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26 23:37:58333

三十五號會計公報利空來襲

前言:

財務會計準則第三十五號公報今年一月一日起正式實施,凡上市櫃公司的第一季財報,以及公開發行公司的半年報,都將開始適用這個新制度,並以市價的觀念來調整企業的資產價值,究竟它帶來的殺傷力會有多大?投資人應如何看待?

內文:

面對上市櫃公司一月底將公布的去年獲利自結數,以及四月底正式年報及第一季季報,不但會計師兢兢業業查帳,就連投資人都小心翼翼四處打聽,了解可能的地雷股。

其實,除了長期投資、存貨、應收帳款等投資人耳熟能詳的財報陷阱外,財務會計準則第三十五號公報,也正式從今年一月一日起實施,凡企業財報上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閒置資產、依權益法認列損益的長期投資、商譽等會計科目,都將列入評價範圍,公司可能因資產減損而產生巨幅損失的傳聞,早已在證券市場不脛而走。

原本,還有不少證券界人士誤認為三十五號公報是仿效香港的精神,每年重新評價,不論是資產增值或折價都忠實反映在帳上,實際上卻不然。公報只規範資產減損的部分,也就是說,只有資產減損才要入帳,資產增值並不在規範中,上市如果要將資產重估入帳,須自行申請重估,和三十五號公報沒有關係。

就因為三十五號公報的重點在於「資產減損」,在今年實施的第一年,只有提列損失的分,不可能有損失回轉的甜頭,反映在去年年報或第一季的季報上,確實是「只有損失,沒有利益」,對股價的衝擊「只有利空,沒有利多」,當然,如果上市公司能因此更加透明財務資訊,對投資人來說「短空長多」也是項好消息。

其中,打響第一炮的即是由宏碁分家的電子代工廠緯創資通,由於公司提前以三十五號公報進行海內外資產重估,去年八月將菲律賓蘇比克灣廠房提列十一億元的損失,讓緯創的獲利一夕之間豬羊變色,股價下跌超過十三%,創上市以來的新低價。

根據三十五號公報規定,只要企業財報上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閒置資產、依權益法認列損益的長期投資、商譽等會計科目均受規範,只要帳面價值高過「可回收金額」者,就必須提列資產減損。

勤業財務顧問公司副總潘家涓預估,台灣公司在「商譽」和「機械設備」兩項的變動幅度較大,土地和廠房則次之。

影響1:商譽是頭號殺手

「雖然三十五號公報在資產評價上留有轉圜的空間,只有『商譽』一定跑不掉,每年都要做減損測試的項目」,多位會計師異口同聲的提醒,只要財報上掛有商譽的帳目,就一定依照公報的精神,比較帳列金額與可回收金額,如有必要,會一次提列商譽的價值減損,而且一經提列損失,就永遠沒有回轉的機會。

無形無影、沒有實體的商譽,是資產減損的頭號殺手,最常見的情況發生在購併案,像二千年全球性的科技泡沫,為了爭取市場或技術,很多大型購併案的價格都殺紅了眼,用遠遠超過購買公司資產價值的價格來購併,帳上的商譽動輒百億美元。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美國線上(AOL)買下時代華納,帳上的商譽高達一二八○億美元,最後還是在二○○二年一舉提列損失五四二億美元的虧損,是美國公司史上最大規模的單季淨損。

早在二○○一年第二季,美國知名電信設備製造商JDSU就已經率先打銷五一○億美元的商譽損失,依據的也是最新實施的會計準則,這個會計準則,是由美國的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二○○一年七月正式發布實施,內容規定企業帳上的商譽不能再像過去一樣採固定年限方式逐年攤銷,而是應每年定期依據公平市價進行測試,如有高估,則應立即認列損失,以隨時確保帳上的商譽價值與真實情況一致。

影響2:資產虛胖公司將醜態畢露

建華證券研究指出,只要是資產虛胖的公司,都將成為三十五號公報的「受害者」,尤其是產能利用率低,且資產價值低落的公司,第一季財報出來,恐怕將「醜態畢露」,冒出許多出人意表的數字。

比如網路泡沫時代大量買進機械設備的科技公司,當初買進的資產均所費不貲,如今不但市價可能已經滑落,使用效益在技術日新月異下也可能無法產生應有的效益,卻仍舊掛在帳上,價值已有高估的嫌疑,因此市價遠低淨值的公司應抱持保留的態度。
至於資本支出為主的產業,如晶圓代工、面板、封測、DRAM等,以及帳上掛著高額權利金等無形資產的科技公司,也是被列入「觀察名單」的族群之一,例如生產DRAM的茂德,向茂矽及英飛凌購買的專利權,價值高達四十八億元,茂矽如今等於是個空殼,茂德與英飛凌仍在纏訟,該項專利權到底值多少?第一季季報可見真章。

