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僅3人!5G傑出研究 清大校友黃敏祐獲「小諾貝爾獎」
清大校友黃敏祐獲「小諾貝爾獎」
2019-05-23 16:35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27歲清華大學校友黃敏祐,因在5G通訊的重要研究有所突破,成為全球3位馬可尼學會青年學者獎(Marconi Society Paul Baran Young Scholar Award)得主之一,這個獎項享有「小諾貝爾獎」美譽,他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台灣人。
2013年畢業自清華電資學院學士班的黃敏祐,目前是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博士生,也是該校第一位馬可尼青年學者獎得主。提名他角逐此獎項的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王華,與包括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近300位科學家,上星期六齊聚美國史丹佛大學及希勒航空博物館舉行的頒獎典禮。
王華上台介紹他的傑出成就,提到黃敏祐是台灣第一位馬可尼青年學者獎得主時,台下響起長達15秒的掌聲。令黃敏祐十分激動,不斷向觀眾行禮致意說「我從沒有想過,憑著個人的研究可以在國際舞台上讓大家更認識台灣。」
馬可尼學會主席、網際網路之父文頓瑟夫(Vint Cerf)及發明第一支黑金剛行動電話的手機之父馬丁庫伯(Martin Cooper)都向黃敏祐致賀,並討論未來的5G研究方向。馬丁庫伯還俏皮地對黃敏祐說:「我今天學到一堂很有趣的課,你已經贏得了跟我拍照的優先權。」
清大表示,學界及產業界之前研發出高速、高效通信傳輸的最快紀錄時間為45毫秒,且尚無法達到高準度、涵蓋全視野訊號來源。
但黃敏祐結合高階物理、數學及電路,設計出一套特殊反饋系統晶片,彷彿為通訊注入思考能力,將訊號自動偵側、校準鏈結的速度提升至僅需0.001毫秒,打破了世界紀錄。
即使是高速移動中的物體如自動駕駛汽車及無人機,也可準確快速地以網路訊號遠端遙控。
黃敏祐不以此成就自滿,已將研究視野拓展至第六代行動通訊。他表示,6G技術將發展出可感受觸覺、嗅覺的「觸覺互聯網」,未來可應用於遠距手術等領域。
19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馬可尼是第一位將無線電通訊傳過大西洋的科學家,其後代於1974年成立馬可尼學會,頒發有「通訊界的諾貝爾獎」美稱的馬可尼獎(Marconi Prize),表彰在通訊研究表現卓越的科學家。
為鼓勵全球28歲以下對量子通訊、機器學習、通信定位及5G等未來科技有重大貢獻的年輕學者,馬可尼學會2008年又設立青年學者獎,每年有4位得主。今年競爭激烈,最終僅選出3位獲獎者。黃敏祐是其中之一,在「學術評比」及「研究創新」皆名列第一。
全球僅3人!5G傑出研究 清大校友黃敏祐獲「小諾貝爾獎」
台灣第一人!清華校友黃敏祐獲“小諾貝爾獎”
【大紀元2019年05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寶雲台灣新竹報導)有“小諾貝爾獎”之譽的馬可尼學會青年學者獎(Marconic Society
Paul Baran Young Scholar Award)揭曉,27歲的清華大學校友黃敏祐因在5G通訊的重要研究突破,成為全球3位得主之一,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台灣人。
包括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近三百位科學家上週六齊聚在美國史丹佛大學及希勒航空博物館舉行的頒獎典禮。提名黃敏祐角逐此獎項的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王華上台介紹他的傑出成就,提到黃是台灣第一位馬可尼青年學者獎得主時,台下響起了長達15秒的掌聲。
黃敏祐2013年畢業自清華電資學院學士班,目前為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博士生,也是該校第一位馬可尼青年學者獎得主。黃敏祐內心十分激動與感動,不斷向觀眾行禮致意,“我從沒有想過,憑著個人的研究可以在國際舞台上讓大家更認識台灣。”
黃敏祐的研究貢獻在於第五代行動通訊的技術突破。他解釋,5G技術的三大關鍵是“高頻寬”、“高效率”及“良好的快速校準與通訊鏈接功能”,最後一點更為重要,也是他主要的研究目標。他說,5G因使用高頻段輸出,通訊鏈接訊號極易衰減,快速且準確地調校以保持通訊不中斷就更形重要。
馬可尼學會主席、網際網路之父瑟夫(右)及手機之父庫伯(左)與黃敏祐。(清大提供)
在榮獲馬可尼青年學者獎之前,黃敏祐已獲得許多大獎肯定。過去4年多來,他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的身份在固態電子及通訊領域共發表二十多篇期刊論文;在有“半導體界的奧林匹亞”之稱的國際固態電路會議(ISSCC)發表過5篇文章;代表喬治亞理工學院榮獲2016年及2019年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最佳電路設計獎”;2018年IEEE微波通訊的最高學生成就“微波理論與技術研究獎學金”;2019年IEEE頒發的最高學生榮譽“博士成就獎”等獎項。
19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馬可尼是第一位將無線電通訊傳過大西洋的科學家,其後代於1974年成立馬可尼學會,頒發有“通訊界的諾貝爾獎”美稱的馬可尼獎(Marconi Prize),表彰在通訊研究表現卓越的科學家。馬可尼獎歷年獲獎者出了3位諾貝爾獎得主及6位圖靈獎得主,全球資訊網(www)的發明人及Google創辦人都曾獲頒此獎項。
為鼓勵全球28歲以下對量子通訊、機器學習、通信定位及5G等未來科技有重大貢獻的年輕學者,馬可尼學會進一步於2008年設立了青年學者獎,每年有4位得主。前幾年的得主多來自史丹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
馬可尼青年學者獎今年競爭激烈,最終僅選出3位獲獎者。黃敏祐在“學術評比”及“研究創新”皆名列第一,另兩位得獎者分別來自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及北京清華大學。◇
貝爾實驗室執行長凱奇(後排)與3位得主:黃敏祐(前排右起)、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瓦納拉辛哈斯瓦米及北京清華大學王碧釵。(清大提供)
責任編輯:尚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