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6 22:50:00〥芹蟹麵〥

英特爾遭罰14.5億 歐盟認為算「輕」判

經過漫長的調查程序,歐洲委員會(EU)對晶片製造商超微公司(AMD)檢舉對手英特爾公司違反反托辣斯法一案,判罰英特爾14.5億美元。

EU在13日發表的聲明指出,英特爾因採取非法的反競爭行為,阻止競爭者進入所謂x86中央處理單元(CPU)的電腦晶片市場,遭罰款10.6億歐元(約14.5億美元)。

歐盟競爭委員Neelie Kroes在聲明中表示:「英特爾多年來,藉由刻意排擠電腦晶片市場的競爭者,傷害了數千萬的歐洲消費者。如此嚴重且持續地違反EU的反托辣斯規範,不能被容忍。」

2002年10月至2007年12月之間,英特爾擁有70%以上的全球x86 CPU市場。委員會發現,在這段有問題的期間,英特爾犯下兩項違法行為。首先是該公司授予電腦製造商全部或部分隱藏在正常帳目之後的折扣,條件是他們全部或絕大部分的x86 CPU,都要向英特爾採購。這項違法行為也包括英特爾直接付款給主要零售商,讓他們只販售配備英特爾x86 CPU的電腦。

第二項違法行為是英特爾直接付款給電腦製造商,以便拖延或停止配備競爭者之x86 CPU的特定產品上市,並限制這些產品可行的銷售通路。

被委員會點名拿取這些違法折扣和款項的製造商,包括宏碁、戴爾、惠普、聯想和NEC。配合的零售商是MediaMarkt連鎖的母公司Media Saturn Holding。

委員會下令英特爾立即停止上述可能仍持續發生的反競爭行為。歐盟委員表示,這些行為已傷害了整個歐洲經濟區的消費者,並損害市場競爭與創新。高達10.6億歐元的罰款是歐盟至今最高額的反托辣斯罰款,超過微軟在2004年被罰的4.97億歐元。2008年2月,微軟因拒絕繳付罰款再被加罰至8.99億歐元,至今仍在上訴。

不過,委員會指出,這個金額僅佔英特爾去年營業額的4.15%,還不到罰款上限年度營業額10%的一半。英特爾必須在三個月內付清罰款,這筆錢將納入EU的中央預算,「減少部分會員國每年上繳EU的款項」。

根據委員會的聲明,歐洲在年產值220億歐元的全球x86 CPU市場,約佔30%。x86晶片架構獲全球大多數PC採用。委員會在長達542頁的判決書中也提到,折扣可導致零售價降低,但設定折扣條件為少買或不買競爭者的產品,即是違法。

委員會表示:「英特爾制訂的價格政策,是確保一家就其可開放競爭之需求部分,有意購買AMD CPU的電腦製造商,將因此失去英特爾就其更大部分之需求所提供的全部(或一大部分)折扣,讓電腦製造商除了向英特爾採購之外,別無選擇。因此,電腦製造商必須以更高的單位價格向英特爾購買,因為他們不能有其他的選擇。」

委員會描述,AMD曾提供一家未具名的製造商100萬個免費CPU,但該公司僅願意接受16萬個免費CPU,因為

再多拿就會失去英特爾對其他數百萬CPU的折扣。

英特爾也付錢給電腦製造商,換取他們延後或取消某些使用AMD晶片的產品上市,或限制這些產品的經銷通路。委員會舉出的案例,是某家收錢的公司只能向中小企業推銷其AMD商用桌上型電腦,且只能透過直銷通路。英特爾也付錢給該公司,要求延後在歐洲推出其第一款AMD商用桌上型電腦6個月。

雖然許多英特爾的違法條件,都沒有在其契約中明文條列,委員會仍透過未公開之實地調查取得的電郵,和正式要求涉案公司提供之資訊和文件,找到違法的證據。委員會表示:「此外,也有證據顯示英特爾試圖隱藏與其付款相關的條件。」

英特爾公司13日以聲明表示,不相信其行為有違反歐盟的法律,並將就罰款裁決上訴。

英特爾執行長Paul Otellini在聲明中表示:「英特爾強烈反對這項決定。我們相信這項決定是錯誤的,且忽略了一個高度競爭之微處理器市場的現實—其特質就是不斷創新、改善產品效能和降低價格。消費者絕對沒有受到任何傷害。英特爾將上訴。」

