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25 02:30:07杯子

刺。

看見別人眼中有刺,卻看不見自己眼中有樑木。

禮拜五上午,導師李老師告訴我,他收到學生傳來的一些東西,抱怨我在網路上刊登家庭訪問的事情。李老師問我的看法。

我說,網路上一個不為人知的站台,放一個實習老師實習歷程的一些紀錄,如此而已,不是特別記錄誰的事情,特別跟誰過不去,但是若是學生看到了,覺得不舒服,把幾篇文章拿下來,舉手之勞,沒有困難。李老師說他跟學生約下午談話,會跟學生說明,請他直接找我。我說沒問題。

下午收到學生放在我桌上的一札筆記,十一張活頁紙,加上封面。
很不客氣的語氣,有責難,還有些不合邏輯的咒詛。

我想,網路固然是開放的,但是網路上的一段文字,沒有明確的時間、地點、人物,對作者,重點不在於誰是誰非的論斷,只是記錄一個過程。我並沒有邀請特定的人來看,跟直接發email給全班同學,並不相同。但是當事人看到了,覺得困擾,我願意把幾篇文字刪掉,這樣做,不是責任之應然,而是體恤。即便後來收到學生很不客氣的文字,我還是不改初衷,那我我答應過李老師,也是我本來就決定要做的事。

學生拿我的學經歷和前途作文章,諸如『博士就了不起…』,『年薪百萬又怎樣…』,『有哪一間學校敢用你這樣的老師…』,『…只不過是個實習老師…』。

我想這位同學有點誤會,我不是博士,還不是,讀博士不是覺得博士學位有多了不起,只是有個學籍,可以修教育學程,想當老師而已,動機簡單;年薪百萬是以前當專案經理的時候,四五年前的事了,我現在只是個年薪十萬的實習老師。

然而,實習老師也是老師,我扮演老師的角色,盡心盡力,我正在實習,我是老師。至於有沒有學校敢用我,就不勞費心了。

把文章拿下來,並不是怕誰去教育局告我,只是體恤。單純的記錄,如果有的人看了不舒服,不是我的本意,所以調整。

學生說:『班上很多人都對我反感,難道所有的人都錯,只有我對?』

我會做錯事,就像每個人有出錯的時候一樣。但是別人犯錯,並不提供我犯錯的正當性,只是在相同的處境下,我們學著彼此寬容。

學生說,我的家庭訪問出於惡意攻擊,我說不是,不信也沒有辦法。
果真要處置一個學生,對老師而言,最好的地點在學校,不是在學生的家裡,學校的一切資源,對老師有絕對的優勢。

學生說我偏頗,我說沒有,不信,也請便。要不,我們公開對質。

接觸的學生,大部分都可以在互信的前提下彼此討論,沒有信任,任何對談都無法正確解釋。有一個學生說我偏頗,然後試著說服更多人同意他的說法。

『多才多藝沒什麼了不起』,對啊,音樂、文字、攝影讓我跟學生的接觸更多面,更深,更廣,讓我再一個禮拜僅有一節的班會課,可以多做一點事情。

我心疼學生這樣的糾結,半年多來,心裡設定的一個敵人,想要攻擊打倒的對象從同班同學,到班上的實習老師。

原來,刺傷的苦楚不來自別人,而是源於自己。

我道歉,英文話劇比賽之後的事,我沒有處理好,所以有後續的紛亂。
我道歉,沒有辦法讓兩造雙方都信任我,在短時間讓班上恢復平靜。
我道歉,沒有用更多的時間約談雙方,讓當事者都覺得已經暢所欲言,在彼此瞭解,充分溝通的前提下,平和落幕。
我道歉,我的網路文字雖是靜態的,沒有主動傳播,但是讓看到文字的一些人,特別是當事人覺得不舒服,這不是我的本意。
我道歉,自己的導師班,一年的實習即將結束,還有一半的人不熟。

我是努力的,在這一年實習老師的角色扮演中,我得承認,看自己有著許多難以準確的死角,所以,我的學生們,請你們說話,把你們對我的評價,告訴我,也讓其他人知道,正面的、負面的、好的、不好的、公正的、偏頗的,都可以說,一年的相處,你們是最有資格給我評分的人,如果我不好,我情願你們當面罵我,不要背後放話,因為那無助於我的改善,你的怨懟;如果我值得嘉獎,也告訴我,那將是我的教師生涯中能夠堅持原則的原動力;如果我傷害你,我道歉,希望你的心可以舒坦,不再糾結;如果我幫助你,讓我知道,可以同樣的幫助別人。

我不是壞人,只是還不夠好。
我的網路文字,比較多反省自己,間有評論,不出於攻擊。

成長的過程中,我不斷犯錯,許多人愛我、包容我、寬恕我,給我再來一次的機會,因此承認過犯並不可恥,雖然認錯了,還是可能犯錯,我想,每一個願意認錯悔改的過錯,都是值得原諒的。

原諒幾次,聖經中耶穌對彼得說:『七十個七次』。七是完全,所以耶穌的意思是:沒有上限。

我不知道我能做到什麼程度,我學著。
學著看見自己的成見,學著調整;學著包容別人的過錯,學著體恤與規勸;學著言語溫柔,心強韌,不輕易放棄。

學著先除去自己眼中著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