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8 16:09:56dan
轉貼:三位一體論是異端教義(二)
【是早期基督徒所提倡的嗎?】
早期的基督徒有提倡三位一體嗎?請留意以下歷史家和神學家的評論:「原始基督教並不含有明確的三位一體教義,像後來在各信經中所宣述的一般。」---「新約神學新國際辭典。」
「可是,早期的基督徒起初並沒有把(三位一體的)觀念應用在自己的信仰上。他們效忠於父上帝和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也承認---聖靈;但他們絕沒有認為這三者實際形成一個彼此平等、結合為一體的三位一體。」---「基督教所含的異教成分」。
「最初基督徒信仰絕不帶有三位一體的色彩。---正如新約和其他早期的基督徒著作顯示,在使徒時代和使徒時代後期均沒有三位一體的主張存在。」---「宗教與倫理百科全書」(Encylopaedia of Religion and Ethice)。
「在第四世紀末了之前,『一神三位』的主張尚未確立,無疑更未受到基督徒生活及其宣認的信仰所吸收。---在使徒之後的教父當中,根本沒有任何主張接近三位一體的想法或看法。」---「新天主教百科全書」。
【尼西亞會議之前的教父們提倡什麼】
羅馬天主教會承認尼西亞會議之前的教父是基督出生後最初幾個世紀的重要宗教導師。他們所提倡的主張是值得留意的。
死於大約公元165年的殉道者游斯丁(Justin Martyr)把未降生為人之前的耶穌稱為一位受造的天使,「與創造萬物的上帝截然不同」。他說耶穌是低於上帝的,「他的所言所行完全遵循造物主----對他的旨意。」
死於大約公元200年的愛任紐(Irenaeus)說,耶穌降世為人之前的存在是與上帝有別的,並且低於上帝。他指出耶穌絕非與「獨一的真神」平等,而後者是「至高無上、無與倫比」的。
亞歷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死於大約公元215年。他說耶穌降世為人之前是個「受造物」,但他將上帝稱為「非受造和不死不滅的獨一真神」。他說子「次於獨一全能的父」,絕非與父同等。
死於大約公元230年的特士良主張上帝是至高無上的。他評論說:「父與子(另一位)不同,因為父是較大的;正如生產者與所生的不同,差遣者也與受差遣的不同。」他又說:「有一段時期子是不存在的。----在萬物產生之前,上帝獨自存在。」
死於大約公元235年的希坡律陀(Hippolytus)說上帝「是獨一的上帝,首先和唯一的真神,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祂「沒有任何同年者。---祂曾獨自存在;祂隨著自己的意思使以前不存在的得以存在」,例如創造了降世為人之前的耶穌。
死於大約公元250年的俄利根(Origen)說:「父和子是兩位實體,---在本質上是分開的,」「與父比較,【子】只是十分細微的光而已。」
拉姆森(Alvan Lamson)在「最初三世紀的教會」(The Church of the First Three Centuries)一書中總括歷史的證據說:「現代流行的三位一體教義----並沒有受【殉道者】游斯丁的著作所支持:這項評論可以伸展到所有尼西亞會議之前的教父們;意即包括基督出生後最初三世紀的所有基督教作家在內。誠然,他們談及父、子、和---聖靈,但卻從沒有表示這三位是彼此平等的,具有合一的本質,或在三位一體論者現今所聲稱的任何意義上是三合一的。事實的真相剛相反。」
因此,聖經和歷史的證據清楚表明,在聖經時代和隨後的幾個世紀中,三位一體的道理是人所未知的。
【三位一體的教義是怎樣形成的?】
