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3 08:00:00不肖學徒

全民實價登錄地圖的成功,竟是人民的悲哀

全民實價登錄地圖的成功,竟是人民的悲哀

作者:CK

全民實價登錄地圖越成功,就表示台灣的人民越悲哀!

內政部自10月中旬開始公布房地產交易的實價登錄資訊,由於「天下第一部」僅透過一個網路應用服務的方式(資料查詢網站)對民眾溝通,而捨棄其他相對簡單又有效率的資訊發佈方式(例如開放資料下載或是API服務)[註],導致該網站第一天上線就塞爆,民怨沖天。

幾位熱血工程師看不下去,犧牲下班後原本應該和家人相聚的時間,費了一番可觀的功夫,總算把政府的資料扒出來,重新整理,並以一個地圖查詢類型的網路應用服務方式,無償地開放給公眾使用。

全台實價登錄地圖」一推出就造成轟動,連掌管全國資通訊政策的行政院政務委員都邀請該駭客團隊去行政院的內部會議進行經驗分享

這是個很棒的「公民運動」或是「寫程式改造社會」故事,是嗎?

你如果這樣想就錯了。

因為「全台實價登錄地圖」團隊所貢獻的時間,恐怕有八成是花在「上網挖政府所公布的零散資料,並整理為結構化的資料」,而僅有兩成時間是用在「創造更好用的服務」上面。而其他的團隊或個人,若對於房價資訊有著其他公共應用的想法,也得先重複「挖政府資料」這項工作,才能開始嘗試開發新服務。

假設該團隊共有3位成員,一共花了10個工作天才完成「挖資料、解讀資料和整理資料」自動化系統的規劃、開發、測試與上線,那就是花了30個「人 日」(man-days) 的時間成本。倘若有100個團隊想使用同一組資料,又假設每個團隊的寫程式功力等級差不多,而且也都有三位成員合作,總花費時間就是 100 x 30 = 3000 人日。

3000個「資深工程師的人日」!

以一天七小時計算,3000個人日等於21000個人時 (man-hours)!

兩萬一千個「資深工程師」的志願工時!

兩萬一千個原本可以拿來開發各種新服務,彌足珍貴的「專業人士」志願工時!

全部都因為一個本來可以避免的錯誤而浪費掉了。

政府手上原本就有個現成的資料庫,卻選擇「不開放原始資料」,而只願意對民眾提供「網路查詢服務」。

因此,一百個志工工程師團隊,兩萬一千個工作小時,就因為政府的一念之差而徹底浪費了!

一百個可能成功誕生的創新公共服務,其中很可能有大部分也因為政府的一念之差就夭折了。

兩萬一千個浪費掉的專業人士志工小時,一百個夭折的社會公益計畫,都只是一組沒開放的政府資料所造成的後果。

而政府手上可是握著成千上萬種的資料!

(當然,上述只是假設性的情境模擬,數字計算也未必正確,但是大家應該能看懂我所提出的這個觀念。)

[註] 公開資料 (data publishing) 和開放資料 (open data) 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千萬不可混為一談。台灣政府目前的法規僅勉強達到「公開資料」的層次,而距離國際上所謂的「開放資料」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意思是 說,民眾「或許」可以拿到某種政府部門的資料,但是未必能獲得適當的「使用授權」,拿了和沒拿其實差不了多少,因為「不能用」(若是「不敢用」)。


引自:http://codefortomorrow.org/post/34758366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