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長石特徵..淺說
紅色長石特徵..淺說 | ||||||||||||||||||||||||||||||||||||||||||||||||||||||||||||||||||||||||||||||||||||||||||||||||||||||||
摘要:近幾年在國內外珠寶市場上出現了一種紅色透明長石,其天然性引起了廣泛的爭議。採用常規的寶石學方法、LA-ICP-MS以及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等測試儀器研究了該紅色長石樣品的寶石學特徵、化學成分及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旨在探討其致色原因。結果表明,該紅色長石樣品屬於中長石; 與黃色長石樣品相比,其化學成分中Cu的質量分數為739X10-6~801X10-6,遠遠高於黃色長石的(1.07X10-6),而其他微量元素的質量分數則無明顯的差別,故認為Cu可能與其呈紅色有關;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結果顯示,該紅色長石樣品在可見光區的吸收帶主要位於566nm處,推測其可能與Cu對可見光的吸收有關。 | ||||||||||||||||||||||||||||||||||||||||||||||||||||||||||||||||||||||||||||||||||||||||||||||||||||||||
長石是地殼中最主要的造岩礦物之一,其質優者可作為寶石材料。目前,市場上的長石類寶石主要有月光石、日光石、天河石以及暈彩拉長石等具有特殊光學效應的品種,透明、彩色的長石則相對少見,紅色品種更為罕見,確切的產地只有美國的俄勒岡州[1~2]。 2002年,在美國圖桑珠寶展首次出現了一種紅色長石,銷售商聲稱其來自剛果。該寶石為橙紅色與紅色,飽和度高,濃豔動人,單粒可達30 ct[3]。這在當時並未引起重視,但在2005年後,這種紅色長石大量出現,其顏色驚人地一致,透明度也非常好,大多數商家宣稱來自剛果,少數稱來自大陸西藏。因此,該紅色長石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轟動,電視購物網、電腦網站、珠寶商都銷售該寶石,且其價格不菲。對該寶石的產地一直有爭議。在其大量上市前,還未見其確切產地的報導[1]。有很多學者質疑其天然性,認為是經過了擴散處理;也有學者親臨西藏區域,拍下了幾張礦區的照片[4~5]。但仍有人質疑其照片的真實性。因此,筆者對泰國市場上有代表性的5粒紅色長石樣品(銷售商稱其產於剛果)的常規寶石學特徵、化學成分以及紫外-可見吸收光譜進行了初步研究,旨在探討其顏色與化學成分的關係,提供一些基礎資料。 | ||||||||||||||||||||||||||||||||||||||||||||||||||||||||||||||||||||||||||||||||||||||||||||||||||||||||
1 樣品與測試方法 1.1 外觀特徵 該5粒紅色長石樣品(上圖,樣品R-l~ R-5)主要呈深淺不同的紅色、橙紅色,顏色分佈不均勻,呈條帶狀或層狀,部分樣品的顏色較均勻,透明度較好。 1.2 測試方法 採用常規寶石學方法測試與觀察了樣品的寶石學及其內含物特徵; 再運用LA-ICP-MS分析了有代表性2粒樣品的主要化學成分與微量元素; 最後採用UV-1601型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測試了樣品的吸收光譜。同時,與黃色長石樣品(Y-1與Y-2)的測試結果進行了對比研究,比較其化學成分的差異,旨在探求致使紅色長石呈色的化學微量元素資訊。 | ||||||||||||||||||||||||||||||||||||||||||||||||||||||||||||||||||||||||||||||||||||||||||||||||||||||||
2 結果與分析 2.1 基本特徵 該紅色長石樣品的折射率為1.552~1.562,雙折射率為0.008~0.010,相對密度為2.678~ 2.695,無螢光,多色性不明顯;用掌上型分光鏡觀察,在橙黃區有中等強度的吸收窄帶,紫區有弱吸收;在寶石顯微鏡下觀察,其內部常見平行條帶狀結構(圖),還可見暗色和黃色充填物(圖,表1)。 | ||||||||||||||||||||||||||||||||||||||||||||||||||||||||||||||||||||||||||||||||||||||||||||||||||||||||
表1 樣品的寶石學特徵 Gemm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es 樣號 質量/ct 顏色 折射率 相對密度 紫外螢光 吸收光譜 內部特徵 R-1 1.01 紅色 1.554~1.562 2.686 無 橙黃區有中等強度的吸收窄帶 ,紫區有弱吸收。 平行的板條狀結構。 R-2 0.74 橙紅色 1.552~1.562 2.690 無 平行的似針狀包裹 體。 R-3 1.11 紅色 1.554~1.562 2.678 無 平行的板條狀結構。 R-4 1.16 紅色 1.552~1.560 2.695 無 較均勻 ,局部平行絲狀物。 R-5 1.05 紅色 1.554~1.562 2.688 無 密集的平行絲狀物。 Y-1 1.75 淺黃色 1.560~1.568 2.685 無 無明顯吸收。 內部潔淨。 Y-2 1.08 淺黃色 1.562~1.568 2.680 無 無明顯吸收。 內部潔淨。
