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蘇東坡是中國五千年來最懂生活的人。林語堂贊其一生是「人生的盛宴」——在中國歷史上,還找不到誰的生活能比他更豐富精彩,還找不到誰能比他更善於發掘生活的快樂。
我們一直看重作為文學家的蘇東坡,而忽視了作為生活家的蘇東坡。但其實,作為生活家的蘇東坡更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因為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擁有發現快樂和製造快樂的能力。
人生緣何少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01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你知道《三字經》這句話說的是誰嗎?沒錯,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
發憤讀書的蘇洵給兩個兒子蘇軾、蘇轍提供了一個大寶藏——滿屋藏書。
蘇軾兩兄弟就這樣從書堆里泡大了。
1057年,20歲的蘇軾帶着弟弟進京趕考。
這一年科考的主考官是大文豪歐陽修,副主考官是宋詩「開山祖師」梅堯臣。
參加考試的學生有哪些,說出來嚇死人。除了蘇軾、蘇轍,還有張載、程顥、程頤、曾鞏、曾布、呂惠卿、章惇、王韶。這十人後來都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一屆科考,因此被稱為「千年科舉第一榜」。考完閱卷,梅堯臣拿着一張試卷手舞足蹈。
歐陽修接過一看,嘖嘖讚歎:「真是妙文啊!」
他提起筆,立即想把此卷圈為「第一」。
正要下筆,他忽起一念:「這肯定是我弟子曾鞏所寫,我若將他圈為第一,其他人必會覺得不公。」於是筆鋒一轉,將此卷定為「第二」。
哪知解封一看,此卷作者竟是蘇軾。
歐陽修立馬對蘇軾青眼以待。「把你舊日文章也找來我看看。」
一看,歐陽修更是驚讚不已:「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他覺得自己這個文壇領袖該退休了,以便讓蘇軾這個年輕人出人頭地。
1061年,朝廷舉行了一場制科考試。
何為制科考試?就是皇帝為直接選拔特優人才設置的考試製度。
這個考試那可比進士考試高大上多了,北宋南宋錄取的進士一共有4萬多人,但制科考試錄取了多少?只有41人。
要中榜,那比中六合彩特等獎還難。
制科考試設置分為一二三四五等。一等二等,要求太高,就是虛設。第三等實際就是最高等級。
北宋建國100多年來,也只有一個叫吳育的人考過一個第三次等。
這一年,蘇軾兩兄弟都參加了制科考試。
結果蘇軾得了第三等,蘇轍得了第四等。
宋仁宗高興壞了,連連感慨:「朕為子孫後代得了兩位清平宰相!」
很多人感慨:「我要有蘇軾的天賦就好了。」
他們以為蘇軾的成功全靠天賦,卻不知其成功更多源於後天的勤奮。
蘇軾晚年時曾對弟子王古說:「我每讀一部經典,都是從頭抄到尾。」
蘇軾被貶官黃州時,朋友朱載上去看他。
朱載上在客廳等了很久,蘇軾才出來。
「我剛才在做每天的功課,沒發覺你來了。」
朱載上問:「每天的功課是什麼?」
蘇軾回答:「抄《漢書》。」
朱載上驚問:「您還用得着抄書嗎?」
蘇軾回答:「這是我第三次抄《漢書》了。開始一段事抄三個字,後來一段事抄兩個字,現在一段事抄一個字。」
朱載上說:「把您抄的書給我看看呢?」
蘇軾立即取出一冊抄書給他。
朱載上雙眉緊皺,一點也看不明白。
蘇東坡說:「請您說一個字。」
朱載上就隨便挑了一個字,
蘇東坡立馬背出數百字,無一差錯。
那天回家後,朱載上對兒子朱新仲說:「比我們優秀的人還比我們更努力,我們有什麼資格不勤奮呢?」
02
北宋後期政壇最大的政治事件,就是黨爭——新黨和舊黨之爭。
新黨以王安石為首,要改革,要變法;舊黨以司馬光為首,要保守,要持舊。
兩派互不相讓,斗得你死我活。
而剛剛步入仕途的蘇軾呢,既不新也不舊,既不左也不右。
「我不站隊,我只看這事對老百姓好不好。」
