的散兵游勇,但居然也號稱達十萬之眾,設若全力動員,當必更加可觀。如果不是這個政權符合美國利益,因而美國遂對兩顆子彈的問題假裝沒看見,否則祇要美國像搞烏克蘭那樣,隨便放幾句話,台灣準會鬧得變天。
台灣社會已成「動員型社會」
因此,「三一九」所代表的,乃是對陳水扁政權正當性的懷疑並未減低,易言之,這也反映出台灣被撕裂的那種「五十對五十」的藍綠各半情勢並無緩和,內部的對立,而且是最根本的政權正當性上的對立,仍將是台灣政治的主軸。
如果「三一九」代表的是內部對立的極大化,那麼「三二六」則是外部對立的極大化,由於今年底台灣有縣市長這種重要的地方性選舉,無論為了營造氣勢,或為了表達立場,鼓舞群眾,《反分裂國家法》都是個可用的題目。於是遂有了由官方發動,全力動員黨國機器的「三二六」,陳水扁號召百萬人上街,行政院長則要公務員也來報到。儘管這些示威在用盡一切行政資源後,祇有三十萬人參加,遠遠達不到所謂的百萬之眾。這對陳水扁和民進黨已等於是嚴重的警告,顯示出綠色群眾已開始疲倦。但由陳水扁對整個「三二六」的操作模式,仍可看出這是一種要把外部對立極大化,俾收割政治利益的策略。
因此,不管人多人少,由「三一九」和「三二六」所顯示的,乃是台灣仍在內部對立極大化和外部對立極大化這兩個互為一體的軸線上發展,並在不斷運用群眾運動讓整個社會成了一個「動員型社會」。所謂「動員型社會」,指的是一個社會靠著某種「擬神聖化」目標的不斷驅動,最後落實到群眾層次,因而該社會的意識型態化程度也達到了最高點。在人類歷史上,像納粹興起前後的德國,革命成功初期的俄國,「文革」時的中國等,都是「動員型社會」最標準的例證。這種社會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其一,人們對政治的偏嗜已到了一種入迷的程度,並形成一種無論任何事情都會從政治角度來解釋與聯想的習慣,這也就是所謂的「泛政治化」或「泛意識型態化」。
不斷動員加深藍綠對立
其二,由於在對立中不斷動員,在動員裡強化了同類間的愛與對異類的恨,於是愛恨交織的雙重標準也告氾濫,最後到了「祇問立場,不管是非」的程度,自己這邊的人無論做了什麼事都一定對,另一邊則無論做什麼事,則一定錯。雙重標準使得雞蛋裡挑骨頭,在無可辯護處強辭奪理的詭辯;以及同類間的虛情假義,和對異類無來由的痛恨等跟著高度發酵。一個社會賴以存續的理性與感性也為之被扭曲。在台灣,不談政治前,人際關係毫無問題,祇要三言兩語碰到政治,夫妻會起勃谿,情人會翻臉,同事朋友間也會反目相向,即是後遺症。
其三,由於極端化已成了常態,雙重標準也視為理所當然。很自然的,用目的來合理化手段的「不擇手段」;以及祇管是否煽情,而不論後果的所謂「不計後果的政治」(Reckless Politics)跟著變成常見的政治行為。
而此刻的台灣,由於藍綠兩種勢力「五十對五十」的拉鋸,內外對立極大化所造成的「動員型社會」之格局,它已成了一個具有強迫性的結構,沒有任何一方有能力改變這樣的情勢,任何緩和即等於承認失敗。不斷的糾纏,在糾纏裡等機會,給予對方致命打擊,遂成了當今的政治風景。這也就是說在「三一九」和「三二六」之後,台灣會安靜下來嗎?答案是肯定不會。找題目、做文章、搞群眾運動,早已是政治唯一的內容,政治人物怎麼可能閒得下來?
