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9 15:18:34輝覺

和歌識嘗十九.澳門歷史城區(十)

  崗頂劇院大樓及前地


座落斜坡前

百載龍嵩名劇院

前人喜赴宴

崗頂樂聲曾豔羨

綠牆紅瓦此方圓


簡介︰
崗頂劇院葡萄牙語原稱伯多祿五世劇院(Theatro Dom Pedro V),澳門華人又稱馬蛟戲院或者崗頂波樓。該劇院1860年由澳門葡萄牙人集資興建,以紀念葡萄牙國王伯多祿五世,但當時祇建成主體部份,直至1873年加建具柱廊、拱廊及新古典主義三角楣的入口立面。劇院落成後,成為澳門葡人的大會堂。劇場可供演劇、音樂演奏及放映電影使用,凡是葡萄牙人的慶典集會皆在此舉行。也因為可以在此玩橋牌、打桌球,因此又稱崗頂波樓。其後曾經多次維修,並曾經因為白蟻蛀蝕關閉了將近20年,直至1993年進行內部維修後重開。2001年內部又再重修。整幢劇院的主體建築基本保存完整。

崗頂前地古稱磨盤山,該地段雖然不大,但自然環境清幽典雅,人文宗教景觀薈萃,著名的建築物有:聖奧斯定教堂、崗頂劇院(伯多祿五世劇院)、聖若瑟修院、何東圖書館等地點,加上由碎石鋪成的波浪圖案路面,散發着濃郁的歐陸情調,置身其中,讓人感到無盡的悠閒舒適。

建築描述︰
崗頂劇院大樓位於崗頂前地,建築長41.5米,寬22米,中式坡屋頂之屋脊高為12米,屋檐高為7.5米。

建築設計為新古典希臘復興風格,平面作縱向佈局,圓形的觀眾席前後布置了前廳及舞臺,兩側是可供休息的長廊,長廊上設有樓梯直達二樓觀眾席,此觀眾席為一月牙形,依靠樓下10條排列成弧線的柱子支撐著。

劇院正主面為一面寬15.7米的門廊,門廊頂端以三角形山花收結,其下則是由四組愛奧尼柱式倚柱組成的三個券洞,券洞寬約3米,而8條倚柱均長約6米,山花及柱子上裝飾較為簡單,令立面看起來更為雄偉、高聳。與正立面不同的是面向崗頂前地之側立面,其牆上連續開滿9個寬2.45米的落地大窗,進一步加強屋面水平感的同時也表現出一種渾厚的氣度。

建築整體粉刷以綠色,襯托墨綠色門窗及紅色屋頂在以黃色為主調的周圍環境既和諧共處又突顯個性。

建築特色:
為一個具折衷主義因素的反映歐式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