Otellini說,這是「一個只有兩大主要供應商的競爭性市場的必然結果……當一家公司贏得生意,另一家就落空。」他提到委員會忽略或拒絕採用與其假設相反的重要證據。這個證據顯示「當企業的績效良好,市場會獎勵他們;當他們的績效差,市場也會據此反應。」

然而,Otellini承諾英特爾會在上訴期間配合委員會的制裁。他說:「僅管我們強烈地不以為然,在我們上訴的過程中,我們準備與委員會合作,確保我們遵從他們的決定。」但他強調:「英特爾從未用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產品。」

另一方面,AMD則為歐盟的決定雀躍。AMD的法務部執行副總Tom McCoy發表聲明說:「法律和消費者受到了傷害。藉由這項判決,業界將受益於終結英特爾藉壟斷膨脹的價格,而歐洲消費者也將享有更好的選擇、價值和創新。」

歐盟判決 無法改變英特爾/AMD市場態勢

歐盟對英特爾祭出的14.5億美元罰款的確是一大筆錢,但別期望13日的判決效應能立刻顯現在零售市場上。

反托辣斯判決若造成違法的公司分裂,能產生重大的市場效應,但英特爾與AMD(或許再加上Nvidia)的對抗中,最大的一項因素是技術。所以AMD在感念歐洲委員會的判決時,別忘了還有更大的擔憂。

Technology Business Research分析師John Spooner指出:「他們有行銷問題。他們需要放大他們的量,而且他們必須跑得比英特爾更快。他們一定要有真正更好且提供更多價值的產品。」

AMD一直不屈不撓地鼓動當局對英特爾採取反托辣斯行動,並取得若干成效。日本和南韓已對英特爾祭出處罰,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也正在進行調查,AMD也以原告身份,在達拉瓦州提出反托辣斯訴訟。

但說到對抗英特爾,更大的因素一直是技術—不只是處理器設計,還包括能讓晶片價格有競爭力,同時保有獲利的生產技術和能力。AMD的Opteron和 Athlon處理器,確實一度勝過英特爾採用過時架構的Xeon和Pentium產品。但英特爾在更新設計後輕鬆奪回領先,在此同時,AMD卻困於本身的 製造問題。

AMD的麻煩延續到2008年,當時Dirk Meyer接任該公司執行長,並著手進行分出其製造業務的計畫。但13日歐盟的判決讓AMD重見曙光,包括其業績將實質改善的希望。

AMD的法務部資深副總Harry Wolin說:「我們有這樣的期待。當我們有大家想買的產品,我們不會再受到競爭者付錢排擠我們的人為制約。」但他表示,技術和商業行為還是很重要,「我 們還是要提供顧客優良的產品,好好對待我們的顧客和伙伴。我們必須和伙伴合作製造產品。」

反托辣斯行動確實能改變行為。1990年代美國司法部的反托辣斯訴訟並未對微軟造成重大的實質傷害,但其相關效應一直持續:該公司在透過Windows和 IE瀏覽器等廣泛使用的產品促銷其線上服務時,即展現了相當程度的自制,而這當然不是因為微軟想成為線上霸主的慾望不夠強烈。

但英特爾執行長Paul Otellini在記者會上辯稱,整體市場的動能並未改變:電腦製造商在決定購買AMD或英特爾晶片時,技術仍是最大的考量。

Otellini說:「現在大多數的顧客同時購買兩家供應商的產品。大多數顧客向每一個供應商買多或買少,是依據產品的品質、產品的競爭力和價格…那種動 能在我35年的英特爾生涯中從未改變。我也不預期它會改變。我不認為顧客會去買一個次等或更貴的產品,讓自己陷於劣勢,只為了遵守某項人為規範。」

歐盟13日的決定和罰款,勢必會讓英特爾的業務團隊日子難過。歐盟認定英特爾利用部分或全部隱藏的回扣,確保電腦製造商完全或幾乎全部使用英特爾晶片。同時也斷定英特爾付錢給電腦製造商,要求他們取消或延後推出使用對手晶片的產品。

