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槃特伽如實如地的修行法
周利槃特伽~
如實如地的修行法
掃地、掃地、掃心地,
心地不掃,空掃地.
2009.05.019
此篇文張是摘錄~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周利槃特伽鼻根圓通章》
其中一小段文字來陳訴
為何ㄟ~因為一般人常忘記,人就只是~人
吃五穀雜糧的四大綜合體~凡 煩 番 飯
(凡人 煩惱 番(台語 固執) 肚子餓要~吃飯..)
我想偶也常犯這些錯~凡人ㄇ
遇...挫折感....時怎讓自己活過來~別喝蠻牛ㄛ
揀了段文字(長的您自己在去慢慢品ㄛ)~
與同好分享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周利槃特伽鼻根圓通章》
周利槃特伽,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闕誦持,無多聞性,最初值佛,聞法出家,
憶持如來,一句伽陀,於一百日,得前遺後,
得後遺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調出入息,
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
其心豁然,得大無礙,乃至漏盡,成阿羅漢。
住佛座下,印成無學,佛問圓通,如我所證,
反息循空,斯為第一。
周利槃特伽也確實找到了這一條修行的道路。
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
怎麼掃呢?
用慚愧、懺悔、返照、覺察、覺照,
念念分明、念念作主、念念覺察、念念覺照,
(大意是~先使其停止,再連根拔除)
這樣,就能把心中的灰塵掃掉了。
寶鏡蒙塵是理,掃地是事,
理和事是相通的,既然理上不能了解,
佛陀就教導他先從事上用功,
從外而內,藉著掃地來顯理。
佛陀教周利槃特伽的四句伽陀是:
身語意業不作惡,莫惱世間諸有情,
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
(因宿世的業力障礙~前世有法理而吝於分享
故今生愚笨不能記憶唸頌...差點因此被其兄責怪
而去自殺ㄟ..幸佛陀阻止)
佛陀教導周利槃特的四句伽陀(註三)
也有另一種不同的記載:
「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
無益之苦當遠離,如是行者能度世。」
其中,「守口攝意身莫犯」和「身語意業不作惡」
是同樣的意思。
「莫惱世間諸有情」中,所謂「諸有情」
是包括三界中一切有情眾生,除了人之外,
還有畜生道、鬼道、天道,乃至修羅道眾生,
對於一切眾生,我們都不要使他們起煩惱。
例如:靜坐時不要擾亂鄰單;不使外面一切人、
動物起煩惱,令其討厭自己;
總之,一切言行舉止都要注意。一般人往往責怪外在環境,認為這個不好、那個不好,
其實都是自己這念心放不下,沒有慈悲心、
容忍心,不知道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的緣故。
因此,不要使一切眾生起煩惱,是修行第一步。
其次,「正念觀知欲境空」,就是要保持正念,
安禪靜慮,思惟財、色、名、食、
睡等五欲境界都是虛妄不實的、都是空。
若能知道外面的境界是空,自然就不會貪著;
如果不知道,心當中一定會攀緣,想東想西,
為了貪名利財色而患得患失。
眾生就是如此,看不破、放不下,
受外面的境界干擾、牽連,便墮入塵境。
所謂正念,諸位聽法這念心,
時時刻刻這念心存在、專注,就是保持正念。
正念,還有方便正念和究竟正念之分,
方便正念是以念佛、念法、念僧、念施、
觀身不淨、觀心無常、觀受是苦、
觀法無我等法門,使這念心依靠到佛法上
,漸漸不染著外面的五欲境界,
就能把五欲照破、放下。
(以上若一時還作不到,最少下面這句要盡力做到ㄛ)
「無益之苦當遠離」,
即毫無意義的苦絕對要遠離,
(世間煩惱大多由此而來如:
事能解決,還會煩惱ㄇ,既然不能解決,再煩惱也多餘)
例如:自找麻煩、鑽牛角尖…,就是無益之苦。
所謂「遠離」,一是心遠離,一是身遠離。
初初修行,最重要的是身先遠離,例如:
第一步即是身遠離,遠離是非、遠離塵境、
遠離煩惱、遠離憎愛;然後,
第二步,使心能遠離,心遠離,即是
《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如果真正能做到身心都遠離,則身心都沒有罣礙,
就是無住心、菩提心、清淨心了,
正如陶淵明的詩: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由於周利槃特伽無法憶持佛陀所教的伽陀,
所以,佛陀教他先念「掃帚」、「除垢」
,再進一步體會除去了外面的塵垢之外,
還要除去心當中的塵垢.
如實修 如實行
您盡力 偶盡力 大家盡力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