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13 19:40:42Danielle

陶/瓷

中國文化的薰陶。
對了,今天就是要跟大家談談陶器與瓷器。
嘿,這也算是旅行,不違背本新聞台的立意宗旨
我今天可是千里迢迢的進了故宮博物院

先來一番提外話。
以前到故宮,都是充滿了交作業的焦躁以及孩子氣的吵鬧。一進故宮只知道去看翠玉白菜配五花肉,活托托的一套開陽白菜。從來對故宮所展出的中國文化沒有什麼太過深切的印象,我最近up date的故宮行,竟然是16歲那年來台展出的奧塞女人展…而這個女人展唯一帶給我的benefit呢,就是讓我20歲時在巴黎奧塞美術館,對著裸體的馬哈說,「我四年前看過妳耶!」

也許有人要跟我爭論,馬哈才不住在奧塞呢!這個嘛,我的記憶有點年久失修,還請大家見諒。

好了,其實這次到故宮,還是為了交一門藝術史課程的報告。
不同於以往,這次我是一個人前往故宮的。
我一向就覺得,成群結伴去看展覽,往往只能得到空洞的印象,好比開陽白菜跟沒穿衣服的馬哈;惟獨單獨一個人直接與藝術品互動,屏除其他的干擾,你才能聽到歷史在說些什麼故事。
今天我參觀的重點,擺在新時代到宋代以前的陶瓷器具。
依照老師的交代,是該比較該文化對於某種材質的使用方式,以及利用那種材質製造出來的器物,應用在生活的哪些地方;簡單的說就是要將文物與文化互相對應。而我選擇了泥土這樣材質。
泥土被塑造成房屋,陶器,瓦當,地磚,以及瓷器等等各種不同的器物。根據不同的文化時段,泥土所扮演的腳色也各不相同。加上文明的演進,使用泥土的方法,加上更多不同的土質應用,中國擁有了非常多元化的本‘土’製品。
其中我很想跟大家推薦的,是春秋戰國(西晉)時期的陶器。

西晉初期,維持了許多年的和平。
文化的發展,也依賴著社會的穩定和平。在這樣的時代,百姓得以花時間來鑄造各種花俏的陶器。為什麼說花俏呢?拿其中一個穀倉罐舉例吧。

這個罐子分成兩部分:蓋子以及瓶身。雖然他的顏色不太俏麗,蓋子卻費盡心思。蓋子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品,他描繪了一個類似建築物的東西,在建物的四邊,還各伸出了四根長長的‘煙囪’直通上天。在建物的門楣上停了許多鳥,整座穀倉看來就是生氣蓬勃。可是你要問了,這個水壺般大小的穀倉罐哪能裝什麼東西,莫非他沒有實質的功用,只是個裝飾品?
對了一半。他不算是裝飾品,而是個陪葬物。西晉人希望祖先在天上能過著衣食無缺的日子,便塑造了這樣一個穀倉罐,獻給祖先。那四根長煙囪,背後的代表意義,則是一個將祖先的靈魂過渡到天上界的媒介。蓋子上建築物的門,就是靈魂通往上天界的入口-這個穀倉門同時也代表了天界門。

很神奇吧,你小時後去故宮,有曾經注意的看過這個破爛罐子嗎?
下次想要去故宮的時候,記得,一個人去,並且注意的觀察文化與文物的關係。
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樂趣!

Ps 圖左 為一個青瓷穀倉
  圖右 為另一個有煙囪的穀倉罐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