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8 18:59:56Rex Wu

清華大學創校最年輕畢典致詞貴賓-沈芯菱博士

清華大學創校最年輕畢典致詞貴賓-沈芯菱博士

沈芯菱博士是清華大學創校以來最年輕的畢業典禮致辭貴賓。

她成長於雲林縣,歷代是清貧的佃農長工,祖居崁頂山墓園旁,自幼擺攤半工半讀,11歲起投身公益,從未接受捐款,二十年來獨力支出新台幣900多萬元行善,是活出價值,投自己一票的典範。

「厚德載物!」「自知者英,自勝者雄。」~~ 頗為觸動人心 ~~


清華大學創校最年輕畢典致詞貴賓-沈芯菱博士

2021年清華大學畢業典禮,創下兩個史上第一,第一次因應Covid-19線上畢典,第一次邀請創校半世紀以來最年輕致詞貴賓-總統創新獎 沈芯菱博士,臺灣大學商學院博士,自11歲起就投身公益,奉獻900多萬元行善,事蹟載入19本教科書,詳閱台灣希望工程 www.twhope.org
 
【致詞全文】
各位親愛的畢業生、學弟妹,大家好!
我是沈芯菱,2012年從清大畢業,相信有些學弟妹曾在教科書唸過我的故事,這是清大創校百年來,第一次的線上畢業典禮,但可能不會是最後一次,從Covid 19爆發以來,許多人焦慮地問:該怎麼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呢?我想起了在大二時,曾遇過一位清潔工阿姨,大約五、六十歲,她收工後沒急離開,而是把水桶倒立,坐在上面,拿本書看了起來。我好奇上前聊天,才知道他為了家計奔波,只念到國中補校,好想上大學,卻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他特別找能在大學裡的工作,哪怕只是臨時工,都甘之如飴。
當下我很觸動,看著她發光的眼神,原來不是因為老了,才沒有夢想,而是沒有夢想時,才真正的老去。如果你問我,在清大,哪一本書或哪一堂課對我的幫助最大?我反問哪本書最沒有幫助?就是從沒打開過的那一本。
畢業從來不是教育的終點,而是起點,尤其在充滿變數的世界,更需要終身學習,哪怕是一樣的工作,也能有不一樣的價值;一樣的生活,能有不一樣的態度;一樣的柴米油鹽,能有不一樣的滋味。
 
你是全球的7%
清大畢業典禮選在5月29日舉辦,是格外有意義的日子,今天,正好是「聯合國維持和平人員國際日」。我在將近二十年來,不僅持續推動台灣的偏鄉公益,也擔任聯合國志願者,最難忘維和部隊曾說,有次走入貧民窟的難民營裡,目睹一個嬰兒在垂死邊緣掙扎,赤裸裸地被鋁箔紙包住、放在鐵盤上,鐵盤下竟然是紅通通、正在燃燒的火炭,非常危險,隊員大叫Stop it!What are you doing?怎可能光天化日傷害嬰兒呢?接著靠近看,嬰兒身上有一片片白色的痕跡是紗布跟繃帶,原來,他是早產兒,這鋁箔紙就是他的「保溫箱」,如果早產兒能長大,迎接他的是什麼?是飢荒、疾病、乾旱,還有戰爭。
請你試著想像,如果把全世界78億人口,濃縮成100個人,其中有10個人營養不良、甚至在垂死邊緣,有20個人餐風露宿流落街頭。有一半50個人,每天生活費不到5美元,哦! 以及有2個人得到新冠肺炎。那你猜看看,多少人擁有大學教育呢?只有7個人,但有14 個人是文盲,不會閱讀寫字。
各位畢業生,是全球極少數7%能獲得高等教育,你不用擔心下一秒會不會踩到地雷、不用擔心三餐不繼、不用擔心流離失所,那,試問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你實踐目標?理解這個世界,並不是透過比較才能懂得珍惜,而是透過更開闊的視野,反思自己所擁有及不足的。
 
 
「厚德載物」利他共好
當在服務貧窮線下的國家時,我學會第一個單詞是祖魯語的Ubuntu,什麼意思呢?南非朋友用一個故事來詮釋,就是西方人類學家拜訪部落田野調查,看見一群孩子在玩耍,跟孩子說只要跑第一名,這籃水果就是你的獎品,倒數三、二、一,結果誰跑第一名呢?最高、最壯的嗎?人類學家不可置信的揉揉雙眼,竟看見孩子們手牽著手一起跑向水果,人類學家問看起來最有勝算的孩子怎麼不自己跑?那孩子邊咬著蘋果,邊說著「只有我吃到,其他人不開心,那這蘋果也不甜了」
Ubuntu含意就是”I find my value in you, and you find your value in me.” 利他共好,說到這裡,有沒有發現這道理好像似曾相識?沒錯,就是各位在清大每天都能看見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個有道德的人,應當像大地那樣寬厚的承載萬物、滋養萬物。人類智慧的精華,不分區域跟語言,都是相通。
我永遠記得,在清大教授語重心長地的說:「能坐在這裡,能進清大的同學,必須要思考,能為那些無法進清大的人做些什麼?」希望各位畢業生,都能給自己一個目標,就是你幾歲,就要有多少利他的比例,20多歲的各位,至少要有20%的資源跟時間來實現利他, 60歲就60%,直到100歲100%利他為目標。
 
