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2 21:51:39女神龍

編號15.回歸小說的初衷─倪匡與衛斯理




倪匡,原名倪聰,字亦明,出生於一九三五年的上海,早年的經歷峰迴路轉,不下其筆下的衛斯理等人物。一九五一年初中畢業後進入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受訓」,至一九五七年因「拆橋取暖」和「放小狼咬幹部」兩個罪名定讞,而一路從內蒙古輾轉多處逃亡,最後自澳門偷渡到香港;一九九二年移居美國舊金山,二○○七年又自美返港定居。

 

「無窮的宇宙,無盡的時空,無限的可能,與無常的人生之間的永恆矛盾,從這顆腦袋中編織出來」(金庸寫於一九八二至八三年之間)

這應該是令許多讀過遠景版衛斯理系列的讀者印象深刻置於頁首的一段話。與金庸、黃霑、蔡瀾並列「香港四大才子」的倪匡,曾在訪問中分別自稱「是華人歷來擁有最快寫作速度、最快說話速度以及最快閱讀速度的作家」,一小時至少可下筆二千五百字以上,而除了第一篇長篇小說《呼倫池的微波》有重新校稿外,之後倪匡在作品完成後皆不再閱讀即交付出版社,且寫作生涯中從未被退稿和拖稿或欠稿,有如此的表現,實在令人咋舌!

此外,倪匡在各種小說類型皆有創作,如《六指琴魔》之於武俠,「木蘭花」系列之於推理,「衛斯理系列」之於科幻、奇幻、奇情,「浪子高達」之於色情,更不用說在小說當中源源不絕的各種古怪想法;而倪匡在小說外的各文類創作上,舉凡散文、雜文、專欄、政論、電影劇本,不但有所涉獵,而且數量亦為驚人,無怪乎同為科幻小說開山祖師的張系國,稱譽「文壇鬼才的美稱,倪匡可當之無愧!」

「我認為小說只分兩種──好看的和不好看的。好看的小說,一定要有豐富的情節和鮮活的人物。小說倘若寫得不好看,即使裡面有再多的學問、道統或藝術價值都沒用。」此段話為交通大學科幻研究中心主任葉李華教授在與倪匡討論「創作理念」時,倪匡所給的答覆。

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有云:「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此間雖道出小說在中國歷代的文學地位低下,但卻也透露出小說的影響所極,畢竟誰不愛看野史?誰不愛聽八卦?可是野史和八卦中,總是「內容」凌駕於「事件人物」的,這也反映在倪匡的小說寫作中─「事件敘述很吸引讀者,然人物刻畫卻不深刻」。

民初胡適在〈水滸傳考證〉一文開始,提及在新式標點符號本中,他們將金聖歎的評和序都刪去,並有一段引人省思的文字(參考網址:http://snakepipi.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html),大意是說歷來的批評家(或古時所謂選家),有部分總以機械式的「寫作架構」、「寫作手法」作為評斷小說作品的原則,而忽略了小說的本質和創作動機;又或者有過份地添飾自己所「認定」的小說家的寫作技巧,而忽略了小說本即應有的敘事句法。倪匡有言:「我在創作時,會模擬小說人物的對話,有些小說的對話,根本就不是一般人的說話!」

倪匡除在文字上的造詣外,現實的口語對白,亦可看出其反應之快,詼諧風趣的一面,以下為三則訪談記錄:

1.      葉李華教授之「倪匡百問(2002)」:

http://sf.nctu.edu.tw/yeh/nni11.htm

 

()問:白素這位完美的女性,請問是以誰作藍本?

()答:現實世界哪會有白素,當然沒有具體的藍本。

問:衛斯理的個性讓人難以恭維,又是以誰作藍本呢?