這時候,就讓人想到前代美國重要女詩人愛德娜‧米蕾(Edna St. Vincent Millay, 1892-1950)的那段著名詩句了:
我的蠟燭兩頭燒
它撐不過整個夜晚
但是啊,我的宿仇,我的友好
它燒出的光焰可真燦爛。
人民正在付出代價
以這樣的詩句為喻,「三一九」這種內部對立的極大化,以及「三二六」所代表的外部對立極大化,不正像是兩頭蠟燭一樣,在燒著台灣嗎?常常有大型群眾運動,看起來很熱鬧,就像蠟燭兩頭燒一樣明亮燦爛,但這樣的燒法,又能燒多久呢?
因此,「三二六」遊行示威,實質上等於是一場不明言的正式台獨運動。陳水扁號稱要搞成百萬人,並發動黨國機器,甚至連交通部門和公務員都動員了起來,最後勉強祇湊到三十萬人左右,這是嚴重的洩氣,如果不動員,恐怕連十萬人都湊不到,這種群眾的洩氣,我們可以解釋為過度動員所造成的疲倦,但更真實的理由,或許是蠟燭燒了好幾年,台灣連一件正經的事也沒做,這是在消耗過去所累積的本錢。台灣的經濟動能正趨涸竭,競爭力在下滑,國民生活素質在降低,社會怨氣在上騰。「三二六」前夕,台灣獨派大老許文龍在他的企業已面對嚴重挑戰下公開宣布承認「一中」,這個獨派大老的轉向非常值得注意。因為它顯示出蠟燭兩頭燒的後果已逐漸浮現了出來。連台獨的「真實信徒」(True believer)都會轉向,它還能搞多久,已的確值得懷疑。儘管我們從不樂觀期待陳水扁會正心誠意地有所改變,因而兩頭燒的蠟燭並不會燒得緩慢下來。我們擔心的是,如果台灣人民不用選票來制止,最後真正燒光的,將是台灣人民自己的前程。
新新聞 第943 期
「三一九」是「兩顆魔法子彈」造成大選翻盤的繼續。一年前,必敗的陳水扁靠著可疑子彈的「幫忙」而當選。這個政權的正當性當然一點也不充分。而最近官方公布辦案結果,則將一切推給了一個已死的嫌犯,而且毫無證據,這使得政權的可疑性更增,於是接著去年的「三二一」,今年又有了第二次「三一九」。今年的「三一九」由於泛藍的宋楚瑜心態騎牆,加上缺乏財力來動員群眾,因而參加者皆為自動自發的散兵游勇,但居然也號稱達十萬之眾,設若全力動員,當必更加可觀。如果不是這個政權符合美國利益,因而美國遂對兩顆子彈的問題假裝沒看見,否則祇要美國像搞烏克蘭那樣,隨便放幾句話,台灣準會鬧得變天。
台灣社會已成「動員型社會」
因此,「三一九」所代表的,乃是對陳水扁政權正當性的懷疑並未減低,易言之,這也反映出台灣被撕裂的那種「五十對五十」的藍綠各半情勢並無緩和,內部的對立,而且是最根本的政權正當性上的對立,仍將是台灣政治的主軸。
如果「三一九」代表的是內部對立的極大化,那麼「三二六」則是外部對立的極大化,由於今年底台灣有縣市長這種重要的地方性選舉,無論為了營造氣勢,或為了表達立場,鼓舞群眾,《反分裂國家法》都是個可用的題目。於是遂有了由官方發動,全力動員黨國機器的「三二六」,陳水扁號召百萬人上街,行政院長則要公務員也來報到。儘管這些示威在用盡一切行政資源後,祇有三十萬人參加,遠遠達不到所謂的百萬之眾。這對陳水扁和民進黨已等於是嚴重的警告,顯示出綠色群眾已開始疲倦。但由陳水扁對整個「三二六」的操作模式,仍可看出這是一種要把外部對立極大化,俾收割政治利益的策略。