2.2 LA-ICP-MS 採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重點實驗室提供的GeoLas2005-Agilent7500a型鐳射燒蝕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LA-ICP-MS)分析了2粒樣品的化學成分,測試條件:ArF準分子雷射器(193nm),鐳射剝蝕孔徑為32μm,雷射脈衝頻率為8Hz,雷射脈衝能量為80mJ。其結果見表2。 | ||||||||||||||||||||||||||||||||||||||||||||||||||||||||||||||||||||||||||||||||||||||||||||||||||||||||
表2 樣品的化學成分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samples
註:部分微量元素因質量分數甚微(< 1 X l0-6)以及其在兩種顏色樣品中的質量分數並無明顯差異而未列出; 資料處理方法: 基於所有金屬氧化物100 %歸一化的獨立內標分析方法獲得常量與微量元素的質量分數[6]
從表2中可以看出,樣品R-2和R-3的化學成分極其接近,主要為Na2O,CaO,Al2O3,和SiO2,平均質量分數分別為5.74%,9.88%,28.00%和55.20%,K2O的質量分數(0.45%)較少,因此,該樣品屬於斜長石系列。根據其Na2O與CaO的質量分數計算出其分子數比例(Ab:An)為51 : 49(略去K2O的影響),該2粒紅色長石樣品屬於中長石,靠近拉長石端元。紅色樣品的微量元素的質量分數較高的有Fe,Ti,Cu,Mg,Cu和Sr,其他元素的質量分數甚微。與黃色長石樣品相比可知,Fe,Ti,Mn,Mg和Sr的質量分數無明顯差別,但Cu的質量分數卻相差較大,前者中Cu的質量分數為739X10-6~801X10-6,而後者的僅為1.07X10-6,故筆者認為,Cu可能是紅色長石致色的主要元素。
| ||||||||||||||||||||||||||||||||||||||||||||||||||||||||||||||||||||||||||||||||||||||||||||||||||||||||
2.3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採用日本產UV-1601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對紅色長石與黃色長石樣品進行了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測試,測試範圍為200~1100nm,分辨率為0.5nm,透射法,室溫,樣品均被磨成雙面拋光平面,其測試結果見圖。從圖可見,紅色長石樣品在可見光區的主要吸收峰位於566nm附近,其吸收光譜整體趨勢為向藍紫區逐漸增強,紅區透過較好,導致其呈現紅色;而黃色長石樣品的主要吸收峰位於382, 422nm處,且382nm處的最強,422nm處的為弱吸收肩峰。 黃色長石樣品位於385,422nm處的尖銳吸收峰與四面體位Fe3+的d-d電子躍遷有關[2,7,8];紅色長石樣品中566nm處的吸收峰與美國俄勒岡州產紅色長石的特徵相似(圖),推測與Cu有關[2]。因此,筆者認為,Cu是導致紅色長石樣品呈現紅色的主要原因。 | ||||||||||||||||||||||||||||||||||||||||||||||||||||||||||||||||||||||||||||||||||||||||||||||||||||||||
3 討論 根據以上測試結果與分析,在該紅色長石樣品中,Cu元素對其顏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 Cu究竟以怎樣的形式存在於該長石中? 是以微細的雜質包裹體形式存在,還是滲入晶體結構中? 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Cu元素是否是人為加入?從樣品的內部特徵及顏色分佈上看,其紅色常呈條帶狀沿雙晶面分佈,但也可常看到紅色並不一定都有規律,即使都沿著雙晶面分佈,也不能證實是人工所為,自然界形成的寶石礦物沿著特定方向出溶包裹體的情況也有發生。由於樣品為小顆粒刻面成品,無法瞭解其在宏觀上的顏色分佈特徵。因此,目前尚無確定性證據判斷其為天然或擴散處理的,還需更多的樣品和研究工作進一步確定。 | ||||||||||||||||||||||||||||||||||||||||||||||||||||||||||||||||||||||||||||||||||||||||||||||||||||||||
4 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幾點: 1. 紅色長石樣品的折射率為1.552~1.562,雙折射率為0.008~0.010 ; 相對密度為2.678~ 2.695 ; 無螢光,弱多色性; 其分光鏡觀察顯示,在橙黃區有中等強度的吸收帶,紫區有弱吸收;內部常見平行條帶狀結構; 2. LA-ICP-MS測試結果表明,該紅色長石樣品屬於中長石,接近拉長石端元;其Cu的品質分數為739X10-6~801X10-6,遠高於黃色長石樣品中的,推測其紅色應與Cu元素有關; 3.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結果顯示,該紅色長石樣品在可見光區的主要吸收峰位於566nm處,與Cu元素有一定關係。 |
上一篇:強化結構玉髓
下一篇:坦桑石(丹泉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