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分析員、有儀器商、原料商,又是化學本科,我應該有資格談談這個問題。這是在噗浪上回答的小小整理。我不否認因為我化學本行,聽到大家對化學工業視之洪水猛獸的言論時,都有一種憤怒感。我不是說工業不會製造問題,但工業也是為了要解決問題而產生的。又,我對本國的科學教育非常失望,塑造出來的國民,反智性格處處可見。你不能期待好奇而理解,只能預期恐懼而排斥。
網友關魚問道:我的疑惑是,雞蛋萃取物從字面上的意思,應該要是從「真的雞蛋萃取出來的」,但事實上整個食品加工業好像認可,只要「化學成分相同」,就可以視為某種東西的萃取物,即使製程中根本沒有用到某種東西,而完全是靠化學合成的。
以下是我的回答:
萃取物就是萃取物,即使是部分萃取物也不可能是全化學合成,萃取這種手法隨便弄一弄出來的成份都有少則成百上千,多則成千上萬,每一個都要用合成再混起來?太不合成本了。要精準的只抽出某種成分沒那麼簡單。大多數狀況下,萃取其實比全合成便宜太多。
而且萃取物這種東西,視來源而定,很多都是便宜的東西,對食品商來說,他又不用加多,加個0.2%也可以說他有加天然萃取物,這只是文字遊戲。也許很多人都把化學合成想得很簡單或很便宜。事實上除了少數小分子,大多數天然成分結構很複雜,全化學合成往往非常難,只能當成化學教科書的藝術範例來欣賞。真正大量需要全合成技術的是製作藥品的人,他們必須修改分子結構好讓它有不同的效果和性質,再來藥品講究明確的功效,而且利潤比食品高很多。
或許我們應該定義一下天然成分跟所謂「化學成分」。很多「化學成分」其實也是直接從食物裡提煉的。比方說果膠,就是從果皮裡提煉的。他們把我們不吃的果皮拿去加工做出果膠這算不算功德啊?垃圾變黃金?有了果膠就可以把很多不可能做成果醬的水果變成果醬,加上一點色素調色,就變成超市架上的便宜果醬,順便給某些品級差的水果另一種出路。
又比如像大豆油榨取完以後剩下來的渣渣,就是肥料廠的原料。不要小看黃豆渣(好像叫油粕),這是大宗期貨,有國際行情的。大豆還可以提供植物蛋白。經過選擇的植物蛋白加以調配,就可以做成各種素食的基材。水解的大豆蛋白還可以成為調味料,而水解是ECOCERT認可的安全製程,未修改其「天然」性質。食用油廠還有個副業就是賣脂肪酸。脂肪酸最近國際價格超高的,做肥皂的公司都哀哀叫。一公斤已經超過一百五十台幣,嚇死人。而魚鱗也是食品藥品級膠原蛋白的主要來源。如果沒有這種再利用,魚鱗也只是被丟掉當垃圾。
我要說的是,我們把目光集中在自己會吃下肚去的東西當然沒錯,只是我們不該忽略其他沒吃的部份難道就沒有再利用的價值?再利用後又回到我們的食品裡,我們應該抗拒?還是再思考?我誠心建議各位對食品工業很害怕的人,去書店買一本食品加工學看一看。你會學到很多東西。比起網路上過於簡化的道聽途說,你會發現食品加工和農業之間複雜的關係超過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