至此你也許會問:『三位一體若不是聖經的教訓,它怎會成為基督教的教義呢?』許多人認為三位一體的教義是在公元325年的尼西亞會一制定的。可是,這個見解並非完全正確。尼西亞會議的確聲稱基督與上帝具有同一的本質,從而未後來的三位一體的神學奠下了基礎。但尼西亞會議並沒有確立三位一體的主張,因為當時在會議中沒有提及聖靈是三位一體神格中的第三位。
在召開會議之前,有許多人根據聖經反對認為耶穌就是上帝的主張。這種反對延續了許多年之久。為了解決這個爭論,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將所有主教召集到尼西亞舉行會議。但當時只有大約300個主教---只佔總數的一小部份-----實際出席。
君士坦丁並不是基督徒。據稱它後來歸信基督教,但直至臨死之前才受浸。查德威克(Henry Chadwick)在「早期教會」(The Early Church)一書中論及這個人說:「君士坦丁像他的父親一樣崇拜無敵的太陽;--我們不應當把他的歸信視為蒙受主恩的內在經驗。---這其實是個軍事問題。他對基督教教義的了解從未十分清晰,但是他確信在戰場上得勝有賴於基督徒的上帝的恩賜。」
在尼西亞會議中,這位尚未受浸的皇帝擔任什麼角色呢?「大英百科全書」敘述說:「君士坦丁親自主持會議,積極引導所作的討論,並且親自提議---關係重大的信仰表白書,按照會議所頒布的信經聲稱基督與上帝的關係是『與附屬於同一本質』。---主教們懾服於皇帝的權勢,於是同意簽署信經;只有兩個人不肯簽,雖然許多主教其實並不是甘願簽署的。」
因此,君士坦丁擔任關係重大的角色。經過兩個月的激烈辯論之後,這個信奉異教的政客插手干預,決定支持那些聲稱耶穌是上帝的人。但是為甚麼呢?無疑不是為了懷有基於聖經的信念的緣故。「基督教教義簡史」一書說:「基本說來,君士坦丁對當時根據希臘神學所提出的各項問題毫不了解。」他所了解的乃是當時的宗教分裂威脅到他的帝國,而他決心要鞏固自己的版圖。
可是,其實尼西亞會議的主教們並沒有任何人提倡三位一體的道理。他們只是就耶穌的本性而非聖靈的角色作出決定。三位一體若是個清晰的主張,他們豈不應當在當時提出來嗎?
【進一步的發展】
尼西亞會議之後,這個問題所引起德爭辯延續了數十年之久。相信耶穌並非與上帝同等的人設置有一個時候再度得勢。但後來迪奧多皇帝卻決定反對他們的主張。他把尼西亞會議所制定的信條立為他治下國土的信仰標準,並在公元381年於君士坦丁堡召開會議去澄清這項信仰聲明。
該次會議同意將聖靈置於與上帝和基督同一的水平。於是基督教國的三位一體道理首次開始清楚呈現。
可是,甚至在君士坦丁堡會議之後,三位一體仍未立即成為一個受到廣泛接納的信條。許多人繼續反對這個道理,結果為自己帶來了猛烈的逼迫。直至較後的世紀,三位一體才確立成為信條。「美國百科全書」指出:「三位一體的主張是在西方中古世紀的經院哲學中發展完備的,當時的人根據哲學和心理學去提出解釋。」
【亞他那修信經】
三位一體的道理由「亞他那修信經」(Athanasian Creed)提出一項較為完整的界說。亞他那修是個教士,他曾在尼西亞會議支持君士坦丁。以他為名的信經宣稱:「我們崇拜三位一體的真神。---父是真神,子是真神,聖靈是真神;然而並非有三位真神,而是只有一位真神。」
可是,學識廣博的學者們同意,這信經並不是由亞他那修制定的。「新大英百科全書」評論說:「這個信經直至公元十二世紀才在東方教會為人所知。自從十七世紀以來,一般學者君同意「亞他那修信經」不是由亞他那修(死於公元737年)所撰寫的,而很可能是在第五世紀於法國南部寫成。---受信經影響的地區看來主要集中於第六、七世紀的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德國的教會在第九世紀於禮拜儀式中加以採用,後來羅馬也相繼採用。」
因此,從基督的日子到三位一體的道理在基督教國裡廣泛受到接納,期間經過好幾個世紀之久。在這一切發展中,當事人的決定受甚麼所指引呢?受上帝的話語所指引,抑或受教士和政治因素所指引?霍普金斯在「宗教的起源與進化」一書中回答說:「三位一體最後的正統定義,主要是教會權術的產品。」
