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輪迴》 by 正心堂
《超越輪迴》紀錄片文字整理。(請注意影片部分殺生血腥畫面)
我們為什麼成為現在的我們,我們將何去何從?生死之間悲歡離合的命運是誰在主宰,我們生命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這是一幅著名的佛教繪畫《生死輪迴圖》,畫中所描繪的正是針對上述問題的解答,整個生死大輪由一個兇惡的怪獸掌持,這個露出獠牙的兇猛怪獸便是輪迴死主,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閻王。死主到底是誰?為什麼一切眾生的生死都由它來掌持?它是怎樣掌握眾生的生死的?死主的生死又掌握在誰的手裡?大圓輪告訴我們認清自身處境的方法,畫中的21個圖格對我們為何落入以及如何落入現在痛苦堪憐的處境的根本原因作了回答。此外,它也提供了下列疑惑的答案:是什麼因素教我們為善,讓我們作惡?六道分別是哪六道?因果迴圈又是什麼?
畫中位於圖心的圓格說出了根本問題,格內有三種動物:豬、蛇和鴿。豬代表根本無明,也就是愚癡,這種無明不僅是一種無法理解事物真相的無能,而且是包括自己身心在內的萬物真相的一種主動誤解,錯誤的執著事相有一種比其自身更加具體化的存在。猴子撈月的故事是對無明的解釋方法之一,水中的月亮並不實有,但猴子們卻認為這是真實的月亮,當他們企圖將月亮撈起來的時候,不僅發現一無所獲,同時由於樹枝不堪重負猴子們紛紛落入水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故事有很多個版本,但這個版本的結局恰恰向我們傳達出這樣一個資訊:迷惑於無明的結果,必將使你付出慘痛的代價。
由於不瞭解事相的本性,我們很容易被無明愚癡驅使,對自己喜歡的事物產生貪愛心。貪愛由鴿來表義,進而對任何討厭或阻擾欲望的事物產生憎惡感。嗔恚由蛇來表義。這三項煩惱:愚癡、貪愛和嗔恚被稱為三毒,因為它們扭曲了我們心靈的外觀。這三項煩惱每時每刻都在左右著我們的行為和結果,這三項煩惱也正是令我們不斷流轉輪迴生死的根本原因。
當代科學有這樣一種說法:一個正常人的大腦每秒可以接收到4000億比特的信息量,而其中人們能夠分辨識別的僅僅是其中的2000比特,和自己當前利益相關最大化的2000比特。當然這個利益指的並不僅僅是金錢,也有可能是你當時的某種情緒,或是一種特別喜好。如果我們換一個佛教的名詞來讀解這個科學結果,那就是“我執”。人的貪婪、嗔恚和愚癡構成和強化著每時每刻的我執,於是人們就會不斷的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做下或善或惡的行為,包括起心動念,這就是“造業”。“業”也叫業行,是一個人起心動念和行為的結果,每一個產生的業都會在未來成熟,造成結果。自種善因,自得善果;自種惡因,自得惡果。真實不虛的因果關係其實就是自然界構成的最基本規律,比方說有時會表現為“作用力合反作用力”或者是“瓜熟蒂落”。正因如此,“業”也就成為了導致生死之輪輪轉不息的推動力。
緊繞著軸心的兩個半圓代表源自“貪嗔癡”三毒的白業和黑業,也就是善業與惡業。在黑色半圓裡的人們忙著製造惡業,他們的臉朝下,代表惡業會將他們帶入較低的生命層次。在白色半圓裡的人們從事著善行,他們的臉朝上,象徵善行會將他們提升至較高的善道。行善、造惡的結果所造成的“六道”由圍繞著兩個半圓的六個圖格來表示,六道中每一道都不斷處於輪轉狀態之中。因此,即使整個大圓輪基本上一分為二,在上的三個圖格代表天、阿修羅和人這三善道。在下的三個圖格代表旁身、餓鬼和地獄這三惡道,但卻沒有任何一道能夠超脫輪迴的生死流轉。
