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爭議吵翻天:可是原住民朋友啊,大家究竟在怕什麼?
文、圖 / 方克舟 儘管台北城如此悶熱,3月28日下午卻仍有一群原住民朋友聚集在濟南路街頭召開記者會,燃起熊熊狼煙昭告祖靈: 「服貿協議對原住民族影響重大,請原民會及原民立委不要再忽視族人的權益!」 到底族人真正擔心的是什麼?
問題一:程序問題? 除了現今多數民眾所擔憂的「黑箱服貿」,原住民更擔憂另一種長久以來的「黑箱」! 依據《原基法》第4條:
「政府應依原住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平等地位及自主發展,實行原住民族自治。」
《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第19條也指出:
「...可能影響到原住民族的立法或行政措施前,應通過原住民族自己的代表機構誠心誠意地與有關原住民族協商合作,事先徵得他們自由知情同意。」
但上述幾點,政府完全沒有做到!
《原基法》第4條和《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第19條... 政府完全沒有做到!(方克舟 攝)
問題二:擔憂中國化? 「我們的社會,早就被漢人主導了,但我們擔憂的是再被中國化!」 漢人來台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卻都仍然對原住民族文化有許多誤解,更遑論是中國人呢?但,服貿又會如何使臺灣「中國化」呢? 舉例來說,我們能接受拿到的中文翻譯上都寫著「高山族」或「土著」(原住民族)嗎?中國的翻譯費用比臺灣低太多,除非是對品質有一定要求的公司,否則會有多少人因為便宜而採用中國的翻譯?又或我們赫然發現,所有觀光飯店的舞蹈表演,都以不正統的方式表演原住民族的舞蹈? 該抵制中國的服務,但有辦法嗎?誰知道要抵制?是原住民族自己?還是本來對原住民文化就已經不熟悉(或不關心)的臺灣人?若對岸有政治意圖,這實是輕而一舉的事。
問題三:反自由貿易? 服貿協議的本質,就是自由貿易。許多族人更擔憂自由貿易對族人現有產業及多元文化的負面影響。 「在自由貿易下,最首當其衝的就是佔原住民族最多數的自營勞工、老闆。」原運人士Pasang說,「原住民很多人去承包美髮、工程,但他們最後將無法與外資企業競爭。」 即使是受僱勞工也並非沒有衝擊,「政府透過服貿協議,讓臺灣的資方更容易前進中國,於是遷廠的遷廠,關廠的關廠,那麼底層勞工怎麼辦?」
原住民族一直都在面對漢人,但服貿通過後,問題將更嚴重:「本來1個原住民就已經要面對10個漢人,以後卻要面對100個漢人!」(方克舟 攝)
若真有中國資方想進臺灣,那麼更要擔憂的,就是服貿協議對多元文化的結構性影響了: 1. 文化單一化 自由貿易的後果,往往是商品或服務規模、單一化。於是少數但利潤高(或成本低)的商品或服務型態以低價格壟斷市場,我們還有辦法推廣部落的傳統作物,強調部落的多元文化表徵嗎?
2. 人口遷徙 服貿協議鼓勵優秀人才前進中國。事實上,現在許多原鄉部落早已面臨青壯人口流失,部落文化存續難上加難的困境,未來若有更多族人赴中國工作,小米收穫祭還有誰會回來參加?族語又該怎麼傳承呢?
3. 土地流失 一旦外資想進原鄉服務、蓋飯店,那勢必需要購買土地!我們好不容易才擋下美麗灣,若服貿通過,未來我們該如何面對10個美麗灣、10個日月潭向山 BOT案等這類層出不窮的原住民族傳統領域侵占問題呢? 也難怪Pasang苦笑說,雖然原住民族一直都在面對漢人,但服貿通過後,問題將更嚴重:「本來1個原住民就已經要面對10個漢人,以後卻要面對100個漢人!」
針對服貿爭議,原民會僅發出新聞稿說影響不大,並暗批族人以訛傳訛。族人痛批原住民官員踐踏數十年來台灣所有原住民族的努力!(方克舟 攝)
原民官員怎麼回應? 針對這諸多問題,原民會卻僅發出新聞稿,說服貿對從事勞工的族人影響不大,並暗批族人的疑慮是「以訛傳訛」,違反民主。這樣的回應,難怪讓族人痛批原住民官員踐踏數十年來台灣所有原住民族的努力! 「當年沒有原運人士的衝撞,原民會的官員哪能有現在原民會的位子可以坐?!」Pasang駁斥。 「中華民國立法院的招牌第一次被拆下來,還是原住民運動的人在1988年拆下來的!」 但在抗爭之外,我們又可以如何解決部落在自由貿易的潮流下所將面臨到的問題呢?
在抗爭之外,我們又可以如何解決部落在自由貿易的潮流下所將面臨到的問題呢?(方克舟 攝)
解決方法一、與族人及團體進行深入對話 除提出三個主訴求,要求原民立委應儘速召開公聽會、原民會應請學者專家及族人代表共同評估服貿對原住民族的影響並公開結果、原民會應對新聞稿之資訊壟斷及抹黑向族人道歉外,原青Savungaz Valincinan(布農族)也說原住民青年除了製作族語推廣素材以外,更將深入各原鄉辦行動論壇,讓部落族人都能更了解。
解決方法二、建立部落共議制度 部落的共議制度早已在選舉制度進入後,慢慢瓦解了。於是部落的權益無法透過原民會傳遞到國家,而選舉制度也綁樁了有勢力的族人,讓真正為部落做長遠規劃的族人無法出頭。因此希望可以加入讓部落共議制度的角色,讓部落擁有實質決定未來的機會。 「至於立委如果再不好好回應,我們將發動族人罷免!」Pasang 說。
解決方法三、繼續要求政府落實《原基法》,實行原住民族自治 《原基法》清楚列出非族人進入部落或其傳統領域,都應經由部落的同意。此若能落實,則族人將可擋下任何違背原住民族意願的法條,包括服貿協議。甚至即使服貿協議通過,中資想在部落或其傳統領域進行資源開發或土地利用,族人也能阻擋。
然而上述許多解決方式,都沒有辦法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原住民對於部落主體的意識!舉例而言,部落年輕人若心都不在部落,那麼再多的gaga、法條也擋不住部落文化的流失!」Pasang 說。 而真心想守護臺灣的臺灣人可能要更認真思考一下,也許維護原住民朋友的權益,也等於是在維護自己捍衛家園的理念喔!就像服貿和《原基法》都不只是臺灣2%人口的事,而是攸關全臺灣2,300萬人民的事!
本文作者為《Mata‧Taiwan》網站創辦人。Mata一詞來自古南島語言的 *maCa。在全世界多數的南島語言裡,從臺灣的阿美語、達悟語、鄒語,到菲律賓語、馬來語、毛利語、夏威夷語,甚至復活島語,mata 或 maca 等衍生字,均是表示「眼睛」之意。
本文原刊登於《Mata‧Taiwan》。
本文為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