新黨得勢,大力推進均輸法、青苗法等改革,急功冒進,引發諸多社會問題。
蘇軾站出來說:「這樣激進要不得,急易生亂……」
新黨就不爽了:「敢反對,我弄你。」
於是,蘇軾就被不斷貶謫流放。
舊黨得勢,便全盤否定改革,恢復舊制。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看到蘇軾以前被新黨打壓,舊黨就以為蘇軾是自己人,便讓他青雲直上,從八品升到正三品。
哪知蘇軾陞官後不但不感激涕零,反而站出來批評舊黨:「改革雖有弊端,但也有很多益處,不能全盤否定。」
舊黨不爽了:「竟敢幫新黨說話,我弄你。」
於是,蘇軾又被不斷貶謫流放。
在新舊兩黨的反覆得勢和失寵中,蘇軾總是顯得那麼不合時宜。
「新黨看他像舊黨,舊黨看他像新黨。」
左右不受待見,所以經常被「誤傷」。
從政40年,他竟被貶謫流放了33年。
最高時,他做過中央部長、皇帝秘書,最低時,他做過縣處級民兵副團長。
在那個時代,官員幾乎都會選擇站隊。不從「新」,就仗「舊」,以求飛黃騰達。
如果蘇軾也如此,本可以官拜宰相。
但他就是不:「我不看新舊,只就事論事。」
他從不違心地阿附於任何一方,「你做得好,我就點贊;做得不好,我就拍磚。」官可以不做,命也可以不要,但要我說違心話,臣妾做不到啊!
王國維說:「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屈子、淵明、子美,即屈原、陶潛、杜甫。
而這個子瞻,就是蘇軾。
不論「新」當政,還是「舊」臨朝,不管是仕途順達,還是逆境當道,蘇軾都始終保持着人格的超然獨立,不因「進」而流於逸樂,也不因「退」而短其氣節。
他是一位真正的君子。
03
1079年,42歲的蘇軾調任湖州知州。上任後,他例行公事,給皇上寫了一封感謝信《湖州謝表》。
「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
「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新黨看了這些話,不爽到極點,於是便四處收集蘇軾詩作,挑出一些他們認為隱含譏諷的句子,然後上書皇上:「蘇軾誹謗皇上,抨擊新法……」隨後新黨們紛紛上書,要求處死蘇軾。
神宗一聽:「蘇軾原來這麼壞啊!」便派人將蘇軾抓捕回京,下了大獄。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烏台詩案」。受此牽連的文人官員多達數百人。
驚聞皇帝要殺蘇軾,蘇粉們都坐不住了。
蘇軾這傢伙實在是太招人喜歡了。
有本宋朝人寫的筆記,叫《瓮牖閑評》。
《瓮牖閑評》記載了一些關於蘇粉的故事。
比如蘇軾任杭州通判時,同劉敞兄弟乘船游西湖。遊覽途中,一女子突然駕船追上來。此女子氣度嫻雅,容貌俊美。她懷抱琵琶,對着蘇軾深情唱到:「我年輕時超級仰慕君,一心就想嫁給君。可卻日日思君不見君,苦等渴盼多年後,以為今生沒機會見君了,才嫁為民妻。今天能見君一面,死也值了。」
不但女人喜歡蘇軾,男人也喜歡。北宋學者章元弼,娶了美女為妻。
婚後,美女發現丈夫老喜歡整夜讀蘇詩,便惱了:「你愛蘇軾勝過我,把我休了吧。」哪知道章元弼真的把她給休了。
不但平民士人喜歡蘇軾,皇帝也喜歡。
宋史有載:「神宗尤愛其文,宮中讀之,膳進忘良,稱為天下奇才。」
蘇粉們大聲疾呼:「蘇軾可殺不得啊!」
神宗本也是蘇粉,但他這次鐵了心了。
「蘇軾抨擊新法,朕要殺一儆百。」
這下,連退了休的三朝元老張方平都坐不住了:「蘇軾乃奇才,實在是殺不得啊!」
神宗不睬:「任何人都不能阻礙變法改革。」
蘇軾眼看就要命喪黃泉了,這時,他最大的粉絲曹太後站了出來。
曹太后叫來神宗,講了一個故事:「那一年,仁宗皇帝高興地對本宮說,今日我選了兩個宰相之才——蘇軾和蘇轍。我老了,用不着他們了,我要把他倆留給子孫們用。如今你不但不用蘇軾,還要殺他。你怎麼對得起死去的仁宗皇帝啊!」
神宗說:「那我就把他們都放了吧!」
曹太后說:「不必都,只放蘇軾一人就行。」
蘇軾就這樣得救了。
大難不死的他被神宗下放到湖北黃州,任職黃州團練副使,相當於黃州民兵副團長。
