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3 08:03:06中醫藥聯盟.黃顯昌

糖尿病,它是怎麼來的?

問:糖尿病是一種真普遍的疾病,它是怎麼來的,那要如何自保呢?

中醫藥聯盟.黃老師   答:糖尿病就是現代醫學所稱的免疫系統及新陳代謝問題。有先天性與後天性兩種..中醫稱為(三消症或消渴症)。後天性糖尿病的產生與生活習慣與作息,飲食,有直接關係,這些點點滴滴,逐漸累積,偷偷地進行,將會影響人體臟腑功能失調,導致血糖過高。


中醫名言:《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為不正常的生活,使人免疫力下降,內臟機能衰退,甚至被抑制,病毒最容易入侵,引發各種病變。


糖尿病是一種免疫失調引發的新陳代謝疾病,其實吃西藥只能暫時控制。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且長期吃會導致更多副作用,跟併發症。民以食爲天,每天都得吃飯。而飲食對糖尿病又有直接的影響,所以控制飲食,對糖尿病治療十分重要。中醫學認爲:消渴多因嗜酒厚味,損傷脾胃,運化失職,消穀耗津,縱欲傷陰,而導致陰虛燥熱,發爲本病。如《黃帝內經》曰:“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爲消渴”。


《景岳全書》曰:“消渴病,其爲病之肇端,皆膏梁肥甘之變,酒色勞傷之過,皆富貴人病之,而貧賤者少有也。<膏梁肥甘>就是吃太好。肥胖者、生活富裕者,多患此病,古時候多是員外.老爺,現代人個個皆是,而且已經年輕化,不是老人的專利,這與現代醫學認識糖尿病的病因相一致。血糖的高低,因胰島素的分泌與進食物的多少和質量密切相關,因而飲食療法,是各型糖尿病治療的基礎,無論何種類型的糖尿病,病情輕重或有無併發症、採用何種藥物治療,都應該嚴格進行和長期堅持飲食控制。


血糖高,最主要原因,是肝功能出現異常,我們人體每天攝取的澱粉食物,都會經過腸胃消化道分解吸收,將養分送到肝做肝醣的轉換機制,再將過多的醣儲存於肝臟,當人體需要熱能養份時,肝醣會再轉換為葡萄糖供給人體所需,最後再將廢棄物送往腎臟排出體外。如果太過勞累、飲食不正常、壓力太高之下,都會造成肝的負擔過大,就會傷肝而導致肝醣轉換機制異常而無法正常儲存,這時候過多的醣就會滲出流進血液,造成血糖偏高,如果做血液常規發現血醣高,先不必緊張,也不一定要立刻大量服用降血糖藥物,最重要的是要改善生活作息跟飲食,肥胖者要少吃多運動,先實施減肥,不能熬夜,然後找到有效適合自己的中醫複方去修補肝功能,這樣就可以避免罹患糖尿病。因為熬夜最傷肝,吃太好運動少,營養過剩。但是許多醫生,發現血糖值飆高,都會直接誤判為糖尿病,終身服藥,而且服用降血糖或降血壓藥物都無法獲得機能上的實質改善,跟貧血病患一樣,只是看著數據一下子上來,一下子下來,酸痛麻、易疲勞、手腳冰冷、心悸、頭暈目眩依然存在,男性糖尿病患者更會出現性功能障礙。請記住"發現血糖高一定要立刻找到真正有效的中醫修補肝臟。


糖尿病的病因病理:


1.飲食不節,損傷脾胃,運化失職,蘊成內熱化燥,傷津而發為消渴。內傷情志,長期精神刺激,氣機鬱結,久鬱化火,灼傷陰精而成消渴。


2.勞損,腎虛傷精。腎虛則固攝無權,精傷則氣不化水,故小便多而為消渴。精傷亦致陰傷,陰虛則火旺。


3.肺燥陰虛,津液失於輸佈。則口乾舌燥。煩渴多飲。則為上消。症見:口乾舌燥,隨飲隨渴,尿量頻多,舌紅少津,苔薄黃而乾,脈數。


4.胃熱熾盛,則腐熟水穀力強,而多食易飢,則為中消。症見:口渴尿黃,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脈滑數有力。


5.腎虛精虧,無以約束小便,則尿頻,多有脂膏,是為下消。症見:尿濁如膏,口乾唇燥,皮膚乾燥脫屑,搔癢。舌紅少苔,脈數。【三多】多飲、多食、多尿可互相出現。遷沿日久燥熱耗陰可致陰陽兩虛。

以上摘自拙著<傳家醫藥驗方>著作權屬於本人所有,拷貝PO,應經本人同意。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