第三圈的最上格是“天道”,在那裡天人們享受著幸福而且長壽的生活,然而他們出生在天道,憑籍的是過去生中行善的業力,一旦福報享盡,仍會往下五道沉淪,尤其可能是三惡道,在他們壽命行將終止的時候,他們知道自己因為耽溺享福而不思修福結果會使自己轉生於痛苦的其他道,這種體忍使他們覺得格外悲痛。
在“天道”的右方是“阿修羅”道,注意看圖裡,結滿果實的果樹長在他們的土地上,有位阿修羅正拿著一把斧頭想要砍樹取果,可碩果累累的部分卻屬於天人的範圍,使這位阿修羅無論如何努力也摘不到長在自家土地上的水果,而天人們卻正在享用著從阿修羅土地上長出了的食物,這導致了阿修羅對天人的巨大仇恨和兩者間永無止境的戰爭。
人道位於圖中的左上角,這一道眾生必須忍受饑渴、冷熱和親人別離,被敵人侵害等痛苦,想要的求取不到,不想要的卻又往往無法避免。不僅如此,人還必須遭受生老病死的不斷折磨。圖中包含了不同類型的人類活動,從屠宰動物到出家修行的都有,這些迥異的活動也正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人的一生是有可能因為接受了教育而有所改變的。從這個角度看,那麼天道固然較為崇高也較為幸福,但卻缺少了人道眾生所獨有能夠改善生命的機會。人道苦樂交雜,雖有苦,還不至於極苦,足以激發人們求變的意念,這一點很重要。
在轉輪的下半部我們可以看到右邊有一個畜生的國度,使這一道眾生受苦的是他們的生存往往只是為了供應其他眾生的使用。在“旁生道”的左面是“餓鬼道”,饑渴是最讓這一道眾生痛苦的原因,他們會一直不斷的尋找食物和飲水,但問題是他們不但找不到食物,甚至連飲食的名字都無法聽到,他們有著巨大的肚皮和胃口,但是喉嚨卻非常細小,小到僅能吞下微量的食物,不過就算他們能找著少量食物進食,這些食物也會沿著喉嚨一路灼燒到腹內底部。
最下面的一個圖格畫的是地獄道,包括八熱地獄、八寒地獄以及近邊地獄和無間地獄。地獄的苦難情景指出了一項我們總也學不會的道理,就是我們應當避免隨喜好與憎惡而衝動行事,因為那會使我們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我們無法用具體的形象去描繪六道的全部情境。曾經在八世紀遊訪西藏的一位印度知名學者蓮花戒論師說過“我們不應該以為六道眾生所遭受的痛苦只有六道所屬眾生才必須承受,人類的生命裡其實就已經具有了六道眾生的各種痛苦”。那些因為自己的憤怒、貪婪等原因而遭受巨大身心折磨的人所受的苦和地獄眾生沒有兩樣,那些貧窮卑賤為饑渴所苦的人們正遭受著和餓鬼道眾生相同的磨難,而身為沒有自主權的奴役或是遭受壓迫的人們,也與旁身道眾生一樣苦於沒有自由。當然,有些人的一生中也會有比如榮華富貴或者是否極泰來的時候,但這些快樂是如此的脆弱和讓人無法掌控。不僅短暫、不穩定,尤其是當它面對人的生老病死時,顯得是那樣的不堪一擊。
我們現在明白了,由於根始於轉輪圓心的三隻動物所代表的無明煩惱,我們陷入了由第二圈裡兩個半圓所象徵的善惡兩業的業海中,我們的業行從這裡開始推動我們在六道,也就是第三個圈中的永恆輪迴。可是我們忍不住要問:輪迴的發生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過程?其中又牽扯到什麼樣的因果關係呢?
第四圈,也就是最外圈的十二個圖格,詳細的為我們描繪了這個過程,這十二個圖格稱為十二緣起,因為他們解釋了生命受困於輪迴的因果關係,在仔細說明以前,先讓我們看看這十二個緣起有哪些內容?