他「人生的盛宴」就從這裡開始了。
04
蘇軾帶着一家20多口來到黃州。
可副處級幹部,工資實在太低了。
「我沒法養活一大家子人啊。」於是他就去求見黃州太守徐君猷,「能不能幫我想個辦法。」
徐君猷剛好也是蘇軾的粉絲:「那我把東門土坡50畝荒地給你吧!」
蘇軾帶着一家人,開始了墾荒種糧大生產。
這片坡地雖然貧瘠,但足夠大,種上糧蔬,倒也勉強可解決一家溫飽。
蘇軾萬分感激這片城東門外的土坡,於是給自己取了一個名字——東坡居士。
一日,蘇東坡與友人劉倩叔共游南山。
友以蓼菜、新筍等野菜相待,蘇軾品嘗後,舉箸慨嘆:「人間有味是清歡。」
在經過仕途的起起落落後,蘇東坡終於悟得——人間有味是清歡。
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是對生活的超逸,不為名權利所困,只講究心靈的品味。
「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人這一生,與其羈絆於名韁利鎖,不如在心裡修籬種菊。
第二年三月初七,朋友勸蘇東坡:「這片地太貧瘠了,種什麼收成都不好。離這不遠的沙湖,有塊稻田要出售。賣得也不貴,你可以去買下來。」
蘇東坡覺得這建議不錯,便和朋友們欣然前往。
哪知走到半路,突然天降大雨。朋友們東奔西竄,狼狽地找地躲雨。
蘇東坡卻悠哉游哉,一邊走路一邊吟詩。
回家後,他就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把蘇東坡悟道「人間有味是清歡」後的超然,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拄竹杖穿芒鞋,誰怕啊?
我依然笑着,「一蓑煙雨任平生」。
回頭望望走過的路,雖然風雨蕭瑟,那又如何,我信步歸去,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一位哲人說過:「人的一生中有兩個生日,一個是自己誕生的日子,一個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
蘇軾就在黃州迎來了另一個生日——他真正理解了自己。
蘇軾就此死了,而另一個蘇東坡就此活了。
05
1082年,蘇東坡貶官黃州的第三年。
這年寒食節,下了一場很久的雨。
蘇東坡凝望着窗外淅淅瀝瀝的雨簾,
突然間有了寫字的衝動,於是研磨揮筆,寫下了著名的《寒食帖》。
這紙《寒食帖》,若論詩意才情,在蘇東坡三千多首詩詞中,實在是平平。但那起伏跌宕的書法意象,卻震撼千古。
這張帖,乍一看,字形並不漂亮,時大時小,時長時短,時寬時窄,時疏時密,似乎完全失去了書法所講究的規矩和法度。但隨意率真,恰恰是《寒食帖》的最大特點。
世人之書法皆追求俊挺華美,而蘇東坡在經歷幾番起起落落後,終於悟道「人間有味是清歡」,所以在藝術上再也不去追求什麼法度規矩,為文寫詩填詞作畫只強調個人心境的自然流露,
「我以我手寫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
「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快也。」
從此,他所有藝術門類都邁入超級大師境界。
這紙《寒食帖》,就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第二行書是顏真卿的《祭侄稿》。
不求法度不循規矩的蘇東坡,就此一舉成為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
在散文方面,他與歐陽修並稱「歐蘇」;
在詩歌方面,他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在詞作方面,他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在書法方面,他被尊為「宋四家」之首;
在繪畫方面,他是中國文人畫開創者之一。
詩、詞、文、書法、繪畫,樣樣皆是大師。
