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19 13:43:30龍ㄟ
《1、2、3‧仙人掌!》嘿!Kurumi!
紐約‧紐約01
(附圖:大都會博物館落地窗)
Mr. Children有首歌叫做《Kurumi》,MV的大意是一群老男人重拾年輕時組團的夢想,雖然久經風霜,但面對生命中的挑戰,卻仍義無反顧。來到紐約的第一晚,我們就著閣樓昏黃的小燈光,一遍又一遍放著這首歌。回想過去AIESEC的點點滴滴,感慨無限。
我們這群人從1998年任期結束到現在,無論人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還會保持聯絡。就像這次在紐約的聚會,有人從瑞士、台灣或是美國的其他州風塵僕僕專程趕來參加。這種感覺很奇妙,跟家人一樣親密,也有戰友的革命情感與默契。即使被生活、工作、學業牽絆,在我們心底還是有小小的天地留給彼此。
那段共事的日子有過爭執,酸甜苦辣各種滋味交織,讓人回味無窮。日本的S很羨慕我們有這麼長久的情誼,其實S跟我認識也不算短,從1995年北海道的春天到2004年紐約的耶誕節。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很奇妙,很多朋友你不必常聯絡,重聚首馬上就會找回當年一同經歷過的感動,而且會持續累積。共進早午餐的時候,我們想起在斯洛伐克摸黑走下山搭巴士,或是在布宜諾斯艾列斯的旅館因為語言不通,和旅館主人大吵差點趕不上飛機…許多回憶不曾消失,它只是騺伏在腦海的某個角落,成為與好友下酒佐餐的珍饈。
我想起1997年亞特蘭大會議結束後,獨自一人提著行李來到紐約;星期一的早晨,街道上人來人往,點杯咖啡、看著《紐約時報》,好整以暇享受我難得的假期。2004年回到紐約,忙碌街景依舊,卻已是七年之後,這次我有許多朋友在左右。那年在紐約,Y的巧克力生菜沙拉土司讓我從此「奮發圖強」學烹飪,這次見面少不得又提起這樁陳年往事,我還記得自己站在中央公園含淚一口口吞下Y的曠世巨作。
預計星期天晚上到的L目前正在冰天雪地的羅徹斯特唸書,L跟我們一樣,也才開始第一學期,挑燈夜戰是家常便飯,臉上永遠有著黑眼圈或是眼袋,那年在AIESEC也是這樣,沒日沒夜地拼命趕各項專案、課程、報告書,第二天可能還得拜訪企業、政府單位,就算再累,你仍得打起精神應付接踵而來的工作。想必到時候我們又有一堆苦水要吐、也會互相吐槽求進步。
專程從台灣飛來的A,反倒是這幾年跟我們熟悉了起來,過去A扮演著忠誠反對黨的角色(有時候是根本搞不清楚狀況),常常試著從不同角度來解讀議題。甫創業未久的A丟下台灣生意不做,跑來紐約過耶誕節,此情難忘。
在瑞士工作的H,今年才從耶魯拿到碩士學位;當年為AIESEC盡心盡力卻被退學,不熟的親戚或朋友對H冷言冷語好一陣子,拿到耶魯的入學許可後,當初冷嘲熱諷的人突然又對H熱絡了起來,世事炎涼莫過於此。我們常開玩笑要回去當初退學的系辦公室前放鞭炮慶祝,順便衣錦還鄉。
K辭去台灣的工作之後,為了圓自己的一個夢,飛來紐約唸書;當初延攬K進這個team,費了我很大的功夫;已經記不清楚彼此往來有多少e-mail或是幾通電話,拗不過我死纏爛打,K跟C終於與我們一路走來好些年。
最後是跟我同學數載的S,雖然S平常講話真的很機車,而且又常常被我電,還是得謝謝這一學期有他在,那種有人跟你並肩作戰的感覺真的很棒;難過的時候,一人一杯啤酒就這樣靜靜坐著,一切盡在不言中。
即使還有很多成員因為種種因素無法成行,但那種凝聚力不會改變,我也確信在舉杯共祝之際,他/她們想必會越洋連線過來,與我們痛飲、慶祝另一個嶄新年度的來臨。
朋友,乾杯!