Gartner分析師Martin Reynolds說:「我對業務人員的瞭解是,他們為了拿到生意什麼都敢說。英特爾現在必須對業務代表的言行設限。如果他們在歐盟的市佔率不到70%,這 種事情不會發生。」但這樣也不足以拌住英特爾,他說:「英特爾最大的挑戰不是擺脫競爭,而是確保市場成長。」

Reynolds表示,歐盟的決定可能引發其他針對英特爾的行動。Wolin說,AMD自行向法院提出的反托辣斯控訴,也指稱英特爾以回扣條件排擠該公 司,和付錢拖延AMD產品上市。而這起官司的任何和解金或賠償金,都將直接付給AMD。此案訂於2010年3月開始審理。

聯邦司法部的新反托辣斯首長Christine Varney,也承諾更嚴格地執行反托辣斯規範。

英特爾強烈否認有任何違法行為,並將對歐盟的判決上訴。Otellini說EU拒絕接受部分相對的證據,而英特爾只是缺少書面證據,並沒有私下授受的行為。

但整體而言,就如同英特爾的成功不會因為這項判決和罰款而被抹殺,AMD的問題也不會因此而解決。雙方的律師可能都「賺很大」,但工程師才是微處理器市場的中心。

英特爾執行長反擊歐盟

在今天早上的一場記者會中,英特爾執行長Paul Otellini強烈反擊歐盟所開出的14.5億美元罰款與指控。

在週三發出的委員會聲明中,歐盟官員表示,之所以開出這筆罰金主要是認定英特爾違反反拖拉斯法律,並進行反競爭手段來排除競爭者,使他們無法進入x86(英特爾相容)的處理器市場。

英特爾的Otellini一開始先念了一段聲明,該聲明主要是針對歐盟委員會指控英特爾「給予條件式的折扣,該條件不僅會看數量,有些還是獨家銷售交易,甚至還有一案例是零售門市的獨家銷售。」

Intel CEO Paul Otellini

「英特爾強烈反對這項裁決,我們在合約中並沒有這些條件存在,我們的合約一貫都很直接,全球都是一致的,他們會依照數量來議價,你買的越多,金額就越低。」他說。

Otellini表示,英特爾絕對會上訴,「我們會向歐盟第一審法庭(Court of First Instance)提出上訴,我們認為許多重要的證據都被忽略或視而不見,」他說,「我們會在上訴過程中針對這項裁決內容來做駁斥。」

Otellini表示,OEM廠商(亦即PC與系統供應商)已經說過他們並沒有獨家(只銷售英特爾產品)的交易。「有些文件都可證明沒有這種說法,有些OEM說過根本沒有條件式的交易,但這些文件與說法都沒被採用。」他說。

他又說,「這起流程起因於單一一家公司的抱怨:AMD,其他客戶都沒有任何人附議或加入這個申訴過程,」Otellini表示,「我看不出有任何客戶或競爭對手受到傷害。」

被問到這次裁定是否會影響英特爾商業行為時,Otellini表示他還沒看到那份長達500頁的裁決書,「我們目前只有收到2頁半的扼要裁決,裡面沒有提 到是否有要求任何救濟措施。若他們只是要求我們不得"依照獨家合約來進行條件式折扣",這很容易,我們原本就沒有任何條件式的折扣。」他表示。

被問到美國聯邦官員是否會有任何作為時,他表示,「FTC(聯邦貿易委員會)也有在調查,紐約簡察總長辦公室也有一件,英特爾都全力配合調查,我們出示證據、證詞等。FTC對於反托拉司的態度跟歐盟很類似,因此我們目前都是被用同樣的放大鏡在檢視中。」

競爭態勢

有人問到英特爾與AMD之間的競爭,以及EU這次裁決是否會造成任何改變?「我們很難想像這對競爭態勢會有任何改變,」Otellini表示,「多數客戶 都有跟兩家公司採購,多數客戶也會根據產品品質、產品競爭力與價格,來決定購買數量,這樣的態勢在我任職於英特爾的35年期間都沒變過,未來我也不預期會 有任何變化,客戶不會因此而去改買比較劣等或更貴的產品,他們不會依照歐盟畫出的這條線來做生意。」