輪迴從“無明”開始,無明激發了“行”,行終止後產生於意識的習氣叫做“因識”,“果識”是因識所導致的投胎,兩者之間可能會間隔上很長一段時間,。新生命時期的開始叫做“名色”,名色會發展成“六入”,這是胚胎的不斷發育,當身體形成之後就發展出“觸”,由觸而產生“受”,由受產生“愛”,由愛產生“取”,由取發展成“有”,也就是這個生命終結下一個生命開始前的最後一個階段,由有產生“生”,下一生命即從“生”開始,生再繼續形成“老死”。
一個拄著拐杖,步履蹣跚的盲眼老人所代表的“無明”是第一緣起,以老人作為代表是因為輪迴沒有起始,眼盲是因為看不見人和事物的真相,拄著拐杖則是因為儘管無明能產生眾多的痛苦,但卻沒有真實的基礎,而正因為無明不是奠基於實相,自然能被智慧所破解。無明有兩種,一種叫根本無明,它是對人與事相產生錯誤認知的一種識體。另一種叫支分無明,它所誤解的物件是因果迴圈,也就是業報,這種無明讓人看不清種什麼因會招致什麼果,它還會增長邪見,像是教人以為行惡會產生快樂等。我們在前面的內容裡已經對無明有了一些簡單的瞭解,舉例來說,如果我們不幸墮入輪迴惡道的話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造了殺業,那麼你謀創、執行一直到完成殺業的這段時間的錯誤想法和懵懂就是引發這個特有行為的“無明”,如果要是除去了無明,知道造作惡業將來會遭受什麼惡果的話,根本就沒有人肯去造業,還有誰肯去殺人偷竊,耽溺于不正常的行為,說謊、搬弄是非、侮辱他人或者是無意義的喋喋不休呢。
圖中第二格以陶匠來象徵第二緣起“行”,陶匠取土制陶會做出新的器皿,並且陶匠一旦啟動轉輪不需要多花力氣,轉輪自然會持續旋轉。同樣的,友情眾生一旦發生業行就會在心識裡種下習氣種子,而這份習氣能一直橫行無阻,直到產生果報。“業行”從善惡的發心、造作的方式,受報的時間和結果,總體與細節及個體與群體的關係等多個角度可以區分成不同的情況,但造作使人投胎善道或惡道的完整行為過程必定包含下列五個因素:1.發生意圖 2.確認作意的目標 3.加行準備4.正行完成 5.業行完成前原先意圖不曾改變。舉例來說,你原來預謀殺害一個人,結果殺死的卻是另外一個人,那麼這種業力固然是惡行,它的果報也當然會是惡報,但卻還不足以構成一個能夠決定你下一生去處的特定完整業行,不完整的原因是因為你並沒有殺死你原本打算殺死的人,業行要完整還必須具備另一個條件,那就是第五條原先的意圖不曾改變。再舉例來說,如果受害者沒有立即死亡,而你想著“這真可怕,我不應該殺人的”那麼即使這個受害人不久以後死亡,這個行道仍然不算完整,然而即使不完整,這業行的果報依然極為嚴重。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提示給我們一個極其重要的資訊,那就是及時的懺悔和改正行為是多麼的重要。
一隻猿猴代表第三緣起“識”,聰明好動的猴子很能代表識體飄來蕩去的靈動特質,在十二緣起裡,“識”又可分為兩種-因識與果識。由第一緣起“無明”引發的第二緣起“業行”一旦完成其功能便會流入當時的心識,這個短暫的心識就叫做因識,在業行完成的當下立即發生,因識指的是沾染善惡的潛能種子,是個中性的識體,所以無論是善是惡都能沾染。以善惡或德行、非德行的方式烙入心識的這這種業行習氣具備一種功能,它能夠決定有情眾生未來生投生的地方,而決定今生的功能則有可能來自於過去任何一生中所造作的無明業行,這個過去生可能是今生以前的百萬生,甚至是在百萬億年前的某一生不斷累積過來。根據習氣功能力量的強弱,它還會決定一個人的現世壽命長短,比如說我們知道的放生長壽殺生短命等,這種決定性的功能由我們的業行習氣滋養的表現如下,像是有人問我們“要是有下一輩子,你想當什麼?”我們會立刻回答“我想當什麼什麼等”,又或者有些人從小就喜好殺生,而有些人則恰恰相反天生慈善平和,這的確昭示出去我們其實一直受自我業行習氣的牽引,在知覺或不覺間孕育著某些功能。
然而從實際角度出發,我們又幾乎無法控制自己能夠不被習氣牽引,比如在睡夢中我們常常會感受歡樂恐懼和痛苦,甚至有時會變成一隻小狗,但我們卻很難改變自己在睡夢中的處境。同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將自己置於“怒不可遏”或是“情不自禁”的“失態”境地,那麼,學會控制處於生命臨終時的牽引習氣對於我們來說真的是一件難比登天的事。
現在我們明白了,當一個人的一生即將終盡時,此生的功能會受某些業行習氣等因素的滋養而引發投生的去處,那麼你會選擇如何面對死亡?
