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03 12:00:17拒絕長大的靈魂

小朋友的國度~那尼亞

萬般期待下,我去看了那尼亞。原本希望他會有魔戒般的感動,火盃的考驗般的精采,或是金剛般的震撼,巧克力工廠的繽紛,甚至是馬達加斯加的童趣。但是,很讓我失望的。以上他都沒有做到。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開始看原著。雖然還沒有看完,但是已經發現他跟哈利波特,或是魔戒這一種大型著作。充其量他不過是連載的小品童話。我想精采的程度,遠不及東方的桃太郎,更不要想跟西遊記相比了。


以現代的眼光,成人的角度看來。整套故事好像架構很大,人物也不少。但是,跟魔戒或是哈利波特不一樣。整套故事所謂的奇想的部分,並沒有與睡美人,或是石中劍,更或是綠野仙蹤有什麼特別驚喜之處。畢竟對現代人而言,會說話的動物,石頭與戰斧或是弓箭的戰爭,已經是過時了。所謂的女巫,也不過跟白雪公主的後母一樣,圖有邪惡。卻沒有驚人的魔力。無法給觀眾震摄的壓迫感,或是給主角強大的威脅感。果然,結局也是很不需要掙扎的被打敗。到底這部電影出了什麼錯呢?


這一部那尼亞其實應該是那尼亞故事系列的第二集。或許是因為這是故事中的第二集,所以開場的部分,電影做了一些改變。利用二戰為背景。加強了兄弟姊妹之間的角色對立或是反差。也藉此騙取一些手帕觀眾的眼淚。但是整部片子基本上應該還是中規中矩的跟著原著走。整部片子,可以說是成功的。栩栩如生的特效,把各種動物很生動的帶到觀眾的眼前。四平八穩的故事,成功的聲音選角。讓Aslan更具王者之風。說實在的,這一個兒童電影,真的不是屬於容易失敗的類型。所以影片令我這樣的成人觀眾感到失望的原因,除了沒有炫麗的特效,精采的戰爭畫面之外,問題就是出在原著本身囉。


看到了原著,我才了解到,這部書是完全寫給小朋友看的。所以作者的描述方式,也都是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創作。人物的性格或是背景描述也盡量簡化。這樣的方式對小朋友而言,很容易了解。讓大人很容易引導小朋友去遵循作者創作的基本動機,那就是教化人心,隱惡揚善,推崇群體社會基本的道德規範,例如家庭的重要,誠實的重要,正義公理,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邪不勝正等等。但是這樣的創作方式,也有一些缺點,那就是讓故事情節過度制式化與角色過度的平板。因此故事張力不足,缺乏感情。難以讓成年觀眾對故事或是角色有所投射。


因為對故事缺乏投射,又缺乏想像空間,連精采的特效也沒有。難怪大人要失望了。但是,這樣的故事,如此精采的動物演出,就好像是動物園裡面的牛馬大象之類的,永遠不會缺乏小朋友對他們發出讚嘆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