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2 14:07:42拒絕長大的靈魂

衝撞靈魂的衝擊效應(Crash)

衝撞靈魂的衝擊效應(Crash)

想不到在Paul Thomas Anderson之後,好萊塢又出現一位對人性充滿包容的導演Paul Haggis。1997年,在完全不知道電影內容的情況下,我進了Michigan的 Cinemark,看了Anderson的處女作Boogie Nights(不羈夜)。片中詳細刻畫色情片工業演職員的內心世界。讓原本總是用鄙視的眼光看待陰暗族群的普羅大眾,用多點人性,多一點包容看這個世界。而片中主角洗心革面,奮發向上的方式就是重操舊業,當一個稱職的A片演員。這樣一個充滿’希望’的結局,讓觀眾走出戲院時,對原有的價值觀有一個重新省思的機會。
Anderson第二部片Magnolia(心靈角落),則是把都會中,人與人之間還有人與自己內心的疏離感推到了極致。把人心渴望與另一個靈魂接觸的寂寞與無力感血淋淋的展現出來。這部片讓Tom Cruise獲得了奧斯卡的入圍。我想部片也是他從影以來最具突破的表現。一場對著狀如植物人的父親獨白戲,一氣呵成,那種一次把感情挖空的演出,我想是每個演員都想要經歷的。這場戲,讓對Tom Cruise的演技一直不感認同的我感動到痛哭流涕。但是在Paul Thomas Anderson的兩部戲中,最令我矚目的是Julianne Moore。尤其是在心靈角落,他一段自我剖析、自我譴責的獨白。看的我啞口無言,只能跟的他心痛。而這一部衝擊效應,我看到另外一個演技撼動我的心的演員Michael Pena。
Michael Pena並不是什麼知名的大牌演員。他最知名的電影應該是在Million Dollar Baby演出配角。除此之外,他多數是在電視影集或獨立製片中出現。這部衝擊效應說來也是有好幾個大明星,其中有Sandra Bullock, Brendan Frasher, Matt Dillon, Ryan Phillippe等。但是Michael Pena在片中的表現卻遠遠的壓倒其他演員。幾場跟女兒的對手戲,讓人心疼不已。當槍聲響起那一剎那,我的眼淚也跟著他一起流下。那種無力,痛心,悔恨交織的情感在那幾秒鐘,很直接的衝擊到你的靈魂。在這個衝擊之後,他又讓你馬上感受到生命的甜美與珍貴。
最能夠代表這部片的一句話 “At the speed of life, we are bound to collide with each other.”只是當衝撞發生了,你要如何處理呢?美國是一個多元的種族的社會。每個族群都對對方有不信任感。就是這種不信任感加深了彼此間的鴻溝。亞裔的總是被’歧視’英文不好,發音不準。非裔的總是被當作罪犯,拉丁裔的總是被當作下等人,中東裔現在更被當作恐怖分子。而在都市生活,人與人之間,為求生存的衝突越多,自然不信任感也就加深,距離也就加大。所以當衝撞發生了,出現得不是進一步的了解,而是衝突。我相信人基本上都是好的,只是當衝撞發生了,有多少人可以維持旁觀的理性呢?劇中Ryan Phillippe飾演的Officer Hensen,是一個正直的好警察。但是他的正直卻只能在局外維持。聽著鄉村音樂的他,似乎就是宣稱了他隱性的種族歧視的可能。(美國的鄉村音樂界,一般的支持者有很多都是屬於’保守’派的白人。而鄉村音樂界也是一直為美國白人所控制的。有些人覺得鄉村音樂是最代表美國的音樂。但是所代表卻也不過是美國的白人罷了。)在他與黑人同車的時候,他對黑人的不信任與恐懼,壓過了他的正直善良的一面,因而誤殺了對方。當你述說你的中立與客觀,當你要求包容,想像一下,自己受到衝撞時是否能維持這樣的中立與客觀,你是否可以如此包容。

在衝擊效應中,導演讓我們看到,每一個人的好或是壞,都有一個很合理的人性邏輯。片中的每個人幾乎都是生活在恐懼與不信任中。在衡量好與壞的天平之間戰戰兢兢的作出每一個決定。一個好像正確的決定,或許有一個自私的理由。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有一個合理的動機。藉此,我們學到了,人沒有所謂絕對的好,或者是絕對的壞。

寂寞是本片的另一個主題。Sandra Bullock在片中有一句台詞他說 “I am angry all the time, and I don’t know why.”在心理學上說,這是希望獲得注意的一種方式。因為寂寞,所以希望能可以跟另一個靈魂接近。但是距離跟不信任,讓這樣的渴求變的不合理。所以只好以衝擊,衝突來拉近距離。因為吵架或是打架的兩的人,只有在最接近對方的距離才能夠傷害到對方。就是這樣的距離,才能讓生命感到重量(推薦小說: Moviegoer)。如果你起床的每天都不快樂,或許是你因為你對人有太多的不信任跟恐懼。因為這樣,所以這個世界是與你相對立的。當Sandra Bullock對他的女傭說出’You are my best friend”的時候,他也發現,當他放下不信任,他的憤怒也找到了出口,寂寞找到了慰藉。原來人心是可以如此接近。不就只是將心比心的信任啊。我想這一個段落,或許會讓台灣很多還沒有麻木不仁的貴婦感到汗顏或是心有戚戚焉吧。

看完這部片,我有很多的感受。這部片有很大的一部分在反省族群相處的問題。影片上映之後,獲得相當的迴響,還有引起廣泛的討論。讓種族歧視的話題再次擺上檯面。讓大家討論所謂種族歧視的本質。而這個本質就是對其他族群的不信任感,跟因此產生的恐懼。在台灣,我們也是多族群的社會。除了被政客以無中生有的方式,所撕裂出很多對立的族群外,也有越來越多的外來族群,像是大陸、越南等外籍配偶,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外籍勞工。在人為的操控下,這些族群間的距離不斷的加大。不同的帽子不斷的戴上。或許我們也需要像Paul Haggis這樣的聲音。讓大家多一點省思,少一點無謂的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