【預告會有背教的事發生】
三位一體的可鄙歷史與耶穌和使徒們所預告的發展完全吻合。他們說會有背教和偏離純真崇拜的事發生,直至基督復臨為止;屆時純真的崇拜會在上帝毀滅這個事務制度的日子來到之前復興過來。
關於那「日子」,使徒保羅說:「除非背教的事先來,而不法的人,就是毀滅之子,顯露出來,否則它就不會來。」(帖撒羅尼迦後書2:3,7,新世)後來他預告說:「在我離開之後,將有凶暴的豺狼進到你們中間,不顧惜羊群,就是在你們中間,也要有人起來說謬論,勾引門徒跟隨他們。」(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20:29,30,主經)耶穌的其他門徒也曾論及這項背教的發展和「不法」的教士階級出現。---例如可參看彼得後書2:1;約翰一書4:1-3;猶大書3,4。
保羅也寫到:「時候將到,那時人不接受健全的道理,反而因耳朵發癢,順從自己的情慾,為自己聚攏許多師傅;且掩耳不聽真理,偏去聽那無稽的傳說。」---提摩太【弟茂德】後書4:3,4,主經。
耶穌本人曾解釋這項偏離純真崇拜的發展是由甚麼促成的。他說他撒下好種子,但仇敵撒旦卻在田裏撒下粺子,麥子發芽之後,粺子也同時出現。因此我們要預料人會偏離純真的基督教,直至收割的時候基督才會將事態糾正過來。(馬太福音13:24-43)「美國百科全書」評論說:「第四世紀的三位一體主張並沒有準確地反映出早期基督教對上帝本性所懷的主張;剛相反,三位一體偏離了這個主張」。那麼,這種偏差起源於何處呢?---提摩太前書1:6。
【受甚麼所影響】
在古代世界裏,早自巴比倫的日子,人們把所敗的異教神衹劃分為三個一組----三位一體----是頗常見的事。在基督之前和之後的許多世紀,這種情形影響在埃及、希臘和羅馬均十分流行。使徒們死後,這種異教的信仰遂開始侵入基督教裏。
歷史家杜蘭特(Will Durant)評論說:「基督教並沒有消滅異教;反之它加以採納。---從埃及傳來了聖三一的觀念。」莫倫茲(Siegfried Morenz)在「埃及宗教」(Egyptian Religion)一書中指出:「三位一體是埃及神學家最注重的問題之一。---他們將三個神合併起來當作一個神看待,在稱呼這樣的神使用單數。由此可見埃及宗教的屬靈力量與基督教神學有直接的連繫。」
因此,在埃及的亞歷山大,第三世紀後期和第四世紀早期的教會領袖---例如亞他那修---在形成後來導致三位一體教義的宗教主張之際,將這種影響反映出來。他們也散佈本身的影響力,以致莫倫茲認為「亞歷山大的神學乃是埃及宗教傳統與基督教之間的媒介。」
在吉本(Edward Gibbon)所著的「基督教歷史」(History of Christianity)的序言中,我們讀到:「異教若被基督教所征服,同樣真實的是,基督教也受異教所腐化。最早期基督徒的純粹自然神論---被羅馬教會轉變為三位一體那無法理解的教義。許多由埃及人所發明而後來由柏拉圖加以理想化的異教信條被基督教視為值得相信而加以保留。」
「宗教知識辭典」指出,許多人說三位一體「是借自異教的謬誤主張,被接種在基督教的信仰裏。」「基督教所含的異教成分」一書則宣稱:「(三位一體)是完全起源於異教的。」
由於這緣故,黑斯廷斯(James Hastings)在「宗教與倫理百科全書」中寫道:「在印度的宗教裏,我們見到梵天(Brahma)、濕婆(Siva)和毗濕奴(Vishnu)所組成的三位一體;在埃及的宗教理則有阿西利斯(Osiris)、伊西斯(Isis)及和如司(Horus)所構成的三位一體。---我們並非僅再基於歷史的宗教裡才見到上帝被視為三位一體。我們特別想到新柏拉圖派對至高的實體所懷的見解。」他們也以「三位一體去代表這個觀念」。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與三位一體有甚麼觀念呢?