因此,不管人多人少,由「三一九」和「三二六」所顯示的,乃是台灣仍在內部對立極大化和外部對立極大化這兩個互為一體的軸線上發展,並在不斷運用群眾運動讓整個社會成了一個「動員型社會」。所謂「動員型社會」,指的是一個社會靠著某種「擬神聖化」目標的不斷驅動,最後落實到群眾層次,因而該社會的意識型態化程度也達到了最高點。在人類歷史上,像納粹興起前後的德國,革命成功初期的俄國,「文革」時的中國等,都是「動員型社會」最標準的例證。這種社會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其一,人們對政治的偏嗜已到了一種入迷的程度,並形成一種無論任何事情都會從政治角度來解釋與聯想的習慣,這也就是所謂的「泛政治化」或「泛意識型態化」。
不斷動員加深藍綠對立
其二,由於在對立中不斷動員,在動員裡強化了同類間的愛與對異類的恨,於是愛恨交織的雙重標準也告氾濫,最後到了「祇問立場,不管是非」的程度,自己這邊的人無論做了什麼事都一定對,另一邊則無論做什麼事,則一定錯。雙重標準使得雞蛋裡挑骨頭,在無可辯護處強辭奪理的詭辯;以及同類間的虛情假義,和對異類無來由的痛恨等跟著高度發酵。一個社會賴以存續的理性與感性也為之被扭曲。在台灣,不談政治前,人際關係毫無問題,祇要三言兩語碰到政治,夫妻會起勃谿,情人會翻臉,同事朋友間也會反目相向,即是後遺症。
其三,由於極端化已成了常態,雙重標準也視為理所當然。很自然的,用目的來合理化手段的「不擇手段」;以及祇管是否煽情,而不論後果的所謂「不計後果的政治」(Reckless Politics)跟著變成常見的政治行為。
而此刻的台灣,由於藍綠兩種勢力「五十對五十」的拉鋸,內外對立極大化所造成的「動員型社會」之格局,它已成了一個具有強迫性的結構,沒有任何一方有能力改變這樣的情勢,任何緩和即等於承認失敗。不斷的糾纏,在糾纏裡等機會,給予對方致命打擊,遂成了當今的政治風景。這也就是說在「三一九」和「三二六」之後,台灣會安靜下來嗎?答案是肯定不會。找題目、做文章、搞群眾運動,早已是政治唯一的內容,政治人物怎麼可能閒得下來?
這時候,就讓人想到前代美國重要女詩人愛德娜‧米蕾(Edna St. Vincent Millay, 1892-1950)的那段著名詩句了:
我的蠟燭兩頭燒
它撐不過整個夜晚
但是啊,我的宿仇,我的友好
它燒出的光焰可真燦爛。
人民正在付出代價
以這樣的詩句為喻,「三一九」這種內部對立的極大化,以及「三二六」所代表的外部對立極大化,不正像是兩頭蠟燭一樣,在燒著台灣嗎?常常有大型群眾運動,看起來很熱鬧,就像蠟燭兩頭燒一樣明亮燦爛,但這樣的燒法,又能燒多久呢?
因此,「三二六」遊行示威,實質上等於是一場不明言的正式台獨運動。陳水扁號稱要搞成百萬人,並發動黨國機器,甚至連交通部門和公務員都動員了起來,最後勉強祇湊到三十萬人左右,這是嚴重的洩氣,如果不動員,恐怕連十萬人都湊不到,這種群眾的洩氣,我們可以解釋為過度動員所造成的疲倦,但更真實的理由,或許是蠟燭燒了好幾年,台灣連一件正經的事也沒做,這是在消耗過去所累積的本錢。台灣的經濟動能正趨涸竭,競爭力在下滑,國民生活素質在降低,社會怨氣在上騰。「三二六」前夕,台灣獨派大老許文龍在他的企業已面對嚴重挑戰下公開宣布承認「一中」,這個獨派大老的轉向非常值得注意。因為它顯示出蠟燭兩頭燒的後果已逐漸浮現了出來。連台獨的「真實信徒」(True believer)都會轉向,它還能搞多久,已的確值得懷疑。儘管我們從不樂觀期待陳水扁會正心誠意地有所改變,因而兩頭燒的蠟燭並不會燒得緩慢下來。我們擔心的是,如果台灣人民不用選票來制止,最後真正燒光的,將是台灣人民自己的前程。
新新聞 第94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