答:我沒想過這個問題,或許因為答案太簡單了。

 

2. 李嗣涔教授和倪匡對話錄(2003)

http://nikuang2003.myweb.hinet.net/documents/01/01.57.htm

 

3.香港「傳媒春秋」主持人毛孟靜專訪倪匡(2006/08/03)

http://snakepipi.blogspot.com/2011/03/20060803.html

 

最後,以下兩個網站搜集了許多倪匡的軼事及更多第一手訪問資料,各位同學有興趣者可前往參閱:

1.      科科網:http://sf.nctu.edu.tw/yeh/index.htm

2.      倪匡黃金屋:http://nikuang2003.myweb.hinet.net/documents/01/01.57.htm

 

[附錄]

遠景出版社「倪匡衛斯理系列」44冊封面圖,相信是許多衛斯理讀者的共同回憶,而這種特殊的情感,亦是大眾文學意想不到的附加價值,乃是作者、小說人物,以及封面設計者與讀者間的聯繫,是難能可貴的。

徐秀美,1984年美國紐約怕森斯設計學院畢業,1982~1987年舉辦多次個展及聯展,曾出版《徐秀美插畫作品集》、《圖象札記》、《徐秀美畫集》、《尋找樂園-徐秀美的繪畫空間》等書。現職專業藝術創作,在插畫、影像、服裝造型、家具設計、公共藝術、平面繪畫等創作領域都有實驗及表現的勇氣。曾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新世紀「遊異圖」個展,在敦化南路與安和路口的中央分隔島上有一件她的公共藝術作品〔鳥籠〕。

倪匡小說封面畫者正是徐秀美。倪匡一看到就喊:「這正是我要的風格!」




看完上文後,請各位同學於下列問題中擇一作答:

1.        上文中,由倪匡的創作理念,至東漢班固和民初胡適三個段落裡,說明小說作品在中國傳統重視的人物和敘事,以及西方較新潮的意象和結構中的取捨,兩者是否有衝突?又或者,一部小說究竟是要走向「好看的故事」,抑或「經得起權威批評的作品」?請提出自己的意見。

 

2.        有人認為,倪匡的小說,根本稱不上是「科幻小說」,僅是以「科學」作為名堂,「科技產品」作為小說道具的玄幻小說,也有「科幻是包裹的外皮,骨子裡卻充滿奇幻和武俠」一說。與典型科幻小說如瑪莉雪萊《科學怪人》有所差距的「倪匡衛斯理系列」,在小說的分類究竟如何,請就閱讀《無名髮》(原名作《頭髮》)後闡述己見。(參考資料:網路評論-科幻奇幻魔幻玄幻的區別http://0rz.tw/SVrww)

 

3.        「我是一個受過嚴格中國武術訓練的人,」、「我遇過許多不可能,但沒有一件事比眼前的景象更不可能」等句,在本篇屢次以相同或相似的文字出現;縱觀大眾小說的寫作者,當作品數量達到一定程度,且作品風格趨於一致而穩定時,往往會出現如此有趣的現象,(因為網路上找不太到這方面的討論,我自己)稱之為「慣用敘述」,此種現象,或以句子出現,或以角色對白呈現,或以段落表現。因此,「慣用敘述」與所謂「文風」是否完全相同?對作品本身的意義如何?還是這對讀者的影響如何?又這是否在某種程度反映作家的某種意識?請就此現象表達自己的看法。(參考資料:http://snakepipi.blogspot.com/2011/03/emma.html)

 

4.        《無名髮》(原名作《頭髮》)中,白素於尼泊爾山區的地下密室苦等衛斯理六年,展現白素對衛斯理的堅定之情,令人印象深刻。若說人性是小說的宗旨,愛情是亙古不變的題材。請分享你對小說中某一人物的看法,其表現的又是如何的人性或價值觀(如衛斯理、白素、柏萊、巴因、甚至ABCD都可以)