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而蘇東坡第一流的作品,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前後赤壁賦》《寒食帖》等等,大都是他被流放黃州之後的作品。
這恰恰應了那句話:真正偉大的藝術家,都是制訂規則的人,而不是遵從規則的人。
蘇東坡不求法度不循規矩,不求別人關注,只求自己舒服。所以為文寫詩作畫便如入無人之境,敢於用情放膽,葷素雅俗皆不避。
只為取悅自己的他,沒想到卻取悅了全中國。這就是蘇東坡的藝術哲學——在己體道。
人性都是相通的,真正屬於自己的,也屬於大家。
在己體道,其實也是成功之道:先要把握住自己,才能把握住別人。把握住了自己,也就把握住了別人。
06
蘇東坡被調往徐州做知州時,剛上任一個月,就遇到黃河泛濫。洪水洶湧而來,把徐州城團團圍住,徐州城就靠一座城牆把洪水擋在外面,城牆若一垮,全城百姓都會完蛋。
百姓人心惶惶,都準備四散逃亡。蘇東坡卻派人在城牆上搭了個草棚。
他不回家,就住進了這個草棚里。
「我都不怕,你們怕什麼呢?」
見市長如此無懼,民心就安定下來了。
民心一定,蘇東坡就帶領百姓搶修堤壩。
在城內修一條堤壩,從裡面托住城牆。修了一月,洪水還是不退,老百姓都累癱了。蘇東坡便跑去向城內禁軍求援。禁軍本來只聽皇帝號令,地方官無權調動。
但禁軍頭領看到渾身泥漿、面容憔悴的蘇東坡,眼睛頓時濕了:「文官尚如此,我這個武官豈能為了保命而誤蒼生。」他立命禁軍跟隨蘇軾搶修堤壩。堤壩修好了,老百姓的生命和財產保住了。
80多天後,洪水退去。蘇東坡卻毫不停息,帶領百姓在城外大修水利。
北宋時,黃河泛濫周期大概是四五十年。
洪水退了,蘇東坡本可以完全不管了,因為他的任期內不可能出現第二場洪水,但他依然大修水利,他不追求任期效益,只求為老百姓多干幾件實事。
很多官員一遭貶謫一受打擊就自暴自棄,但蘇東坡不,無論遭遇什麼不公平對待,他都始終堅守一個原則:以出世的態度干入世的事業。
他有句名言——「勝固欣然,敗亦可喜。」
凡事儘力而為,而後順其自然。
所以每到一個地方任職,他都活得像雷鋒。
流放杭州,他疏浚西湖,修建了西湖十景之一的「蘇堤春曉」。
流放惠州,他改善民生,設計了廣州最早的自來水供水系統。
流放黃州,他大興慈善,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孤兒院。
…………
真可謂「蘇軾流放三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蘇東坡每每離開此地、調任彼地時,當地老百姓便夾道相送,涕淚橫流。
蘇東坡實在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好公僕。
他的工作哲學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以出世的態度干入世的事業。
就是「凡事儘力而為,而後順其自然」,成了,固然值得欣喜;敗了,我也坦然無愧。
07
62歲時,蘇東坡被貶謫到海南儋州。當時的海南,是徹徹底底的蠻荒之地。
「食無肉,病無葯,居無室,出無友……」
流放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
但蘇東坡硬是把這個蠻荒之地變成了「詩和遠方」。
沒有好吃的東西,他就開發了牡蠣。
他給三兒子寫信說:「牡蠣這玩意太好吃了,千萬不能讓朝里士大夫知道哦,他們知道了一定要爭着來海南,那我就沒得吃了。」
沒有朋友陪我玩,那我就自己找樂子。
怎麼找?他居然辦起學堂,教起了書。
培養出了海南歷史上第一位舉人——姜唐佐,第一位進士——符確。
蘇東坡就是這麼逗逼。
1094年,蘇東坡被流放到瘴氣橫行的惠州。
朋友們紛紛寫信來安慰他。
他卻回信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要我低頭,門也沒有。
蘇東坡就是這麼逗逼。
沒錯,蘇東坡的處世哲學就是:我要做一個大逗逼。
怎樣做一個大逗逼?