早期的基督徒有提倡三位一體嗎?請留意以下歷史家和神學家的評論:「原始基督教並不含有明確的三位一體教義,像後來在各信經中所宣述的一般。」---「新約神學新國際辭典。」
「可是,早期的基督徒起初並沒有把(三位一體的)觀念應用在自己的信仰上。他們效忠於父上帝和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也承認---聖靈;但他們絕沒有認為這三者實際形成一個彼此平等、結合為一體的三位一體。」---「基督教所含的異教成分」。
「最初基督徒信仰絕不帶有三位一體的色彩。---正如新約和其他早期的基督徒著作顯示,在使徒時代和使徒時代後期均沒有三位一體的主張存在。」---「宗教與倫理百科全書」(Encylopaedia of Religion and Ethice)。
「在第四世紀末了之前,『一神三位』的主張尚未確立,無疑更未受到基督徒生活及其宣認的信仰所吸收。---在使徒之後的教父當中,根本沒有任何主張接近三位一體的想法或看法。」---「新天主教百科全書」。
【尼西亞會議之前的教父們提倡什麼】
羅馬天主教會承認尼西亞會議之前的教父是基督出生後最初幾個世紀的重要宗教導師。他們所提倡的主張是值得留意的。
死於大約公元165年的殉道者游斯丁(Justin Martyr)把未降生為人之前的耶穌稱為一位受造的天使,「與創造萬物的上帝截然不同」。他說耶穌是低於上帝的,「他的所言所行完全遵循造物主----對他的旨意。」
死於大約公元200年的愛任紐(Irenaeus)說,耶穌降世為人之前的存在是與上帝有別的,並且低於上帝。他指出耶穌絕非與「獨一的真神」平等,而後者是「至高無上、無與倫比」的。
亞歷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死於大約公元215年。他說耶穌降世為人之前是個「受造物」,但他將上帝稱為「非受造和不死不滅的獨一真神」。他說子「次於獨一全能的父」,絕非與父同等。
死於大約公元230年的特士良主張上帝是至高無上的。他評論說:「父與子(另一位)不同,因為父是較大的;正如生產者與所生的不同,差遣者也與受差遣的不同。」他又說:「有一段時期子是不存在的。----在萬物產生之前,上帝獨自存在。」
死於大約公元235年的希坡律陀(Hippolytus)說上帝「是獨一的上帝,首先和唯一的真神,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祂「沒有任何同年者。---祂曾獨自存在;祂隨著自己的意思使以前不存在的得以存在」,例如創造了降世為人之前的耶穌。
死於大約公元250年的俄利根(Origen)說:「父和子是兩位實體,---在本質上是分開的,」「與父比較,【子】只是十分細微的光而已。」
拉姆森(Alvan Lamson)在「最初三世紀的教會」(The Church of the First Three Centuries)一書中總括歷史的證據說:「現代流行的三位一體教義----並沒有受【殉道者】游斯丁的著作所支持:這項評論可以伸展到所有尼西亞會議之前的教父們;意即包括基督出生後最初三世紀的所有基督教作家在內。誠然,他們談及父、子、和---聖靈,但卻從沒有表示這三位是彼此平等的,具有合一的本質,或在三位一體論者現今所聲稱的任何意義上是三合一的。事實的真相剛相反。」
因此,聖經和歷史的證據清楚表明,在聖經時代和隨後的幾個世紀中,三位一體的道理是人所未知的。
【三位一體的教義是怎樣形成的?】
至此你也許會問:『三位一體若不是聖經的教訓,它怎會成為基督教的教義呢?』許多人認為三位一體的教義是在公元325年的尼西亞會一制定的。可是,這個見解並非完全正確。尼西亞會議的確聲稱基督與上帝具有同一的本質,從而未後來的三位一體的神學奠下了基礎。但尼西亞會議並沒有確立三位一體的主張,因為當時在會議中沒有提及聖靈是三位一體神格中的第三位。