 
改變社會對”標籤”的看法
也是這原因,讓我11歲開始投入公益,服務老農民、弱勢學生、原住民及新住民。記得在2004年,14歲時第一次開創免費課輔班,在雲林農村沒有人看好,覺得是天方夜譚,笑說「這是不可能的,乞丐許大願」這些冷嘲熱諷並沒有打擊我,卻沒料到,最打擊我的,是一個十歲的女孩。她剛來時很安靜不說話,直到有次放學留到最後,左顧右盼,看大家都離去了,上前來說「沈姊姊,妳跟我們說只要努力就能改變…」我點點頭,她卻瞪著眼說「妳騙人啦!」我心頭一驚,發生什麼事?「我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啊!」「無法改變什麼?」「我…我…就無法改變我是原住民啊!」
我看著她的雙眼,心頭一揪,等等,我怎麼好像看到了五歲的自己呢?那個臉上流著鼻涕、手中拿著氣球飲料,沿街叫賣吆喝「俗俗賣!俗俗賣!五塊、十塊,趕緊來買」南北奔波、睡在小貨車上,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經常饅頭配開水就是一餐,甚至國小為了繳學費,做過資源回收,在班上跟同學要廢棄的書本、寶特瓶罐,還被笑說是撿破爛的「一世人檢角」。
難免沒有自信、覺得無法改變貧窮,直到在二手書上看到一句話,徹底改變我,就是每想到「唉,好衰,這為什麼發生在我身上?」要轉念為「這件事想要教會我什麼?」
於是,我牽著那女孩手,告訴她「妳說的對,妳無法改變這個身份,也不需要改變的,這值得讓妳驕傲。真正要改變的不是原住民的身分,而是要改變別人對原住民的看法。」如同我無法改變窮孩子的出身,但能改變別人對窮孩子的看法。你不能決定明天的太陽幾點升起,但能決定幾點鐘起床,不是嗎?
同樣的,各位畢業生,無論你的階級、性別、種族、信仰與身份認同,只要所謂的「標籤」是真實良善、不傷害他人,該做的不是去撕掉標籤,而是要去改變社會對這標籤的看法,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不用去成為別人,而是成為更好版本的自己。 
 
 
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畢業,Graduation來自 拉丁文,最初的意思是a step climbed on a ladder or stair,腳踏實地一步步地往上爬,還有另一個解釋,很有意思,就是「刻度」,一格又一格的刻度,到底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呢?
當我在哈佛商學院唸書時,最難忘Christensen教授,他每學期最後一堂課會問大家三個問題,也請各位思考你的回答,第一是「如何擁有快樂的職業生涯?」第二是「如何跟家人維持幸福?」第三個是「如何不去坐牢?擁有品格的人生」大家聽了面面相覷,哈佛跟監獄怎麼有關?教授說別太大意,他畢業那屆有32位同學,其中2位正在牢獄中渡過下半輩子,一個是美國眾議院的議員因詐欺入獄,另一位則是安隆執行長,曾經年收入高達一億美金,卻作假帳、一夕破產,害上萬人失業。
畢業後,多數人在追求收入Income 無可厚非,但別忘記另一個I更是關鍵,就是Impact正向影響力。我在哈佛研究了美國標普五百大企業,發覺能取得長期成功的企業,他們經常思考的不是只有賺多少錢,而是能解決多少社會問題、改善更多人的生活。
 
清大人,有清大人的使命
我從清大畢業九年多,將近十年了,想想,在人生刻度上,能有多少個十年呢?記得在金門小鎮拜訪八二三炮戰的遺孀,老阿嬤白髮蒼蒼、捧著丈夫二十出頭拍的遺照,正是在座畢業生的年紀、如此英姿煥發,老阿嬤眼眶含淚的說「阮翁婿遐少年就戰死了,我攏八十幾歲,變得遐呢老,後擺去找他,他…咁會認得我?」1958年並不遙遠,不過就是六個十年,一代又一代人,一個又一個十年,成就我們今天的豐衣足食。 2021年,當代的我們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清大人,更有清大人的使命。
校長說我是清華大學創校110年來,在台灣建校65年來,最年輕的畢典致詞貴賓,可以跟學弟妹說,是怎麼辦到呢?其實,真正重要的,並不是我如何辦到的,而是,你能不能十年後,甚至不用十年,也能來告訴清大的學弟妹,你如何做到的?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不只是校訓標語,而是能融入生活中,成為DNA的一部分。
在新冠疫情時期,我們見證了許多第一線的英雄,何謂英雄?「自知者英 自勝者雄」認識自己、戰勝自己,相信「你在哪裡,清大就在哪裡」,祝福大家眼裡有光、腳下有根,路有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