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31 16:54:50翠玨軒

中外教育孩子的對比


天才兒童沒有“統一教材”片斷一:“標準差生”在美國成了天才

王楠子曾是上海某中學的一個“標準差生”,他調皮叛逆,屢教不改,被班主任“重點關照”安排他一個人坐在教室裏的最後一排。無奈之下,父親把他送到了美國求學。8年後,他獲全美動畫比賽個人組冠軍,並被老師表揚“是個天才”,成為費城藝術學院動畫專業最出色的學生。

片斷二:美國孩子這樣上歷史課

中國歷史課講西安事變,老師會講完史實,要求學生記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等。

而美國老師會讓孩子們分成幾個組,分別編輯一份當時中國的報紙、日本的報紙、西安當地的報紙;也可以讓孩子自編、自導、自演一段周恩來、蔣介石、張學良、楊虎城的對白,並讓孩子作一份西安事變的研究報告。

片斷三:中美高中生央視《對話》

2005年,央視《對話》欄目中,主持人讓中美高中生都搞一個援助非洲貧困兒童計劃。中國學生談古論今,從歌頌絲綢之路到吟茶馬古道,然後有人表演彈古箏,彈鋼琴……最後對非洲的援助計劃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只說會組織去非洲旅遊,組織募捐,建希望小學等。

而美國高中生的方案,則是從非洲的實際情況出發,包括食物、教育、飲用水、艾滋病、避孕等一些看起來很細的實際問題入手,做什麼,怎麼做,甚至每一項的預算竟然精確到幾元幾分。整個計劃幾乎可以直接實施。

專家點評:

這些小片斷反映了中美教育的不同。莊文浩博士指出,在美國,高中以前的學生、幾乎是沒有課本的,老師來設計課程,他看重培養孩子的能力,而不是會背多少課文,學會多少單詞之類。

留美博士、邁阿密大學教授黃全愈表示,很多國內老師要求他提供美國的最佳教案,其實美國教育鼓勵個性化、多元化,沒有所謂的最佳教案。如果某學校,某地區的老師們都使用統一的教案,老師的特點,學生的個性就統統被扼殺了。

“就像人生是沒有標準答案一樣,教育方法更不是能夠統一的。”莊文浩說,教育者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學會尋找知識的能力,“教他做飯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把飯放在他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