那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在貶謫流放中,他開啟了一個個逗逼模式。
他有多逗逼,我們隨便舉兩例。
流放黃州時,蘇東坡酒癮犯了。
當時政府是不允許私人釀酒的。
「但蘇東坡酒蟲蠢動,就偷偷釀了酒。」
不料釀酒之事很快就被衙門知道了。
官員責怪:「你怎麼不聽話啊?」
蘇東坡回答:「余欲聽之,而口不可。」
我腦子已經決定聽話了,但我的嘴不聽啊。
私自釀酒且不說,他還嫌沒有菜下酒。
聽說一小青年家的耕牛生了重病,
便鼓動說:「死了只能賤賣,不如早殺貴賣。」
小青年真把牛給宰了,給他送了一大塊來。
老蘇就邀約一大幫狐朋狗友,在東坡上搞起了一個大party,點篝火,烤牛肉,喝私酒,不亦快哉。最後把禁酒官員都吸引來了,大醉而歸。
還有一次,老蘇喝酒後回家太晚。到家已是三更,家裡小童早已酣睡。蘇東坡敲了幾次門,小童都沒回應。他只好跑去江邊聽了一夜潺潺水聲。
第二天,他回家就寫了那首著名的《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寫完此詞後,他立馬想到了一個惡作劇,趕緊讓小童把這首詞送到城裡去傳閱。
太守拿到這詞一看,立馬嚇壞了。
「江海寄餘生,這不是要跑路的節奏嗎?蘇軾要是跑了,我的烏紗帽可就難保了。」
他趕緊跳上馬,直奔東坡住所。
到了住所一看,發現老蘇正鼾聲如雷。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生活。」
這句話,簡直就是為蘇東坡量身定做的。
他的處世哲學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我要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大的快樂。」
於是,他活成了宋朝最偉大的大逗逼。
08
1061年,年輕的蘇軾結識了章惇。兩人結為好友,一起同游黑水谷。並在石壁上刻下:「章惇蘇軾到此一游。」
但後來章惇站隊新黨,從此遠了蘇軾。後來舊黨得勢,他就被流放了數年。
後來新黨再得勢,章惇官拜相位。重新得寵的他便展開了瘋狂報復。
昔日老友蘇東坡也成了他的嫉恨對象。他一腳就把蘇東坡踢到了嶺南惠州。
人人都覺嶺南苦,蘇東坡卻活得逍遙,「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老蘇之詩傳到京城,章惇一看就惱了:「你活得挺滋潤嘛,那我把你踢到海南。」
於是老蘇就被流放到了蠻荒之地儋州。1100年,宋欽宗趙桓繼位後,立即廢了章惇,並派人讓蘇東坡返京。
朝野上下一致認為老蘇必定官拜宰相。
老蘇才走到洪州,章惇之子就送來了書信:「懇求坡老為相之後放過我父子倆。」
蘇東坡回信說:「軾與丞相定交四十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故無所增損也。」
老蘇有句名言:「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他理解別人的慾望,理解別人的局限,
知道世界喜歡在荒誕里鬧成個興高采烈的樣子,所以他從不把別人的荒唐看得太重。
這就是蘇東坡的社交哲學:知世故而不世故。
這個「知世故而不世故」由兩部分組成:一半是「人情世故要看透」,看透人性,寬恕人性;一半是「赤子之心不可丟」,永遠以赤子之心待人。
章惇以為蘇軾會如何,哪知他根本不掛懷。因為懷抱赤子之心,他永遠寬恕。
一次,老蘇跑去貧民朋友老劉家玩,老劉正在做糕餅,蘇東坡拿起就吃,覺得又酥又脆,問:「這餅叫啥名啊?」
老劉說:「還沒名呢。」
老蘇也不管人家,馬上說:「那就叫『為甚酥』(為什麼酥)吧。」
一次,老蘇跑去貧民朋友老潘家喝酒,覺得味酸,也不管人家,就說:「你這肯定是做醋放錯了水吧?這酒乾脆就叫『錯著水』(放錯水)吧。」
因為懷抱赤子之心,他便如此率真。
老蘇和名僧佛印是好朋友。
有一次,他寫信給佛印說:
「我已修鍊到八風吹不動,不貪婪,不嫉妒,不生氣。」
佛印回信寫了兩字:「放屁。」
老蘇氣得半死,立馬過江找佛印理論。
佛印說了一句:「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老蘇馬上就懂了,樂得哈哈大笑:
「我的修行還真是如放屁啊!」
因為懷抱赤子之心,他便如此性情。
老蘇有位畫家朋友叫文與可,特別擅長畫竹,有「墨竹大師」之稱。「胸有成竹」這個成語說的就是他。
一次,老蘇寫信威脅文與可說:「你不給我畫竹的話,我就到處去亂畫,並在畫上寫上你的名字。」
文與可也極好玩,他給老蘇寫信說:「我給很多人說了,你畫竹很厲害,但要想得你的畫,得用做襪子的布料來換。」
兩人經常互開玩笑,不亦樂乎。
後文與可去世,他大哭了五天。
差點把一雙眼睛都哭瞎了。
因為懷抱赤子之心,他便如此深情。
因為寬恕、率真、性情,老蘇贏得了朋友遍天下。
無論被流放到哪裡,都有許多朋友來看望他。
他有一個朋友叫馬夢得。
這個馬夢得太喜歡老蘇了。
老蘇被流放後,他便辭官不做了。
老蘇被貶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
這一跟就是二十年。
老蘇還有一位朋友叫巢谷。
老蘇入朝當官風光時,他從不想見面沾光。
老蘇被貶黃州後,他卻飄然而至,全心全意地來做東坡孩子的私塾老師。
無論被流放到哪裡,老蘇都這樣被朋友們寵愛着。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
很多人都想問老蘇知交遍天下的秘訣。
其實就是那七個字:知世故而不世故。
人情世故要看透,赤子之心不可丟。
09
老蘇被貶黃州時,寫過一篇《豬肉頌》: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辰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篇《豬肉頌》,其實就是「東坡肉」的烹飪方法。
北宋時,達官貴人一般只吃羊肉不吃豬肉。
老蘇被貶黃州,囊中羞澀,買不起羊肉。
他這個好吃狗,哪能天天吃素啊!