“因識“的概念已經開始向我們指出了臨終懺悔和往生超度的重要性,盡可能的讓你臨終的現行習氣不要成為墮入輪迴惡道的牽引動力,而大部分人在臨近命終時往往起動的現行習氣是對自己的財、情、名、權等的強大執著,巴爾扎克筆下那個手握黃金不肯咽氣的可憐老頭葛朗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而這種執著恰恰是極易使人墮入三惡道的牽引動因。
在我們談到的前十二緣起中的前兩個半緣起,也就是“無明”“行”以及“因識”能夠發生在你過去的任何一生當中,這三者被稱作牽引因,是因為他們是造就你這一輩子生命形態的主要衡量。當我們搞明白了導致我們如今生命形態的這前兩個半緣起,再接著講述發生在今生的後七個半緣起和發生在後世的兩個緣起就會容易的多,因為他們主要發生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似乎離我們更近和更易理解。
“因識”受到業行習氣孕育的牽引功能,在人的前一生終盡的時候便會全面啟動,我們的生命在前生與後生之間會有一段短至一刹那或長達四十九天的中陰身時期。據說在這個時期,中陰身為了找地方投胎,會在眾生交配的地方徘徊,我們以胎生為例,假設中陰身的你看到有狗類正在交配,要是你沒有具備投生為狗的現行習氣牽引,那就沒有辦法進入它的胚胎。相反的,你要是有投生為狗的習氣種子起了現行,那你就會受胎狗身,不由自己。如果即將投生為雄性,就會被雌性也就是母親所強烈吸引而且會對父親產生厭惡感。反之,投生女身的則會被父親強烈吸引而對母親產生厭惡感。
脫離了中陰身,你便進入了新母親的體內,那就是新生命的第一個片刻,這稱為“果識”。指的是新生命一開始時那一片刻的心識。果識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只持續到第四緣起“名色”生起的前一刻,名色由一個人乘船來表示,名是指一個生命受、想、行、識等四個精神範疇的聚集,色是指物質現象的聚集,一個生命的精神範疇搭乘在物質現象的船裡,這基本構成了一個完整生命的形態,也就是身心的開始。在生命胚胎的發育期間,直到五官長成之前都屬於名色。
五官的形成成熟了第五個緣起“六入”,由一間空屋的六扇窗戶表示,六入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這六根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這六識的所依處,六識依賴這內六根來感知外部的六境,即色、聲、香、味、觸、法。
當可以感知外部事相的六入開始起功用的時候,第六個緣起“觸”,也就是接觸與感受就順理成章的發生了。“觸”在畫面中由一男一女的接觸來代表,大致上這個圖格象徵的其實是一種分別狀態。當我們用一個由之前發生的業行習氣種子所滋養出的心識經驗體通過眼、耳、鼻、舌、身、意者六根接觸到外部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境,從而產生新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這六識,進而就使人能夠辨別物相為使人喜歡的“樂”還是令人討厭的“苦”,又或者是我們稱之為“捨”的中性的感受。
第七緣起“受”以一枝插入人眼的箭來代表,這種生動的方式描繪出“受”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中心的事實,箭插入眼的強度說明了苦與樂對於我們生活的控制程度,十二緣起裡的受指的就是在母體中的胚胎通過“六入”接觸六境,第一次開始產生苦、樂、捨三種分別感受,一直到生命體能夠產生情欲興奮為止的這段時間,當然也正如我們前面所說,受業發生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個能夠讓我們產生苦樂和捨的分別,並產生愛執的時刻。