96111254 中四 B 彥 2011-03-29 11:58:34

看完倪匡的《無名髮》後,老實說我並沒有相當大的感觸,這樣情節科幻又詭異的內容讓我有點冷感。較特別的是倪匡從開頭到後記都一律以第一人稱來寫作,根據他的說法是為了讓讀者對故事更添加真實感。在《無名髮》中,以科幻的解釋方式帶到了許多宗教的概念,好比靈魂是「思想光波束」,又提到了「人類原罪」、肉體的無用(就像房舍),靈魂才是首要等等,這中間參雜了許多基督教、佛教甚至道教的思想,然而也許是為了小說情節的緣故,這些觀念皆只是點到為止,並沒有深入去探討。
另外,透過這本書,不禁讓我想起越是動盪不安、令人們感到苦痛的年代,人們對宗教的渴求也越大,他們尋求心靈上的平靜,靈魂的永生不滅,嚮往死後到達天堂(也是西方極樂世界),但在追求的過程中卻不自覺地扭曲了心智。例如,在故事中諷刺地描寫到伯萊本來追求心靈上的平靜,嚮往回到另一邊的世界,死對他來說一點都不可怕,反而變成一種迫切,然而過度地沉迷瘋狂也導致他接下來行為的偏差。這也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卡蜜諾》,故事中的小女孩生了病,而媽媽是偏執的基督教徒,縱使出發點是想要女兒好,卻完全地忽略女兒的需求,所有的行為都要以奉獻神為基礎。而倪匡也大膽的打破宗教的至高無上,耶穌、佛祖等人在裡面即使是代表善,仍然和繁人一樣免不了會犯錯誤。(先是製造了罪惡,卻又放棄了對罪惡的懲戒)
而更多的是關於人性本惡的議題,人性的劣根性在這裡毫無隱藏地被顯現出來,自私、慾望、貪婪、殘忍(佛教所說的貪、瞋、痴、慢、疑)
而白素這個角色的描寫頗讓人印象深刻,聰明婉約又溫柔,願意苦苦等待衛斯理六年,不用說當然是因為愛對方,但這個角色一看就知道是男性小說家所創的女性,缺少了一些更鮮明的人格形象。

中二C 58 2011-03-29 10:40:56

4.
倪匡塑造的衛斯理,就如他自己所說的,是一個「完人」,一身絕藝、武功高強,會各國甚至各族的語言,內心純正,總有不斷的奇遇,連身邊的伴侶妻子白素也是個美麗溫柔的奇女子。《頭髮》主題除了頭髮的功能和人類的起源,還有再探討人性善和惡,在書中衛斯理的表現,都是十分正直,甚至可以說是有點「俠」的味道,嫉惡如仇,在見到殺人時會將犯人扭送警局,對於不了解的謎團,心細膽大的行動,在抉擇方面,書中所有人物,柏來、辛尼、國王等,用盡手段無不想要「回去」,但其實這個「回去」的機會,本身就是一場人性的測驗,機會只有一個,所以衛斯理和柏來,完全可以說是一組對照,柏來費盡心機,將人類貪婪、邪惡醜陋的一面顯現出來,而衛斯理一度放棄了「回去」的機會,最後真的到了「回去」的地方,依然選擇回來,其中還能與ABCD四人談判,爭取地球上善的人的權益,希望藉由他們的力量來拯救地球。雖然也可以說他的回來,還是對地球有依戀,放不下心愛的妻子,但衛斯理不論是在思想或選擇,都不是一般人所及,倪匡筆下的衛斯理,就是位奇俠,他的價值觀和人性,也是高於一般人之上的。

中四A 心 2011-03-29 10:36:16

我同意倪匡作品較類似玄幻小說的說法。以無名髮為例,唯一稍稍算得上科學的,就是會發著奇異亮光的「儀器」了,若不是柏萊先以「儀器」稱之,對我們來說又能從書中找出多少「儀器」合理運作的步驟、邏輯?科幻作品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利基於科學之上,發揚於幻想,但倪匡的作品給我的感覺是並沒有做到太多科學的立論,以致於太過薄弱的科學基礎削弱了他故事中的邏輯性,反而以作者個人的生命觀、哲學觀較為息息相關。又或者,這篇故事本身探討的,就不是屬於人類、或能為人類理解的科學與知識觀,於是就不需要具有以人類現有科學為基礎而發展的科幻?對我來說,既稱之為科幻,科學既是人類所擁有,在科學一詞的涵義中,就應該以人類所認可的範圍去理解,超出這個範圍就不能稱之為科學,更何況在無名髮中,對於儀器的背景、運作元哩,其描述都乏善可陳,作者卻花了相當多的心理在於描寫其外觀、色澤,平添了許多神秘感,反倒叫這部作品的玄幻性遠遠超過了科學性。
說到這邊,或許大家會以為我認為只要無法證實科學的邏輯性就不算是科幻作品,那麼便有許多現今公認的科幻作品能夠作為反駁我的例證了,在科學怪人之中,科學如何運作使機械有了生命力,的確未知,但這就是屬於幻想的層面,科學的部分雖似是而非,但也的確運用的我們所能認可的科學去創作,反觀倪匡作品,在無名髮中,我們能深刻體的反倒不是科學的魅力,而是作者本身所散發出來的中國文化蘊底的深厚,無名髮是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