影響3:轉投資高估是資產減損黑洞

權益法入帳的長期投資和子公司,則是企業獲利另一個可能遭受挑戰的地方,根據三十五號公報的流程,如果被投資公司資產產生減損,則投資公司必須調整長投科目,其中,最可能發生的例子即是台北一○一大樓的投資股東。

由於一○一大樓建置的時點在景氣高峰,成本相對偏高,如果一○一大樓未來所創造的收益不能大過資產價值,恐有減損的必要,而以權益法投資的股東自然就必須調整長投科目。

據了解,持股比率大於二○%、適用權益法的只有中聯信託一家,由於去年一○一以每股六元增資,較原始股東每股十元的成本低了不少,中聯信託雖然沒有參加六元的增資,但原始投資該如何評價也引起重視。

還有,過去許多公司為了掩飾企業本身的虧損,將過時資產塞到子公司,或者利用子公司購併其他公司,商譽則掛子公司帳上,或者過去溢價投資的部分已不具經濟效益,如今三十五號公報開始適用,成為企業無法遁形的照妖鏡。

影響4:減損回沖有操縱損益疑慮

除了上述的影響外,未來三十五號公報對景氣循環類股損益的波動將更為劇烈,一位證券研究人員舉例,過去中國對原物料需求尚未上來前,塑化、鋼鐵、航運等傳統產業的設備不但老舊,且利用率偏低,假設當時財報採用三十五號公報的準則作帳,恐怕這些公司的獲利都要再打折或加深虧損。

然而隨著近年來這些原物料產能供不應求,這些資產價值也會跟著扶搖直上,由於三十五號公報針對過去認列的資產減損金額如果價值回升允許有沖回利益(商譽除外),對公司的每股盈餘會有加成的效果,表現在股價上自然有煽風點火的功用,也因此,三十五號公報對景氣循環股將有助漲助跌的效果。

但三十五號公報同意企業可以在過去減損範圍內回沖利益,卻讓市場人士詬病,認為將使得公司容易去操縱損益,一位產業公司的財務長就指出,現在許多上市櫃公司早已打定趁今年景氣不佳時用最保守的方式「超額」認列資產減損的數字,等到明年景氣回暖時再行沖回,讓明年的獲利數字「更加好看」。

由於三十五號公報只能在過去減損的範圍內回沖利益,因此今年起開始適用的企業財報將只有減損的份,對股市的衝擊可說是影響深巨,不過在企業將資產價值調整至貼近市價後,將使得財務透明度和資產經營效率上大大提升,有助於企業長期的發展,對股東反而是有利的,若以一句話總結其影響,「短空長多」將是最好的注解。

◎35號公報讓ASA證照價值飛漲

35號公報在衡量「可回收金額」時,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取得資產的「市價」(公報上稱為「淨公平價值」),然而並不是每個資產都有公開活絡的交易市場可以輕易獲知最新價格,尤其像半導體公司或專利等無形資產,更涉及專業上的判斷,也因此借重外部資源來鑑價已是35號公報實施後一個必然的趨勢。

以美國企業實施資產減損的經驗來看,「評價師」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現在美國主要資產鑑價認證單位有兩個,一是美國會計師協會(AICPA),另一個則為美國評價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ppraisers,ASA)所舉辦的四級認證考試。

其中ASA成員均對房地產、機器設備、企業價值、美術古董、珠寶等各方面的評估具有一定程度的專業,如今35號公報正式上路,相關證照的市場需求日益殷切,工業局已有想法要引進相關課程。

目前國內通過ASA四級考試的有三位,其中勤業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副總經理潘家涓是取得該證照的第一人,而和她一樣具有該證照資格的尚有兩人,也都是在勤業,至於安侯財務顧問公司則有一位取得AICPA證照資格。此外,由於勤業企業文化鼓勵同仁能藉證照取得以提升自我能力,因此通過ASA兩級考試資格的高達三十位左右。

民國八十四年即進入勤業的潘家涓,曾服務於香港安達信公司(Arthur Andersen),負責協助香港特區政府進行產業策略規畫工作,現在則是以企業股權及無形資產評價與財務諮詢等業務為主,包括企業價值評估、投資案評估、企業購併等相關財務諮詢與策略規畫等。

如今35號公報正式開跑,許多客戶紛紛慕名前來諮詢潘家涓的專業意見,讓她忙到連假日也都排滿了工作時程,看來當初在外人眼中視為冷門的評價師證照,在35號公報的灌頂下,後勢已悄悄看漲。(2004.1.18,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