於是就打起了賤如泥的豬肉的主意。
經過反覆實驗,他終於發明了「東坡肉」:「慢著火,少著水,火侯足時它自美。」這句話後來也成了做紅燒肉的最高理論指導。
老蘇是北宋著名的美食實驗家。
他一生發明了東坡肉、東坡魚、東坡羹等60多道著名菜肴。
這也是他的生活哲學:審美地生活。
美學家張世英說:「人生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
所謂審美境界,就是要活得美,活得有意思。
「人活着的意義在於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實用太沒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義。」
這就是蘇東坡的生活哲學。
於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釀酒師。
每每流放某地,他便就地取材。
自釀美酒,款待朋友。
流放密州時,他用土米釀酒。
流放黃州時,他用黃豆釀酒。
…………
他一生中釀過米酒、蜜酒、桂酒、真一酒、天門冬酒、萬家春酒、羅浮春酒、酴醿酒等多種酒品。
還撰寫了《東坡酒經》一文。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對宋朝酒品創新作出了突出貢獻。」
因為酒,他留下了無數詩篇。
比如那首著名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於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茶藝師。
老蘇有句名言:「從來佳茗似佳人。」
好茶似佳人,所以必須認真對待。
他專註烹茶,留下了許多茶道聖經,比如他在《試院煎茶》詩中說:
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
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
銀瓶瀉湯誇第二,未識古人煎水意。
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新泉。
他與名相司馬光的「墨茶之辯」,
更是被譽為茶道中的「千古真經」。
於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旅遊家。
老蘇被貶黃州,窮得吃不起飯了。但依然窮中作樂,四處尋山玩水。
那天晚上,月光皎潔,他約了幾個朋友就去遊覽赤壁。泛舟江上,想起赤壁之戰場景,便揮毫寫下了著名的《赤壁賦》,還有那篇宋詞中的千古絕唱《念奴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東坡還是北宋最有名的段子手、瑜伽修行者……
他擁有的頭銜實在是太多了。
他真的把生活活成了「詩和遠方」。
傑克·倫敦說:「人應該生活,而不僅僅是生存。」
這句話也是像為蘇東坡量身定做的。
審美的人生不容將就,即便坐銷歲月於幽憂困菀之下,也要儘可能保留審美的人生態度和精緻的生活藝術,活出人的樣子。
世俗越粗糙,越需要審美地生活——這就是蘇東坡的生活哲學。
10
心理學大師羅傑斯說:「人生最重要的,是擁有製造快樂的能力。」
製造快樂的能力來自於三個方面:
- 放下過去的能力;
- 面對現實的能力;
- 享受當下的能力。
而在這三方面,蘇東坡都是絕頂高手。
所以蘇東坡成了中國五千年來最懂生活的人。
他是一位值得我們終身學習的偉大生活家。
蘇東坡之於我們的意義,是他對生命經驗深度和廣度的開拓,是他對日常生活永不衰減的熱情和想象力。
學習他的生命哲學,可得「清歡」;
學習他的藝術哲學,可得「境界」;
學習他的工作哲學,可得「欣然」;
學習他的處世哲學,可得「逗逼」;
學習他的交往哲學,可得「天真」;
學習他的生活哲學,可得「趣味」。
人生緣何少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