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06 12:34:05陳心亭字展寬

夜覽玉瑣真經


濟公古佛要算是最入世的修行者,經文中文字簡易並不繁縟,但是頗能與心相應,深入體會神遊於字裡行間,宛若與古佛對談,口唸身行意念,靈山塔頓覺清澈。
經誦行文至:人寄生塵世,修短不齊……處世風波,日日皆有;為人過失,刻刻難無,要旨三重,養生、道德、經濟,品德雙修…養生者………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 出自老子清靜經 ),是大自然之理,歸於小週天之身……人無道德即等於禽獸;人無道德即奸險易生,以強食弱禽獸本然………今欲其良心端行,非持定經濟,無以維其心也……日用拮据是陷於經濟,經濟既陷有德難盡其道,道德既無、有生難保其養。此所謂養生、道德、經濟為人三大根,本立身處世者,不可不知焉。
在心際迴盪萬千,久久不能自己,前世福薄無緣積德,今生有緣親近聖門,理當決心修行,可惜聖凡之距,古佛早已經文明示,但是誦唸者眾,瞭悟者乏。
在佛子行三十七誦首列:獲得暇滿大舟時,自他為渡輪迥海,畫夜恆時不懶散,聞思修是佛子行。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珍惜這殊勝難得的機會,此與養生,滋養慧命。可是空有人身,若無道德宛如行屍走肉,爭名奪利、弱肉強食,有如人間地獄,德者心之良也、道者行之端也。順天應時,而不該交換騙取,人善人欺天不欺,果報終究不差,自業如隨影終自受。再論經濟,追逐營利商賈皆然,知足常樂才能道心常存;但是被債逐利侵時,求助無門、冷暖自受,陷於經濟可不是常人所能體會。
身心苦痛,縱使是親如父子,也無法頂替,皆為自身領受,因此平日不應自侍身強體健而不依時節保養,待果業來報時後悔已遲,病榻前痛苦哀憐,非一日而及,皆是平日累積而成,週天運行順應時節,逆天而行必自食惡果。
待人以誠、真心實語、不誇大做作、不欺瞞不實、不輕諾寡信、誤人害己,道德兩字,古皆有明訓,要求別人者多而反求諸己者少,更甚利用他人的需求換以交易之行徑,若實現尚算助人一臂之力,若欺矇其道德良心何在?
福德本是累世修行果報,個人多寡難論,經濟最為現實。鑽營謀利無心修行、利錢債逐也是無法在聖門清心修行,是養生立命?還是立命養生?雖是一缽之食、一席棲身,當思知足長樂、樂天之命;可是債台高築、開源無門,唯有積德一途!廣結善緣,經濟的泥沼只有自己才能爬起來,過多的期待反而障礙自己,開源節流、儉以養廉、勤可補拙。
進出聖門當思在三國時代,社會道德沉淪沒有正義、世道人心敗壞沒有仁
義、民族情感薄弱缺乏道義、國家綱維不振缺乏忠義,當應發揚 聖帝忠孝節義
的德性德行,建立社會安定的道德基礎,最重要的德目是仁義、最基本的德性忠
孝、最高尚的品德廉節、最高貴的德行忠義,遵循修行才不枉皈依 聖帝門下。
八萬四千法門,並非因人立教,而是循循善誘,不同的人生經驗,因才施教廣渡有緣眾生同登法船。道濟古佛淺文深意,當思如何引渡廣大迷途大眾:身心困厄,當引導養生修復慧命;身康體健,當教以道德修正良心端行;平時當以儉養廉、困時當開源節流。如此養生、道德、經濟在日常生活中入世修行,以量養德,心量要大廣開方便法門,促使社會祥和,才是臻致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