有人問到其他國家的裁決與罰金金額,Otellini表示,「韓國曾裁罰2300萬美元,這是歐盟金額的千分之一,這之間彼此應該沒什麼關連。」

被問到是否真的有做錯事,回答:「在日本,我們不承認有做錯,也沒有任何罰款,他們要求我們做的,其實我們原本就已經那樣寫合約了,因此對我們的商業行為完全沒影響,在日本,我們後來又被監督了三年,都沒有任何違規或其他額外評論。」關於過去美國的調查,Otellini表示,「我們也被調查過,但後來都沒問題。」

被問到英特爾在歐洲的營運狀況,Otellini表示,「英特爾在歐洲投資了超過50億美元,員工數6000多人,多數是在愛爾蘭,愛爾蘭的工廠是美國之 外,全球第四大製造廠地,許多最先進的產品都是在當地生產出來的,這方面我們不會有變動;我們在歐洲各地也都設有實驗室與工程部,這也不會改變。」

Otellini表示,歐洲的銷售與行銷有可能會受影響。「銷售與行銷團隊一定會受那份500頁裁決書的影響,有些規定他們可能得去遵守,只是目前我們還不清楚是寫什麼。」

有人問到,客戶是否會怕英特爾。「若說某些客戶不喜歡我們我們說法或條件,我們就不賣產品給他們,這種說法太可笑了,這是個很競爭的產業,我們很多客戶的規模都比我們還要大,他們的採購能力很強,也都很會議價,因此,若說客戶會怕英特爾,這絕不可能。」

最後,有人問英特爾為何不公布更多文件。「我們的客戶不希望文件被公布,我的理解是,我們覺得沒關係,但客戶卻會介意。」Otellini表示,歐盟指控 我們有獨家協議,但他們找不到證據,就說那一定是口頭約定,或者沒寫下來,也可能是我們藏起來。我認為這等於證明根本沒有所謂獨家銷售條款這回事。

Otellini又說,「歐盟的人已經拿走好幾千萬份文件,該拿的他們都有了,我很難相信有什麼條款是他們在裡面找不到的,我對他們的聲明感到很困惑,我只能說,這件事證明他們所指控的東西根本沒有任何書面證明。」

戴爾看英特爾/AMD的競爭
在週三歐盟針對英特爾違反反托拉司法做出裁決後,看看Dell如何選擇晶片的作法或許才是AMD面臨的真正挑戰。

「目前,我們僅有一款AMD桌上型電腦,沒有任何AMD筆記型電腦。」戴爾(Dell)企業用戶產品總監Darrel Ward表示,「若你是一年後來採訪我們,情況或許又不同了,我們的作法都是根據需求來做產品線的調整,看如何從工程預算中取得最佳的投資報酬率。」

那麼,戴爾是否跟英特爾有任何不能見光的後門交易,企圖封殺AMD呢?這問題我們不得而知,但很可能答案是沒有,戴爾只是想提供最好的系統給客戶而已。

AMD是在2001年向歐盟提起申訴,之後在2005年則對英特爾提出反托拉司官司,AMD對於英特爾的指控在這次歐盟裁決中也說得很清楚:亦即,英特爾利用市場主導優勢,非法排除PC處理器產業中的其他競爭者。

但AMD本身的競爭性如何?為何諸如Dell這類電腦大廠都捨AMD而就英特爾呢?

「部分原因是英特爾的製造功力很強,」研究機構VLSI Research執行長Dan Hutcheson表示,「且英特爾還有規模經濟的優勢。」

Hutcheson表示,許多公司都曾想跟英特爾競爭,但後來都失敗了,這不見得是英特爾有任何非法舉動之故。「Transmeta曾說過要打敗英特爾這種晶圓鑄造廠的模式,還有Cyrix也是。」Hutcheson表示,「很多公司都說過他們會比英特爾更具成本效益,AMD是唯一一家撐下來的。」

AMD難以擴展市場,關鍵不在於英特爾的行為,而是AMD本身策略。「我不太確定AMD最近幾年的不順,有多少可以歸咎於英特爾行為。」Pund-IT總裁暨首席分析師 Charles King表示。「他們整個錯失了新興的行動運算市場,這是他們自己的失策,若說英特爾的折扣計畫真的有傷到AMD的話,那麼同一時期,AMD因自己失策而受傷的部分可能高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