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3 10:55:36交通銀行產業工會

八國聯軍壓境 金融業生態丕變 外銀併購國銀掀風潮 打破合作模式

2006-11-27╱經濟日報╱第04版╱金融新聞╱記者林巧雁、邱金蘭∕台北報導
英商渣打併購竹商銀,成為國際級銀行併購國內金融機構首例,接著還有花旗銀行與華僑銀行洽談併購等案例,外商銀行進入台灣金融市場是否掀起「八國聯軍」的風潮,對本國金融業勢將產生重大質變。

渣打買下竹商銀為國內金融市場投下震撼彈,對有意求售的金融機構,可望抬高賣價,但對還要繼續經營的金融機構來說,卻造成更大的威脅。由於外銀直接買下本國銀,打破過去外銀與國銀合作模式,國銀將直接面臨價格競爭壓力。為因應新情勢,金管會正密切觀察外銀併購後市場變化,並分析應對策略。

國銀空間愈來愈小
金融業者指出,渣打願出高價買竹商銀,最大的策略可能在於接收竹商銀的台商客戶,以後這些台商客戶在大陸市場的資金等金融服務需求,將可以透過渣打銀行在大陸分行提供。

由於本國銀行還不能到大陸設立分行,這是竹商銀及其他國銀無法單獨提供的服務,因此,渣打是看中兩岸金融限制下的機會。在2008年前,兩岸限制是看不到解套機會,在未來二、三年的空窗期下,勢必還會吸引更多的外銀,以類似的模式併購本國銀行。

台灣的產業雖外移,但仍在大中華市場區域內移動,對外銀來說,取得這些台商客戶後,可以服務的市場平台也就愈大。而且在兩岸金融業務遲遲無法邁開大步情勢下,受限制的是本國銀行,不是外商銀行,國銀的空間也就愈來愈小。

外銀看中財富管理
不少國內金融業者開始憂心,一家金融機構高層說,外銀不受兩岸等政治因素限制,國銀卻被卡死,渣打併竹商銀案,讓大家壓力更大,商機將繼續流失,而且不止銀行業,連證券業也跟著緊張。

金管會官員表示,渣打看中竹商銀的絕對不是只有企金部分,還有這些客戶群背後帶來的龐大財富管理商機,「以後倫敦的商品就可以直接賣到台灣。」

不止本國銀行可能面臨價格競爭壓力,就連花旗、?豐及荷銀等幾家在台排名前幾大的外銀,也會感受到壓力。

像是?豐銀行正在與遠東銀行洽談,為化解雙方談判僵局,已提出一年分三期購買遠銀60%股權的讓步構想,現在就等遠東銀點頭。據了解,?豐可接受的價格不超過每股淨值比2.5倍。
購買股權比例與價格息息相關,竹商銀賣的高價格包含了百分百掌控權的溢價,?豐若只買60%的股權,當然在價格上可以有再降低的空間。

  金管會發言人張秀蓮表示,到目前為止,金管會政策上仍鼓勵外銀來併購國內金融機構,但對於渣打併竹商銀引發的效應及憂慮,金管會也開始注意,並密切觀察外銀大舉併購對國內金融市場的影響與變化。

張秀蓮也說,在這種外銀併購壓力下,一些小型的銀行會面臨更大的生存力,會趁機賣掉。

台灣成為登陸跳板
不過,荷商安智銀行(ING Bank)台灣區總裁梁敬思說,雖然很多外資對台灣有興趣,但是否真正會take action(行動)很難說。

大部分外資認為台灣的銀行價格過高,富邦證券總經理張果軍就明言未來很難看到竹商銀的好價格。不過,淡馬錫控股北亞及大中華區總經理陳聖德認為,台灣好的銀行價值被低估,壞的銀行價值被高估,好銀行還是有可能會以好價錢賣出。

他指出,外商銀思考買台灣的銀行,主要基於兩大考量,一是分行通路,另一則是希望藉由台灣的人才進攻大陸。

原本外銀好不容易等待這波消費金融風暴讓本國銀大老闆考慮釋出經營權,現在卻因竹商銀效應而自抬身價,喊出的價格貴得離譜,有的甚至喊到股價淨值比的五倍,讓外銀買不下手。

梁敬思表示,本國銀行將價格炒高對併購沒有好處,最後可能錯失好東家,非常可惜。因為外商銀不一定要在台灣買分行,台灣買不到合理價格,可以到南韓、中國、菲律賓或是香港去買,台灣並不是外銀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