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5 12:52:09小五

成見與排斥—美國兒童群體關係Q&A

一項新研究發現,「性別」與「不同種族」兒童對前者先有反應


【摘譯自:Newsweek Feb. 26, 2007 By Anna Kuchment
http://www.msnbc.msn.com/id/17347064/site/newsweek/(原文)】

一位兒童發展專家看兒童的矛盾行為—有關種族、宗教及性別的刻板印象兒童如何反應?

兒童發展專家已經花了幾年時間研究基克族(geekdom,沈溺於電腦網路、遠離都市和記者、對各方面有自己見解的人)︰什麼原因讓一個孩童有可能被另外一個孩童拒絕。但是馬利蘭大學教授Melanie Killen採取一種不同的方法,Killen是兒童、人際關係與文化的中心的副主任,他不將焦點放在社交困難(social deficit),而是集中在另一個類目-「拒絕」-當兒童因為性別、種族或其他族群(異教徒...)等因素,而不是因為他們的行為受到排擠,Killen稱它為「群體關係(group membership)」,她的研究《排斥在兒童社會與道德的推理(Children’s Social and Moral Reasoning About Exclusion)》,在心理科學方面的Current Directions月刊出版,顯示孩子至少在幼稚園就可以發覺他們的群體關係。但是,在兒童普遍覺得拒絕某人是因為排斥他們的性別、種族或宗教那是不公平的同時,無論如何,他們還是會如此做。 以下是Killen與新聞周刊記者Anna Kuchment關於本議題的訪談選錄︰



美國馬里蘭大學 Melanie Killen教授說:「在靈長類動物和人類中,有形成群體的生物學趨勢


新聞周刊記者問︰為何如此著迷於排斥(exclusion)和加入(inclusion)的問題呢?
Melanie Killen教授回答︰作為成年人,我們全部必須接觸社會團體,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數以百計的團體︰在工作上、在高等教育求學中,在社區組織中。每當你參加一個有入會儀式的團體-妳必須提出申請,你必須瞭解這個團體的歷史淵源,理解這些細微差別是得以在社會和專業上成功的關鍵。

新聞周刊記者問︰為什麼你決定把焦點放在群體歧視,而不是像電影《壞女孩(Mean Girls)》所流行的競爭和恃強凌弱的類型?
Melanie Killen教授回答︰是的,有時兒童被拒絕因為他們的社交技巧不好,但是我們必須拉高來看群體的人際關係-當兒童拒絕他人不是因為社交技巧,而是因為她們是一個女孩或是一名回教徒。作為成年人,我們不會苛責兒童,如同為什麼成年人世界有戰爭,以及為什麼國與國不能和平相處。我們想要知道︰兒童是從多早開始拒絕彼此?其使用的理由類型為何?

新聞周刊記者問︰你發現什麼?
Melanie Killen教授回答︰那孩子首先知道性別。 較小的兒童(學齡前兒童(preschoolers))了解人們有不同的膚色,但是他們不懂藉由活動或愛好將人分類。假如你問他們:「白人兒童喜歡什麼?」,他們將無法回答你。小學是種族和其他族群(異教徒...)刻板印象形成的時期。當兒童漸長,他們察覺群體的力量,他們學到用文化的刻板印象,作為拒絕的理由。他們會說:「這沒問題,因為他喜歡不同事物,不用讓他加入俱樂部。」到青少年,他們開始非常清楚群體功能,以及如何成為一掛。如此,更讓孩子們受刻板印象的影響。

新聞周刊記者問︰跟我們談談,你關於學齡前兒童的一些討論。
Melanie Killen教授回答︰我們會告訴他們一個小插曲或故事情節:「女孩正在完洋娃娃,而一位男孩想要和她們玩,但是,女孩們說:『不』。 這樣好嗎?」 我們發現,如果你問他們”這樣好嗎?”,多數孩子會說不太好。他們會說:「他會覺得悲哀,那樣說不太好。」但是,假如你使情勢更複雜並且說:「一群女孩正在玩洋娃娃,房間只能容納一個人,請問要男孩還是女孩。」她們說:「大概是女孩,因為她了解洋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