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8 22:52:07阿威

甲種胎兒蛋白(AFP)─ 肝癌篩檢常用指標

甲種胎兒蛋白(AFP)─ 肝癌篩檢常用指標

 

王先生在例行身體健康檢查中,被告知血清中的甲種胎兒蛋白值過高,醫師建議他進一步接受影像學檢查,釐清是否罹患肝癌,不過,這項訊息已讓他忐忑不安,究竟甲種胎兒蛋白值過高,代表的是什麼意義呢?

胎兒蛋白是包含數種不同的蛋白質,其中甲種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簡稱AFP)可當成檢驗肝癌的一種腫瘤指標,臨床上我們常常簡稱為胎兒蛋白。血清中胎兒蛋白值較高的人,罹患肝癌的機會比較高,但甲種胎兒蛋白本身並非確定診斷的依據,尚須參考其他檢查。

 

胎兒蛋白值異常怎麼辦?

一般來說,肝癌可經由血清、影像學與組織病理學等檢查來診斷。所謂血清檢查,對民眾而言,其實就是一項抽血檢查,檢驗人員抽血檢驗民眾血清中的胎兒蛋白值,當做篩檢肝癌的一種方法。

以台大醫院為例,若受檢者血清中胎兒蛋白值高於20ng/ml,在統計上其罹患肝癌的可能性也較高,醫師通常會依病人的狀況,安排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甚至安排肝臟腫瘤切片檢驗,以利協助確認受檢者是否罹患肝癌。

 

胎兒蛋白高 不代表必有肝癌

根據一項許金川教授在民國74年的研究指出,肝癌小於5公分的病人,僅有53.8%血清中的胎兒蛋白值是過高的(高於20ng/ml),這代表胎兒蛋白值不高不一定沒有罹患肝癌。

另一項美國研究則顯示,當血清中胎兒蛋白值高於200ng/ml時,99.4%是肝癌患者,這代表胎兒蛋白值愈高,罹患肝癌機率也愈大

除部分肝癌,會造成血清中胎兒蛋白值升高外,肝臟發炎、懷孕或罹患睪丸癌、卵巢癌等生殖細胞癌時,有時也會分泌較多的胎兒蛋白,因此,民眾在得知血清中胎兒蛋白值過高時,最重要的步驟是遵從醫囑,完成後續檢查、釐清病因。

 

篩檢早期肝癌 準確度有限

早期肝癌幾乎沒有症狀,以抽血來驗血清中胎兒蛋白值,是一種快速篩檢肝癌方式,約13天就可得知結果。但它的缺點如上所述,就是不夠精準、敏感,高於20ng/ml,不代表罹患肝癌,低於20ng/ml以下,也不代表沒有肝癌,只能當成參考,目的在篩檢出部分肝癌危險族群。

因此,許多醫生在進行肝癌篩檢時,除對患者進行血清檢驗外,還會輔以腹部超音波檢查,讓兩者相輔相成,提高診斷肝癌的機會。

超音波檢查可能出現的盲點,是對於部分體積較小或位於不易掃瞄到的死角的肝腫瘤,有時不易查覺,所以才須與血清檢驗相互使用,一旦發現兩項檢查都出現異常現象,代表受檢者罹患肝癌機會更高,通常會被建議做更精細檢查。

 

高危險群應定期檢查胎兒蛋白

那些人需要定期抽血檢驗胎兒蛋白值呢?簡單而言,就是指肝癌的高危險族群,比如說B型肝炎帶原者、C型肝炎感染者、肝硬化患者,建議在每612個月的肝炎定期追蹤時予以檢驗,而家族中具有肝癌病史者,或是本身已出現不適症狀者,都應適時就醫,評估是否進行檢驗

早期發現肝癌,通常能有較好的預後,臨床上藉由出現腹痛、黃疸、體重減輕等症狀,而被診斷出罹患肝癌者,癌症分期通常較晚,癒後普遍不好,多數活不過6個月,因此,高危險族群定期追蹤有其必要性。

 

保肝第一步 了解有無BC肝炎

歷年來肝癌高居國內男性癌症死因第1位,每年死於肝病的1萬多名國人中,大約有7成是B型肝炎引起,另2成是C型肝炎所引起,但是根據本會先前所做過的調查,卻有約6成的B肝帶原者,與近9成的C肝感染者,不知道自己罹患肝炎,錯失定期就醫追蹤的機會。

建議民眾,想保肝,要先了解自己是否為BC肝帶原者,這可透過本會不定期舉辦的肝炎篩檢活動,或自行至醫療院所檢驗。進行血清胎兒蛋白值檢查時,民眾無須禁食,只須抽血即可。

一旦發現已是B型、C型肝炎帶原者,則應遵從醫囑,定期追蹤檢查,目前全民健保對B、C型肝炎帶原者定期追蹤所做的血清胎兒蛋白檢驗是有給付的,可初步篩檢出部分肝癌

 

http://fms.cto.doh.gov.tw/LMSRepository/Epaper//93/index.htm

2H2D 2020-01-13 07:12:47

讚~~~~!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