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去年珠寶免費檢測合格率下降 三大質量問題凸顯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昨天同時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內地黃金珠寶玉石銷售總額已超2500億元,同比增長15%左右,出口超過80億美元。
國檢中心副主任楊似三表示,近幾年中心在執行珠寶首飾產品質量的國家監督抽查任務,對全國主要城市的主要市場進行監督抽查過程中,被抽檢產品的合格率基本都在90%以上,表明主流珠寶首飾市場日趨規范;但是去年國檢中心針對消費者主動送上來1552件樣品進行免費檢測發現,不合格樣品達到482件。
三大問題
國外證書水分大
去年國檢中心配合政府部門對北京等市場進行抽查,其中涉及鑽石產品82件,不合格9件。在9件不合格的鑽石中,附有國外證書的有6件,佔不合格鑽石的66.67%;主要不合格項為分級不準確,顏色級別及凈度級別虛高。
楊似三表示,國外檢測機構基本上屬于商業性實驗室,其檢測所依據的技術規則參差不齊,與我國所執行的國家標準相差很大。而銷售企業卻以“國際證書”作為銷售的賣點及促銷手段,從鑽石的級別差異中,獲取不正當的利潤。
定名錯誤,以假亂真
產品的標識與實際產品不符合,通常是用一種珠寶玉石冒充另外一種與其外觀相似的、更為高檔的珠寶玉石,或用合成珠寶玉石冒充同類天然珠寶玉石,達到以假亂真,賺取非法利潤。此類現象多表現為石榴石標稱為天然紅寶石,合成立方氧化鋯冒充鑽石,合成祖母綠冒充天然祖母綠,合成水晶冒充天然水晶等。
定名不準,以次充好
經過人工處理的珠寶玉石,GB/T 16552珠寶玉石名稱國家標準中要求標注“處理”二字或處理方法,但卻沒有標注。最常見的是對經處理的翡翠當作天然A貨翡翠出售
漂白、充填處理的翡翠(俗稱為B貨)
經染色、漂白、充填處理(俗稱為B+C貨)的翡翠未標明處理方式
上一篇:中國珠寶業又曝品質危機事件七家深圳珠寶企業抽檢不合格
下一篇:粉紅鑽 天價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