雖然十二緣起尚未講完,但我們會發現,我們在不斷的接近真相。通過前面關於“無明”“行”和“因識”這發生在過去時的前兩個半緣起,我們基本明白了我們應該學會通過改變自己的業行進而控制自己將來的投生去處。而通過瞭解“果識”“名色”“六入”“觸”和“受”這四個半緣起,尤其是第六緣起“觸”和第七緣起“受”的發生原理和過程,我們對控制我們的身心業行進而改變命運會產生更大的信心,因為這個發生過程向我們揭示了一個巨大的秘密。
那就是,既然我們對每一個當下的事物產生苦樂的感受,並進行分析判斷和行為是依賴於前一個心識經驗體通過六根來感受六境所獲得的。那麼毫無疑問,我們由此所產生的新的心識也必將左右下一個心識的發生進而再產生之後的業行,然後再發生新的心識和業行,不斷連續下去,其實這正是生死輪迴輪轉不息的方式。但這也恰恰提醒我們,既然當前的心識永遠依賴於前一個心識而存在並作用於後一個心識,那麼這個深層的心識也必然全部承載了我們以往生命中的一切所作所為,不僅將過去所有的業行因果表現為我們現在的身心形態,並且也會將這所有的業行因果投射于未來,讓我們的生命看起來沒有一個開始,也沒有一個終結。這看起來正像一個圓圈上的一個點,你說它是起點還是終點。
藏傳佛教的創建人蓮花生大士說“如果你想知道你的過去世,看看你現在的情況,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未來世,看一看你目前的行為”所以改變自己命運的大門其實已經在向你敞開,那就是去改變當下的你自己,當你改變這一個點的時候,你改變的是你的整個生命圓圈。
也許有人會對我們的這種說法嗤之以鼻,也許有人會從內心深處認可這個道理,對我們而言,這不重要,但請記住,這兩個態度同樣是業行,也都會產生下一個心識,結果也會導致兩種生命圓圈的誕生。你將如何把握你的當下?也許當我們接著講完後五個緣起,你會更明白該如何抉擇。
第八緣起“愛”是指一個生命因為覺受到苦樂等分別而產生貪戀執著,“愛”以一群正在宴樂的人們為代表,這表現出人們趨樂避苦,以及不願意減少捨受的欲求。雖然自打娘胎開始我們就能感受到愛戀執著。比如從小時候的執著玩具刀長大以後執著事業和愛情,但在十二緣起裡“愛”所強調的主要是能滋養業能,以牽引未來生的愛業。
而第九緣起“取”則是對愛的一種更強烈的染著,在圖格中由一個正在採摘樹上水果的人來表示,正好像一首歌的歌詞一樣“愛得痛了,痛得哭了,哭得累了日記本裡頁頁執著,記載著你的好,像上癮的毒藥,它反復騙著我”在生命的任何一個時刻都有可能發生愛和取。將過去生的無明業因造成的今生果報,再次轉化為未來生的因果潛能。
第十緣起“有”則是由愛、取產生的充分成熟業力發生在今生的最後一刻,能夠召感未來生的果報,在圖中用交媾的男女表示,象徵由愛著和執取所滋養的業因已經全部轉化為潛在的業力,隨時能召感下一生的果報。簡單的說,“有”意味著不可更改的結果。
現在我們知道了在一個人壽命終盡時,由“愛”和“取”所產生的有對未來生的果報有著特別強大的影響力,幾乎無法再改變。不過回過頭讓我們想一想,既然我們當前的生命就好像這個生命圓圈上的一個行進點,而這個生命圓圈的特性是無始無終,那麼我們理所當然的可以把我們當下發生的這個生命點,既定義為起點也定義為終點,那麼必定的十二緣起也都毫無疑問的可以發生在你的每一個當下,當下,去學會改變每一個當下。從當代生物學和物理學的角度出發,我們的生命體本就處於每時每刻分散聚合的運動變化之中,幻生幻滅,只不過我們習慣性的把它執著為一個粗大的可以穩定存在的連續體,我們的生命相對於之前的一個當下,現在的當下正處於分散之後的重新聚合,相對於之後的一個當下,我們的生命又正處於從聚合走向分散,經歷每一個當下,我們確實已經經歷了一次生死,已經經歷了一遍十二緣起的輪迴,所以去學會改變每一個當下,當我們放下了這一個當下的愛欲執著,進而改變了我們的業行的時候,我們的生命會發生燦爛的變化,這絕不是不可實現,如果我們有能力改變自己以往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比如從急功近利到無欲則剛,比如從睚眥必報到有容乃大,那我們就能學會控制自己的習氣種子,不斷的趨善避惡,直至獲得究竟的安樂。