在召開會議之前,有許多人根據聖經反對認為耶穌就是上帝的主張。這種反對延續了許多年之久。為了解決這個爭論,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將所有主教召集到尼西亞舉行會議。但當時只有大約300個主教---只佔總數的一小部份-----實際出席。
君士坦丁並不是基督徒。據稱它後來歸信基督教,但直至臨死之前才受浸。查德威克(Henry Chadwick)在「早期教會」(The Early Church)一書中論及這個人說:「君士坦丁像他的父親一樣崇拜無敵的太陽;--我們不應當把他的歸信視為蒙受主恩的內在經驗。---這其實是個軍事問題。他對基督教教義的了解從未十分清晰,但是他確信在戰場上得勝有賴於基督徒的上帝的恩賜。」
在尼西亞會議中,這位尚未受浸的皇帝擔任什麼角色呢?「大英百科全書」敘述說:「君士坦丁親自主持會議,積極引導所作的討論,並且親自提議---關係重大的信仰表白書,按照會議所頒布的信經聲稱基督與上帝的關係是『與附屬於同一本質』。---主教們懾服於皇帝的權勢,於是同意簽署信經;只有兩個人不肯簽,雖然許多主教其實並不是甘願簽署的。」
因此,君士坦丁擔任關係重大的角色。經過兩個月的激烈辯論之後,這個信奉異教的政客插手干預,決定支持那些聲稱耶穌是上帝的人。但是為甚麼呢?無疑不是為了懷有基於聖經的信念的緣故。「基督教教義簡史」一書說:「基本說來,君士坦丁對當時根據希臘神學所提出的各項問題毫不了解。」他所了解的乃是當時的宗教分裂威脅到他的帝國,而他決心要鞏固自己的版圖。
可是,其實尼西亞會議的主教們並沒有任何人提倡三位一體的道理。他們只是就耶穌的本性而非聖靈的角色作出決定。三位一體若是個清晰的主張,他們豈不應當在當時提出來嗎?
【進一步的發展】
尼西亞會議之後,這個問題所引起德爭辯延續了數十年之久。相信耶穌並非與上帝同等的人設置有一個時候再度得勢。但後來迪奧多皇帝卻決定反對他們的主張。他把尼西亞會議所制定的信條立為他治下國土的信仰標準,並在公元381年於君士坦丁堡召開會議去澄清這項信仰聲明。
該次會議同意將聖靈置於與上帝和基督同一的水平。於是基督教國的三位一體道理首次開始清楚呈現。
可是,甚至在君士坦丁堡會議之後,三位一體仍未立即成為一個受到廣泛接納的信條。許多人繼續反對這個道理,結果為自己帶來了猛烈的逼迫。直至較後的世紀,三位一體才確立成為信條。「美國百科全書」指出:「三位一體的主張是在西方中古世紀的經院哲學中發展完備的,當時的人根據哲學和心理學去提出解釋。」
【亞他那修信經】
三位一體的道理由「亞他那修信經」(Athanasian Creed)提出一項較為完整的界說。亞他那修是個教士,他曾在尼西亞會議支持君士坦丁。以他為名的信經宣稱:「我們崇拜三位一體的真神。---父是真神,子是真神,聖靈是真神;然而並非有三位真神,而是只有一位真神。」
可是,學識廣博的學者們同意,這信經並不是由亞他那修制定的。「新大英百科全書」評論說:「這個信經直至公元十二世紀才在東方教會為人所知。自從十七世紀以來,一般學者君同意「亞他那修信經」不是由亞他那修(死於公元737年)所撰寫的,而很可能是在第五世紀於法國南部寫成。---受信經影響的地區看來主要集中於第六、七世紀的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德國的教會在第九世紀於禮拜儀式中加以採用,後來羅馬也相繼採用。」
因此,從基督的日子到三位一體的道理在基督教國裡廣泛受到接納,期間經過好幾個世紀之久。在這一切發展中,當事人的決定受甚麼所指引呢?受上帝的話語所指引,抑或受教士和政治因素所指引?霍普金斯在「宗教的起源與進化」一書中回答說:「三位一體最後的正統定義,主要是教會權術的產品。」
【預告會有背教的事發生】
三位一體的可鄙歷史與耶穌和使徒們所預告的發展完全吻合。他們說會有背教和偏離純真崇拜的事發生,直至基督復臨為止;屆時純真的崇拜會在上帝毀滅這個事務制度的日子來到之前復興過來。
