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島
這是一本我一直很想找人討論的書,因為我很想知道其他人是怎麼看這本書的, 或是從這本書看到什麼,得到什麼啟示? 我想討論的點, 或許跟大家會想說的稍有不同. 因為這個故事一直讓我聯想到"24個比利".
在"24個比利"這個真實故事中, 我看到了人可以一心多用激發潛能, 以及或許可以印證古代希臘哲學觀點的證據. 而在"隔離島"這本書,再一次我對於人腦的可能功能感到不可思議與讚賞.
人的腦, 是至今所有儀器都無法詳細解剖與分析的器官. 人的腦究竟可以有多少功能也是迄今無法得到真正結論的謎團之一. 看完這個故事, 我一直想問的是: 我們可以自欺欺人到什麼程度? 人為了保護自己(肉體 or 心靈), 究竟可以創造多少幻境或是對多少的實景視而不見?
在這個故事中, 有一個重要的故事闡述基礎-- 大腦才是掌控一切感覺的器官. 無論是痛楚,饑餓或是情感. 我們從肉體接收的各種資訊, 實際是經由大腦的解釋才能真正成為"感覺".所以大腦才是關鍵.
而我們多少都會有求生的本能, 防止自己受傷, 或是防止自己"再次受傷". 我們的腦為了保護自己, 所以會竭盡所能從經驗或是任何曾經吸收的資訊去做出適切的反應與行動. 在隔離島這個故事裡, 我們可以發現主角為了保護自己受傷的心靈, 所以編織出複雜的故事架構, 甚至也對所有顯而易見與現實不符的部分"選擇性"的視而不見,或是用另外一套解釋去圓自己得謊. 可是, 我們的腦, 也無法不時時提出提醒, 要從自己建構的幻境醒來,以免跌入更深的痛苦與傷害中. 於是, 你會看到故事中主角一面沉湎於自己建立的故事中,又時時留下線索讓自己可以從夢境醒來. 可是, 醒來得去面對自己不想承認之前做過的事情, 所以主角就在夢境與現實中搖擺. 還記得那段對話嗎? "要查明真相跟殺死雷德斯, 你只能選擇其一". 最後是像怪物般活著, 還是死得像正常人. 他做了選擇.
有人說, 看了這部電影, 會明白人是怎麼發瘋的, 甚至會懷疑起自己所處的人生是否為現實.
我認同.
可是,除此之外, 我看到的是要更加謹慎得面對自己的心靈與情感. 更加小心不要讓負面的情緒繼續衍生滋養甚至掌控自己的心靈與思想. 因此所有的人都必須要有一個可以舒壓與發洩情緒的方式. 然而舒壓或是發洩的方式必須慎選, 圍堵或是置之不理就不是一個健康的好選擇. 逃避而不面對, 總是會讓問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直到自己再也無法承受.
誠實的面對自己, 誠實的面對自己所處的狀況. 即便是你面對你最不想面對與處理的人事物. 誠實得面對, 接受它, 無論那有多不堪. 人生的課題很多, 我們從已完成的成就與挫折中不斷學習, 努力讓自己短暫的一生精彩豐富, 甚至努力達至圓融. 接著, 我們將這些智慧傳承.
最近,很多書籍甚至電影都對心靈的運作做了多方面的描述. 說真的, 我感到非常有興趣. 因為這些龐雜且從不同角度出發的文本, 居然都直指同一個結論, 也未免太令人訝異了. 好, 我離題了. 只是在這個精神病患的故事, 真的只有那些虛實交錯的情節讓你覺得有趣嗎?
不確定我所說的,或是我嚐試分享所得到的觀念, 是否已經被精準的描述了. 但是我盡力了. 而且我真的很想知道是否有人也對這個故事感到有趣也想要分享?
下一篇:王國密碼--這才是3D!!!
謝謝分享。
好可惜這本書我沒看過,
但是第一次讀24個比利真的有延伸出許多好奇。
大概就是因為這些好奇,才有意願主動接觸心理學吧。
也常覺得,人真是一種太複雜的動物,
所以心理學實在是一個太有意思的範圍。
很開心有遇到跟我一樣的讀者,從"24個比利"的故事中看到很多意外衍生的議題.
人腦真的是一個有很意思的範疇.不過我沒有那個強烈的慾望去念心理學系, 我猜我是害怕那些學術的名詞與學究的方式,可能會抹殺了我原本對這個範疇的興趣. 2011-06-07 09: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