我們要去學習懺悔以往的無明業行,因為“懺”表示你已經認識到以往處於無明愚癡的自己有多麼可笑,而“悔”則強調出同樣的錯誤今後不會再發生,但千萬不要把自己耽溺在“這是我的宿業因果,對此我理應如何”之類,只會將事情向越來越糟的方向發展的話中。你想一想,如果以往的因果宿業不可更改的話,那我們又怎麼能做到像“愚公移山”和“覺悟成佛”這樣的事呢,有些人認為信佛和學佛的目的和作用是為了造福來世和今生無關。對於這個問題,前十個緣起的過程已經非常清晰的給出了答案,那就是無論你信佛與否你都在你都在不斷的改變著自己的每一個當下,進而塑造從下一個當下生起的未來,信佛學佛也是你改變每一個當下的手段之一,從這點上講它和你去攙扶一個老人過馬路並沒有什麼差別,不同之處在於,因為佛法對你的生命過程的認識是如此的清晰透徹,並且對於讓你的生命從沉溺輪迴痛苦的此岸,到安享解脫快樂的彼岸有著完備可靠的方法,那麼信佛學佛的人的生命將會從生死之輪中獲得什麼樣的超越,可想而知。
讓我們先回到十二緣起裡,等一會再接著討論如何解脫輪迴的事。當我們暫時對於解脫輪迴尚且力量不足的時候,那麼第十緣起“有”,這個在人臨終時能召感未來生果報的潛在業力就會起作用,導致第十一緣起“生”的發生。
生就是新的生命,在圖格中由婦人產子表現,在十二緣起中,“生”指的是受孕的那一刹那,而不是指脫離母胎的時候。有了生,自然產生了標誌著衰變毀壞的第十二個緣起“老死”,圖中由扛著重擔的老人代表。
十二緣起由盲眼老人開始,回歸到負重的老人,讓人確實感受到,我們的生命過程是如此不堪承受的迷茫和沉重。讓我們再重複一遍這個因果輪迴的過程,我們的根本愚癡引發貪愛和嗔恚,這三毒導致善與不善業的造作,而善與不善業又會進一步的召感六道輪迴,輪迴生死依著十二緣起,即第一緣起“無明”激發了第二緣起“行”,“行”終止後產生於意識的習氣叫做因識,果識是因識所導致的投胎,因識和果識統稱為識,這是第三緣起,新生命時期的開始叫做“名色”是第四緣起,名色會發展成第五緣起“六入”,這是胚胎的發育。等身體形成之後就發展處第六緣起“觸”,由觸而產生第七緣起“受”,由“受”產生第八緣起“愛”,由愛產生第九緣起“取”,由取發展成第十緣起“有”也就是下一個生命開始前的最後一個階段,由有產生第十一緣起“生”,下一個生命即從“生”開始,生在繼續形成第十二緣起“老死”。
當我們認識到輪迴生死的過程,我們會看見自己一回又一回地流轉,或入善境或遇惡緣,或受痛苦,遍體鱗傷。我們一生當中曾經哭過多少回,如果一輩子所流的眼淚累積起來,要有多大的容器才能夠裝得下,要是連同過去生中的淚水一起合入更是淚聚成海。同樣的要是堆積起我們過去生中死亡所遺留下來的骨骸,勢必遠遠高過珠穆朗瑪峰,而這正是有情眾生的生命處境。
為什麼六道輪迴脫不出死主這個兇惡猛獸的掌持,死主到底是誰?其實當我們在讀解《六道輪迴圖》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六道的不停輪轉,十二緣起的發生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基礎,那就是“我執”,也就是表現為愚癡的根本無明,無論你曾為人還是一隻小鳥,或是一個別的眾生,都有一個強大的自我執著在連貫著你的生命,輪迴死主就是“我執”。
無論如何,只要當我們破除了我執,輪迴的掌控者也就不復存在,自然達到佛陀所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滅”的安樂境界。釋迦摩尼佛在顯現上也曾是很久以前的一位凡夫,像我們一般在輪迴中轉來轉去,這位凡夫最終脫出、了六道輪迴,同時還為其他欲脫苦的眾生教授了脫苦的方法。佛陀並不強迫我們要依循他的教法,他只是在說“我也是過來人,我也曾經歷你現在身受的苦,後來我脫了苦,我脫苦的方法是這樣的,如果你也想脫苦只需依著同一條路走便行了”。彌勒菩薩在《寶性論》中詮釋釋迦摩尼佛所宣講的“苦集滅道”四聖諦時用了一個恰如其分的比喻來說明,一個人從生病看病吃藥到最後重獲健康醫生治病的過程分為四個步驟1必須知道病的本質 2必須斷除病源 3給藥 4藥到病除。