關於那「日子」,使徒保羅說:「除非背教的事先來,而不法的人,就是毀滅之子,顯露出來,否則它就不會來。」(帖撒羅尼迦後書2:3,7,新世)後來他預告說:「在我離開之後,將有凶暴的豺狼進到你們中間,不顧惜羊群,就是在你們中間,也要有人起來說謬論,勾引門徒跟隨他們。」(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20:29,30,主經)耶穌的其他門徒也曾論及這項背教的發展和「不法」的教士階級出現。---例如可參看彼得後書2:1;約翰一書4:1-3;猶大書3,4。
保羅也寫到:「時候將到,那時人不接受健全的道理,反而因耳朵發癢,順從自己的情慾,為自己聚攏許多師傅;且掩耳不聽真理,偏去聽那無稽的傳說。」---提摩太【弟茂德】後書4:3,4,主經。
耶穌本人曾解釋這項偏離純真崇拜的發展是由甚麼促成的。他說他撒下好種子,但仇敵撒旦卻在田裏撒下粺子,麥子發芽之後,粺子也同時出現。因此我們要預料人會偏離純真的基督教,直至收割的時候基督才會將事態糾正過來。(馬太福音13:24-43)「美國百科全書」評論說:「第四世紀的三位一體主張並沒有準確地反映出早期基督教對上帝本性所懷的主張;剛相反,三位一體偏離了這個主張」。那麼,這種偏差起源於何處呢?---提摩太前書1:6。
【受甚麼所影響】
在古代世界裏,早自巴比倫的日子,人們把所敗的異教神衹劃分為三個一組----三位一體----是頗常見的事。在基督之前和之後的許多世紀,這種情形影響在埃及、希臘和羅馬均十分流行。使徒們死後,這種異教的信仰遂開始侵入基督教裏。
歷史家杜蘭特(Will Durant)評論說:「基督教並沒有消滅異教;反之它加以採納。---從埃及傳來了聖三一的觀念。」莫倫茲(Siegfried Morenz)在「埃及宗教」(Egyptian Religion)一書中指出:「三位一體是埃及神學家最注重的問題之一。---他們將三個神合併起來當作一個神看待,在稱呼這樣的神使用單數。由此可見埃及宗教的屬靈力量與基督教神學有直接的連繫。」
因此,在埃及的亞歷山大,第三世紀後期和第四世紀早期的教會領袖---例如亞他那修---在形成後來導致三位一體教義的宗教主張之際,將這種影響反映出來。他們也散佈本身的影響力,以致莫倫茲認為「亞歷山大的神學乃是埃及宗教傳統與基督教之間的媒介。」
在吉本(Edward Gibbon)所著的「基督教歷史」(History of Christianity)的序言中,我們讀到:「異教若被基督教所征服,同樣真實的是,基督教也受異教所腐化。最早期基督徒的純粹自然神論---被羅馬教會轉變為三位一體那無法理解的教義。許多由埃及人所發明而後來由柏拉圖加以理想化的異教信條被基督教視為值得相信而加以保留。」
「宗教知識辭典」指出,許多人說三位一體「是借自異教的謬誤主張,被接種在基督教的信仰裏。」「基督教所含的異教成分」一書則宣稱:「(三位一體)是完全起源於異教的。」
由於這緣故,黑斯廷斯(James Hastings)在「宗教與倫理百科全書」中寫道:「在印度的宗教裏,我們見到梵天(Brahma)、濕婆(Siva)和毗濕奴(Vishnu)所組成的三位一體;在埃及的宗教理則有阿西利斯(Osiris)、伊西斯(Isis)及和如司(Horus)所構成的三位一體。---我們並非僅再基於歷史的宗教裡才見到上帝被視為三位一體。我們特別想到新柏拉圖派對至高的實體所懷的見解。」他們也以「三位一體去代表這個觀念」。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與三位一體有甚麼觀念呢?
上一篇:轉貼:三位一體論是異端教義(一)
下一篇:轉貼:三位一體論是異端教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