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廣場》趁著疫情 重新思考「減法人生」
自由廣場》趁著疫情 重新思考「減法人生」
◎ 陳文卿
因疫情關係,有人居家檢疫,被關在特定場所不能出門。更多的上班族則每天除了到固定的工作場所外,也盡量減少外出,搭公共交通工具、到公共場所也受到很多限制,很多人因此抱怨連連。可是比起一些通常被認為較台灣先進的國家,如美國、日本、歐洲等,很多地方都已採取封城的措施,在台灣的我們是很幸運的,因為大部分人仍可正常工作、上學。因此碰到被限制部分行動時,不妨了解學習早期佛教的「結夏安居」制度,並作心理調適。
佛陀時代曾於每年的夏季,制定有三個月的「安居期」,禁止出家人外出而致力修行,類似閉關潛修。其緣起是因夏季為草木、蟲類繁殖最盛時,若外出易誤傷害生靈而犯佛戒。另一方面則因此時氣候溫熱潮濕,周遭環境充滿瘴癘之氣易產生瘟疫,因此避免外出乃具有慈悲護生及預防感染疫疾的雙重目的。
而安居圓滿後的「解夏日」,大眾互相報告修行心得,或反省安居中的行為,若有不如法處則相互懺悔。很多僧人的修行大為精進,甚至因此證果。解夏後僧眾乃可接受供養,這也是「盂蘭盆會」的由來,衍生到中國就變成中元普度了。
現在為了防範武漢肺炎,大家安居戶內避免外出相互感染,這也是另類的結夏安居。因此期待疫情過後,世人也可有所收穫。
處於競爭激烈的工商業時代,很多人其實都在瞎忙。有句俗諺說,「人情世事都陪到,無鼎也無灶」。形容有人整天忙於交際應酬,卻將本業荒廢掉因而家當賠光光了。而為了防疫,大家將向外攀緣的心收回來,重新省思心靈的世界,未嘗不是一得。而飛機停飛,很多工商活動暫停,全球的溫室氣體排放也減緩了,卻也是提供大地安養生息的機會。
日前至某單位開會,與同時出席的友人聊到這一陣子,有很多的聚會取消了,連一些例行性的會議也明顯減少了。主辦機關都會思考是否仍有召開會議的必要?或者將相關議題提出來,請大家表示書面意見就可以了。隨之發現,問題仍可解決,很多工作之推動,也不致因之而延宕。因此不禁想到,以前我們是否浪費太多時間、精力去開冗長無效率的會議?而這些會議可能根本沒有召開的必要。
因疫情造成經濟衝擊,很多人的收入減少了,此時不妨回歸簡樸生活。期待疫情過後,大家或許可重新思考「減法人生」。手機沒必要一兩年就更換新機種,家具、服飾也可延長使用,喧譁空洞只圖一時歡樂的活動也可少辦。大家放慢腳步,降低需求,不僅節能減碳,生活也可以過得更充實。
(作者為台灣資源再生協會常務理事)
原始網站:自由廣場》趁著疫情 重新思考「減法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