關於這個對於我們生命的苦難有著完美的詮釋,並對人生如何擺脫這個苦難的輪迴給出了詳盡的方法的四聖諦,我們已經明白了其中的“苦”和“集”的部分。由“無明我執”生起的十二緣起的集結導致了輪迴的苦難結果,輪迴的因是“集”諦,果是“苦”諦,既然發生輪迴的工具是由貪嗔癡三毒引發的十二緣起不斷流轉,那麼超越輪迴的工具又是什麼呢?在生死之輪中我們無法找到答案,但在生死之輪的左上方釋迦摩尼佛用手指著一段經文和一輪明月告訴了我們出離輪迴的道路和自在安樂的結果。
手指的經文大致如下:“汝當求出離,得此佛說教,以恒堅實志,奉行此法規,如象推草寮,摧破死主力,當捨生死輪,滅苦盡無餘”這段偈文教導我們看清六道輪迴之苦並生起出離之心,修持佛陀開示的教法,即戒、定、慧三學,便能像巨象般將煩惱業苦如草屋般摧毀,進而降伏我執死主,脫離六道輪迴苦海,這就是“苦集滅道”四聖諦中的“道”諦。得到涅槃自在的因是“道”諦,果是“滅”諦。滅諦由明月表示,代表無苦解脫的境界,位於圖頂部的佛陀早已脫離了六道輪迴,得到了涅槃自在的境界,這讓整幅圖抹上了樂觀的色彩。圖畫的目的並不僅僅是傳遞輪迴過程的知識,而是要我們能善用這份知識,引導和提升我們的生命。
我們已經知道了,導致輪迴發生的工具是由根本無明生起的貪嗔癡三毒,現在我們又知道了出離輪迴的工具是“戒定慧”三學,那麼什麼是戒定慧?什麼是戒?先去戒什麼?一般來說,戒指的就是防範和禁止身心的過失,斷除一切讓你輪迴於業海的行為,包括起心動念,有些戒甚至能快速將你送上解脫成佛的果位。承接我們關於十二緣起的話題,我們應該從這個當下開始改變業行,去行持“戒”。
“在這個世界上,人們最珍愛的莫過於自己的生命,財情名權任何等等和自己的性命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就算是你擁有三千大千世界的財富安樂,但當你遇到生命或財產的威脅時,你也會毫不猶豫的捨棄財產保全性命。(眾生至愛者生命)因此,為了自己的來世,為了整個人類的明天,我在此合掌祈請各位朋友在身心自由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再把牛羊等動物送到地獄一樣的難忍痛苦中,不要故意殺害任何生命,這是我對你們的最大期望,也是對你們的懇求,無論現在還是未來,凡是聽受我教育的人,都應全力以赴的戒殺放生,請你們一定要牢記牢記牢記牢記牢記於心,這樣能給自己帶來無比的利益,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這是我色達喇榮無明佛學院晉美彭措的心裡話。”
佛經中說“要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愛護別的生命”,比如,我們自己連被火星飛濺到身上或是被針刺一下時,都會痛苦的發出“哎喲喲”的聲音,然而對毫無反抗能力的眾生,卻用刀砍斷它們的頭,用繩子捆它的嘴,打開殺戒,想一想這樣的殘忍行為如果施行到自己身上,那種痛苦的感覺何堪忍受。又有人想“我既沒有毀壞佛像又沒有踐踏寺院,所以罪障應該不大”其實你在一年之中,有意無意中所殘害的生命不少,怎麼可能沒有罪障呢?(這樣的話)很難不墮入惡趣的。有人又想“我雖有罪障,但依靠上師的加持力能消除我的罪障”這是不可能的事。
佛經中說“吾為汝說解脫之方便,當知解脫依賴於自己”佛陀為我們所開示的善行善業,消除罪障的道理中,也早已明顯的說明,要想解脫,只能依靠自己。如果有人說,通過上師念破瓦法,自己就能被接引到極樂世界,可是連往昔大慈大悲的釋迦摩尼佛和具大威神力的蓮花生大士等佛與菩薩都沒有像拋石塊一樣方便的解脫所有苦難的眾生,使輪迴空淨,何況其他上師呢?所以當自己擁有人身自在的時候,不殺生是非常重要的,手持屠刀不斷的殺生,心想來世進入極樂世界,這樣的史例遍盡大千世界也從未發生過,故應精勤戒殺放生極為重要,上師麥彭仁波切說“自己身上濺不得火星,卻把別人的身體擱在火上烤,這樣的痛苦誰能承受得了”真的是這樣的,自己身上濺不得火星,卻把其他弱小的生命拿來燒烤,其異熟果報,未來必墮地獄,在火紅的鐵板上燃燒無數大劫,(你們)能忍受得了嗎?