(附圖:大都會博物館落地窗)
Mr. Children有首歌叫做《Kurumi》,MV的大意是一群老男人重拾年輕時組團的夢想,雖然久經風霜,但面對生命中的挑戰,卻仍義無反顧。來到紐約的第一晚,我們就著閣樓昏黃的小燈光,一遍又一遍放著這首歌。回想過去AIESEC的點點滴滴,感慨無限。
我們這群人從1998年任期結束到現在,無論人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還會保持聯絡。就像這次在紐約的聚會,有人從瑞士、台灣或是美國的其他州風塵僕僕專程趕來參加。這種感覺很奇妙,跟家人一樣親密,也有戰友的革命情感與默契。即使被生活、工作、學業牽絆,在我們心底還是有小小的天地留給彼此。
那段共事的日子有過爭執,酸甜苦辣各種滋味交織,讓人回味無窮。日本的S很羨慕我們有這麼長久的情誼,其實S跟我認識也不算短,從1995年北海道的春天到2004年紐約的耶誕節。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很奇妙,很多朋友你不必常聯絡,重聚首馬上就會找回當年一同經歷過的感動,而且會持續累積。共進早午餐的時候,我們想起在斯洛伐克摸黑走下山搭巴士,或是在布宜諾斯艾列斯的旅館因為語言不通,和旅館主人大吵差點趕不上飛機…許多回憶不曾消失,它只是騺伏在腦海的某個角落,成為與好友下酒佐餐的珍饈。
我想起1997年亞特蘭大會議結束後,獨自一人提著行李來到紐約;星期一的早晨,街道上人來人往,點杯咖啡、看著《紐約時報》,好整以暇享受我難得的假期。2004年回到紐約,忙碌街景依舊,卻已是七年之後,這次我有許多朋友在左右。那年在紐約,Y的巧克力生菜沙拉土司讓我從此「奮發圖強」學烹飪,這次見面少不得又提起這樁陳年往事,我還記得自己站在中央公園含淚一口口吞下Y的曠世巨作。
預計星期天晚上到的L目前正在冰天雪地的羅徹斯特唸書,L跟我們一樣,也才開始第一學期,挑燈夜戰是家常便飯,臉上永遠有著黑眼圈或是眼袋,那年在AIESEC也是這樣,沒日沒夜地拼命趕各項專案、課程、報告書,第二天可能還得拜訪企業、政府單位,就算再累,你仍得打起精神應付接踵而來的工作。想必到時候我們又有一堆苦水要吐、也會互相吐槽求進步。
專程從台灣飛來的A,反倒是這幾年跟我們熟悉了起來,過去A扮演著忠誠反對黨的角色(有時候是根本搞不清楚狀況),常常試著從不同角度來解讀議題。甫創業未久的A丟下台灣生意不做,跑來紐約過耶誕節,此情難忘。
在瑞士工作的H,今年才從耶魯拿到碩士學位;當年為AIESEC盡心盡力卻被退學,不熟的親戚或朋友對H冷言冷語好一陣子,拿到耶魯的入學許可後,當初冷嘲熱諷的人突然又對H熱絡了起來,世事炎涼莫過於此。我們常開玩笑要回去當初退學的系辦公室前放鞭炮慶祝,順便衣錦還鄉。
K辭去台灣的工作之後,為了圓自己的一個夢,飛來紐約唸書;當初延攬K進這個team,費了我很大的功夫;已經記不清楚彼此往來有多少e-mail或是幾通電話,拗不過我死纏爛打,K跟C終於與我們一路走來好些年。
最後是跟我同學數載的S,雖然S平常講話真的很機車,而且又常常被我電,還是得謝謝這一學期有他在,那種有人跟你並肩作戰的感覺真的很棒;難過的時候,一人一杯啤酒就這樣靜靜坐著,一切盡在不言中。
即使還有很多成員因為種種因素無法成行,但那種凝聚力不會改變,我也確信在舉杯共祝之際,他/她們想必會越洋連線過來,與我們痛飲、慶祝另一個嶄新年度的來臨。
朋友,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