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9 08:22:42Susan苹榭

何謂大腸水療(摘自網路)

有些人一天排便四、五次,比一般認為每天正常排便一、二次高出許多,往往懷疑自己是否腸胃不正常。其實排便次數正常與否要和自己比較,若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天排便四、五次,那麼應該沒什麼問題,如果沒有吃壞肚子,每日排便次數突然增加,且每次排便量只有一點點,則必須注意是否罹患直腸癌或是慢性便秘。

排便次數正不正常,需視個人的狀況而定,並沒有一定的標準,一般來說,一天排便三次或是三天排便一次,只要沒有加上排便困難、脹痛或者食慾不振等,都在允許的範圍之內。如果一定要界定出排便次數的標準,女性每週平均排便次數應為三次,男性每週平均排便次數應為五次,如果每週排便次數小於二次,則可能會有便秘的傾向。

影響正常排便的因子有許多,包括糞便的質量、腸胃蠕動功能、情緒、肛門與直腸負責排便肌肉協調度及日常活動量等,排便次數增加最常見為吃壞東西罹患急性腸胃炎,一般而言,急性腸胃炎會合併腹痡、發燒、及水瀉等症狀,另一個常見造成排便次數增加的因素為情緒過度緊張或是壓力過大,稱為「激躁性腸症」。

醫師指出,若非急性腸胃炎或是激躁性腸症引起排便次數異常增加,就必須特別注意是否有合併血便、腹脹、腹痛、食慾不振、以及在鼠蹊部摸到不明腫塊等症狀。若有這些異狀,可能是罹患了直腸癌,因直腸長了腫塊,致使便意一直存在,但解又解不出來,造成「急後重感」,特別是腫塊長得離肛門愈近,感覺愈明顯。如果民眾排便次數增加的因素與急性腸胃炎或激躁性腸症無關,也無血便、腹脹、腹痛、食慾不振及不明腫塊的情形,且每次便量只有一點點,則可能是慢性便秘。雖然一天解了四、五次,但主要宿便仍積在腸中未排出,造成慢性便秘。

造成排便次數增加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要找出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再對症下藥,如果有疑似直腸癌或是慢性便柲等症狀,最好進一步檢查,如果只是單純習慣性排便次數較多,則不用太擔心,當然,若排便次數過多造成生活或工作上的困擾,也可找醫師幫忙改善。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報告指出四人平均自四人中就七一人是癌症患者,每 13分鐘就有一人罹患癌症,癌症陰影籠罩全民,最值得一談的就是發生率逐年提高的大腸癌,現已竄升為國內十大癌症排名第二、四名。研究顯示最有可能的致病因是速食文化的形成,肉食、油炸的東西吃太多加上生活忙碌,飲食無法定時定量,或生活緊張消化不良,習慣性壓抑排便慾望,導致便秘、脹氣、腹瀉,長期不斷刺激腸壁的結果,便會引發病變如長息肉、憩室炎、潰瘍、痔瘡甚至是癌症,而威脅生命。

為預防大腸癌,除了適當運動、養成正確飲食與排便習慣外,更應定期配合:
  • 以最新免疫、生化科技檢驗糞便,確定體內有無潛在性出血情形。
  • 癌症腫瘤CA-199、CEA的腫瘤血清監測。
  • 大腸鏡檢

附帶一提的是,傳統大腸鏡檢查常見如下狀況:

為配合檢查需服用瀉藥然而總造成受檢者因瀉藥刺激小腸、大腸劇烈蠕動產生噁心、嘔吐、腹瀉等不舒服的現象,使人虛脫,且服用瀉藥會使小腸的吸收環境被破壞,導致檢查後約一週持續性的腹部不適,影響工作及休息。
因緊急需要了解與治療大腸病變,安排臨時性的大腸鏡檢查,使用肥皂水清潔大腸,更會經常引起劇烈腹痛。令人慶幸的,「大腸水療」的問世,解決上述傳統大腸鏡檢查令人聞之色變的前置作業與後遺症,一則可克服大腸鏡檢所帶來的不適感,一則乾淨的腸壁更有助於提高大腸鏡檢的準確率。

「大腸水療,顧名思義即足以水做媒介,清洗大腸。」客人只需仰躺,由專業水療師將引流管置入肛門內,輸入溫度及壓力都控制好的純水,當有便意將排泄物排出。如此反覆操作,連續沖洗大約45分鐘,經溫水的衝擊按摩,改善腸蠕動的情形,客人可由透明的管子看到廢物由他的腸內排出,整個過程安全又有效。若每一個人每年定期做「大腸水療」的完整醫療程序,清除糞便囤積之細菌、病毐、寄生蟲、毒素所致的慢性病,除了可養顏美容,改善體質,使身心舒暢外,更因安排糞便潛血反應與腫瘤標誌血清測試與大腸鏡檢查,即時發現大腸病變接受適當治療因而痊癒,完全達到預防大腸病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