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6 22:43:52翠玨軒

鑽石-仿品及其鑑定 -略說

 鑽石-仿品及其鑑定 -略說

鑽石的仿製品

比較

名稱

H

SG

RI

DR

色散

英文

鑽石

10

3.52

2.417

-

0.044

Diamond

人工寶石

合成碳矽石

9.25

3.22 ±

2.648~2.691

0.043

0.104

Synthetic Moissanite

合成立方氧化鋯

8.5

5.8 ±

2.15 ±

-

0.06

CZ( Cubic Zirconia)

人造釔鋁榴石

8

4.5~4.6

1.833 ±

-

0.028

YAG

 鉛玻璃

5

3.74

1.62 ±

-

0.031

Paste

合成金紅石

6~7

4.26 ±

2.616~2.903

0.287

0.33

Synthetic Rutile

人造釓鎵榴石

6~7

7.05 ±

1.97 ±

-

0.045

GGG

人造鈮酸鋰

5.5

4.64 ±

2.21~2.30

0.090

0.130

Lithium Niotate

人造鈦酸鍶

5~6

5.13 ±

2.409 ±

-

0.190

Strontium Titanate

合成尖晶石

8

3.52~3.66

1.728 ±

-

0.020

Synthetic Spinel

天然寶石

水晶

7

2.66 ±

1.544~1.553

0.009

0.013

Rock Crystal

無色鋯石

7~7.5

3.90~4.73

1.92~1.98

0.06

0.039

Zircon

無色藍寶石

9

4 ±

1.766~1.770

0.004

0.018

Sapphire

黃玉

8

3.53 ±

1.619~1.627

0.008~0.010

0.014

Topaz

無色白鎢礦

4.5~5

5.8~6.2

1.920~1.937

0.017

0.026

Scheelite

閃鋅礦

3~4.5

3.90~4.20

2.37

-

0.156

Sphalerite

 

鑽石的鑑定

 

肉眼/徒手

儀器

原石

1)光澤:因金剛光澤而顯得亮晶晶,光滑晶面光澤更強。

2)外型特徵:晶體習性、特徵生長紋

3)以手掂重:適合區分體積相近的鑽石和CZ(較重)。多數人造仿品比重比鑽石高1~2倍。

1) 比重(比重液、天平)

2) 放大:以10x放大鏡/顯微鏡觀察內部特徵(包裹體、生長結構)及晶面、晶形特徵。

拋光

未鑲寶石

1) 火彩/色散:鑽石色散0.044,大於水晶、尖晶石、黃玉、無色藍寶石(剛玉),小於合成金紅石、合成碳矽石、人造鈦酸鍶等。

2) 線條試驗:桌面朝下壓在畫有直線的白紙,自亭部見不到紙上的線條

3) 傾斜試驗:桌面向上置於黑色背景。從垂直桌面方向將寶石從觀者處向外傾斜,觀察桌面離觀者最遠的區域,若見到暗窗,則非鑽石。但CZ、人造鈦酸鍶等RI很高,若切工完美也可能見不到暗窗。

4) 親油性試驗­:油性筆墨水可在鑽石表面留下連續而清晰的線條。

5) 水滴試驗:小水滴在鑽石表面可維持圓形甚久,不會散開。

1)放大:以10x放大鏡/顯微鏡觀察內部特徵(包裹體、生長結構)、腰稜特徵(砂糖狀、原始晶面)、切工品質。

2) 比重(比重液、天平)

3) 分光鏡、分光光度計:測量451nm特徵吸收線。DiamondSure即採分光光度計的原理。

4)SWUV螢光- DiamondView即專門觀察天然鑽石SWUV螢光,以與合成鑽石區分。

5) 偏光鏡:可區分各向異性寶石如水晶、鋯石、無色藍寶石、黃玉、合成碳矽石、白鎢礦。惟需注意ADR和假消光現象。

 

已鑲寶石

1)       火彩/色散

2)       親油性試驗

3)       水滴試驗

1)       分光鏡、分光光度計/ DiamondSure

2)       SWUV螢光- DiamondView

3)       導熱儀:對於已鑲首飾鑽石替代品尤為有用。惟合成碳矽石與鑽石的導熱儀反應相同,需放大觀察刻面稜與包體重影以區分二者。

4)       RI測定:RI1.81以下寶石,可以TIR折射儀將其區分; RI1.81以上寶石需以反射儀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