我們佛教徒應對眾生生起慈悲心,戒殺放生,我們出家人剃須除發,身披袈裟,唯一的目的就是弘揚佛法、利益眾生,而不是伏怨護親忙於世俗。佛法的興盛根本在於能夠利益無量眾生。善法的功德和惡業的過患,許多上師已經做了廣大詳細的宣講,汝等在家信眾皆應斷惡行善、依教奉行,這是最重要的。
上師:“你們裡面他是最厲害的,真的,他在說什麼,沒有比他再厲害的了。”賣犛牛的人:“這是我自己家的犛牛,真的,你買我這幾隻犛牛的錢,我不會拿來賣別人的犛牛送去屠宰場,這個你放心,但其他的錢我就不敢保證了。”上師:“你答應我一年之內不要殺生的話,你自己也有功德,你還有兩頭犛牛,我們談談價錢,我也一起買下來。你看看院子裡這麼多人都已經答應我,一年之內不再做殺牛的買賣,你也快答應吧。”賣牛的人:“兩千塊錢我就賣給你,再便宜我就不賣了,我現在答應你不殺生很容易,以後說到就要做到。”
佛教戒律的種類非常多,因為一個凡夫的煩惱本就數不勝數,但無論是哪個層次的戒律,戒殺都毫無疑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大涅槃經》云“眾生佛性,住五陰中,若壞五陰,名曰殺生,即墮惡道”螻蟻尚且貪生,只要是一個有情眾生,最愛惜的莫過於自己的生命,我們自己往往連別人的一句辱駡或是增加了一根白髮的痛苦都無法承受,那麼背剝奪生命的痛苦可想而知。
同時,正如我們對十二緣起的瞭解,當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產生強烈的貪愛或是嗔恚,那麼這個業行習氣混合上同時成熟的別的因果關係,則必將使這個生命在新的輪迴中扮演和他的執著物件最大相關的生命角色,有可能你的前世愛人變成了你現世的一隻寵物貓,或者你某一世疼你的奶奶變成了你如今的女兒,依此類推,所有的眾生在宿世間必定全部做過你的父母眷屬,誠如釋迦牟尼佛所言“大地上塵土的數量可以數的清,而做過自己父母的眾生的數量無論如何也數不清”而我們卻常常因為自己現世現時的一時口腹之欲或是意氣用事,或是祭祀供養而做出殺害自己宿世父母的行為。
《正法念處經》云“設使殺害一有情,一中劫住於地獄”,《楞伽經》云“為利殺眾生,因財網諸肉,二俱是惡業,死墮叫喚獄”殺生的過失還在於斷除了一個自己宿世父母的生命,在於斷除了一個生命有可能聽聞到佛法的機會,在於增上了被殺害生命的怨恨。從十二緣起的發生原理上講,導致不間斷的“冤冤相報”。殺生的過失在於最大的增上了自己的貪嗔癡,長此以往,一個有殺生習氣的人在判斷任何事的時候,都會很難提起智慧慈悲的正念,左右自己行為的只會是更強大的貪嗔癡,進而在這一世終結後很容易就墮入惡道之中,尤其是地獄道中,即就是比較走運,先墮入畜生道的話,也會由於強烈的殺生習氣轉生為老虎豹子等肉食動物。如此一來,又會由於身為畜生的愚癡,不懂得取捨善惡業,為填飽肚子而去傷害其他的生命,犯下更多的殺業,以至於長期在惡道中輪迴。這就是佛法中說“一失人身,萬劫難復”的原因之一。
《楞嚴經》云,“阿難,又諸六道眾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也說道“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所以,我們去行持“戒”,就一定要先戒殺。
《華嚴經》云“眾生至愛者生命,諸佛至愛者眾生,能救眾生生命,則能成就諸佛心願”。
蓮花生大士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在未來末世,人們極其喜好殺生罪業,無有懺罪的時間,能夠滅盡遣除今生來世所有異熟果報的方法,沒有比戒殺令人戒殺更為有效,功德更大的了,哪怕僅僅發誓不殺某些有情生命,發誓的人也不回遭遇不幸、痛苦與損害,如果能夠徹底戒殺,除了天龍八部都會保佑庇護,我蓮師爺將恒時關照,接觸彼等一切畏懼,已趨入後市罪惡深重的人們,想要脫離地獄的方法,就是讓人放生以及挽回瀕臨絕境有情的生命。比這更深的方法諸佛也未曾說過。所有罪業中,無有比誹謗三寶的邪見以及殺生和令殺生的異熟果報更為嚴重的了。同樣,比戒殺與教人戒殺,救護與教人救護生命更大的善果我蓮師也未曾見過,恒時不害眾生的教義唯佛教獨有,請切記,銘刻於心。這是三世諸佛的教言,希望你們不要違越我身語意的誓言。
相對於殺生,放生的功德在於你拯救了自己宿世父母的生命,尤其是它們的生命已經在別人的屠刀下岌岌可危的時候,在於你讓放生的生命對你產生了感恩的心,根據十二緣起的發生原理,這必將使你獲得善報,在於你給它種下了解脫輪迴的種子,尤其是當你按放生儀軌為它誦經持咒的時候,放生的功德還在於讓你的心間生起了慈悲關愛生命的正念,進而能夠生起對輪迴痛苦的厭離心和救度一切輪迴眾生獲得解脫安樂的菩提心。由於戒殺放生,你的一切業行會趨於清淨,而慈悲的心靈就像一粒種子,一旦播種耕耘,其他美好的本質像寬恕、容忍、內在的力量以及客服恐懼和不安全感的信心就會自然增上,你會感受到自己的貪嗔癡在不斷減少,戒定慧的功德不斷增上,並且常常安住在慈悲心和菩提心的狀態中。終有一天,你的我執死主會被你的智慧和慈悲所摧毀,你的生命會因你的抉擇而愈發動聽,你的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回首頁 http://mypaper.pchome.com.tw/cyctb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