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04 12:48:02伏特加萊姆

當西風走過

當西風走過
--------------------------------------------------------------------------------
僅圖這樣走過的,西風--
僅吹熄我的蠟燭就這樣走過了
徒留一葉未讀完的書冊在手
卻使一室的黝暗,反印了窗外的幽藍。

當落桐飄如遠年的回音,恰似指間輕掩的一葉
當晚景的情愁因燭火的冥滅而凝於眼底
此刻,我是這樣油然地記取,那年少的時光
哎,那時光,愛倩的走過一如西風的走過。

前面四句最初給人感覺只是感嘆秋天的無情,因為西風代表的是秋天,北風代表的是冬天,南風代表的是春夏.
前面四句與後面四句中間有分隔開來,那是類似戲劇中「換幕」的用意!前四句寫當時身邊的景象,後四句則才是真正陳述自己的意思.

【僅圖這樣走過的,西風..】
僅~只有,只是.
這句是倒裝句.正常語法是.....西風僅圖這樣走過,但是這樣子表現的話,念起來沒有抑揚頓挫以及詩對心情的發酵作用.所以倒裝的用意是:僅圖這樣走過的(?)...問號不見了.走過的?走過的什麼?是我的朋友?我的情人?我的歲月?我所認識的某人?....啊....原來是西風!西風代表的既然是秋天,反射到生命上來說就有點晚年的意思.但是作者寫這詩的時候,還很年輕,所以不是表示他的晚年已經走過,反而是代表他的心情.而西風已經[走過],接著來的是什麼?是冬天,是北風.所以第一句點出的是作者寫這詩的時候,是特意運用季節反襯自己心情.

【僅吹熄我的蠟燭就這樣走過了】
【徒留一葉未讀完的書冊在手】
如果只是平淡地描述西風走過了,那沒有充實的寫景寓情.無法使人一吟三嘆.所以他又進一步說:吹熄我的蠟燭.這裡蠟燭我們可以解讀成光明,希望,快樂.他把我的喜悅希望光明快樂~吹熄了!而且吹熄以後他做了什麼?他又[走過]了!暗諭其之無情以及作者之孤寂無奈.無奈什麼?無奈[一葉未讀完的書冊在手]
在這裡,[一葉未讀完的書冊],從情感角度上來看是代表[一段有開始卻沒有結果的愛情],類似的比喻同時出現在[錯誤]中的:[書太厚了,本不該掀開扉頁的],[沙灘太長了,本不該走出足印的].
還有,句子中的[葉]字不是錯字,反而應該是頁的本字.因為書本裝訂成冊,整體看起來就如同一顆樹上許多葉子一般,還有也可以產生一葉知秋的聯想.這裡也製造意像的轉換.一葉本來是樹...但是後面又變成書冊.
而為何說是無奈的心情?因為作者說「徒留」!徒然留下。這裡的徒是家徒四壁的徒,不是徒弟的徒。

【卻使一室的黝暗,反印了窗外的幽藍】
既然前面已經說了蠟燭被吹熄了,他正在看的書無法繼續看下去,也就當然他是在室內。也因為無法看書了,這才有精神注意到:原來我這房間內還真是黑啊!看完週遭的環境,又舉目看看窗外;窗外也並不明亮啊!看起來只是陳述,但是既然這是情詩,當然代表的是指作者在失去戀情以後,心中那種陰暗無處可去的【情緒加重處理手法】。【一室】暗喻:心。

當落桐飄如遠年的回音,恰似指間輕掩的一葉
當晚景的情愁因燭火的冥滅而凝於眼底
此刻,我是這樣油然地記取,那年少的時光
哎,那時光,愛倩的走過一如西風的走過。

這裡的【一葉】又和前面第三句的【一葉】加以呼應,一葉什麼?一葉未讀完的書冊。而那件戀情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為何是很久以前的?因為他說:當落桐飄如遠年的回音,[恰似]指間輕掩的一葉。這一葉已經飄如【遠年的回音了】。最後的重點在最後一句:愛情的走過一如西風的走過。如果沒有這句,整首詩便不成為情詩。

閱讀一首詩,不可以只是單純的看,嘗試著把他唸出來。因為詩除了文字以外,更重視音韻、音節的排列。然後必上眼睛去把自己想像成作者,去進入他的情節。嘗試產生自己的感動與共鳴。

以上簡單提示,我想應該不至於可以照抄。因為整首賞析寫作下來不會祇是這一點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