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炮製之方法
稜軸土人蔘.
中草藥加工,就是我們所謂的“中草藥炮製“。中草藥炮製的方法,自古至今,累積前人及現代的經驗,大概可簡單分為下列幾大類:
(一) 修製:包括中草藥的純淨處理、粉碎處理及切製處理。
1.純淨處理:常見的挑、揀、篩、刮等方法,是我們常用來除去中藥材中雜質與非藥用部份的方法。例如:挑揀除去決明子中所參雜的小石塊,刮去肉桂的粗皮等。
2.粉碎處理:用搗、碾等方法將中藥粉碎,例如將龍骨、牡蠣、搗成粉末等。
3.切製處理:中草藥材為了製成一定規格,美觀、方便貯存、調劑,或使藥材中的有效成份容易釋出,常會利用切製方法將中草藥切薄片(例如:天麻)、切斜片(例如:黃耆)、切圓片(例如:白芍)、切絲(例如:桑白皮)、切塊(例如:茯苓)等。
(二) 水製:就是中藥材中加入水或是其他的液體輔料來處理,主要是用來清潔、軟化藥物,或是調整藥性。常用的方有潤、漂、泡、浸、洗、水飛等。
1.潤(又稱悶):在不使藥效減低的情形下,利用清水或其他輔料來潤透藥材使藥材軟化,便於切製的方法,例如:潤甘草、潤黃耆等。
2.漂:將藥材放入清水或是其他的輔料中浸漬一段時間並反覆更換,藉以去除藥材中的腥味、鹽份或毒性成份的方法,例如:明礬漂半夏等。
3.水飛:不溶於水的藥材粉碎後,在研鉢內加水一起研磨,利用水的沈降性質,將懸浮液倒出,再加水繼續研磨,倒出,經過濾後,最後乾燥,即可得到極細的粉末。利用此方法可得到細粉又可避免粉末損失,常用於礦物質藥材,例如:水飛爐甘石、磁石、代赭石等。
(三) 火製
1.炒:有不同程度的清炒法(不加入任何輔料的炒法),例如:炒黃、炒焦、炒炭。加入不同固體輔料(例如:紅土、麩皮、米等)改變藥物性質的炒法,例如:紅土炒白朮等。
2.炙:加入液體輔料拌炒藥材,可藉由加入輔料來改變藥材的性質,常用的輔料有蜜、酒、醋、鹽水等,例如蜜製甘草 (可增加補中益氣的作用)等。
3.煅:利用高溫加熱的方式,使藥材的質地鬆脆,易於粉碎,多在礦物藥或貝殼類藥上使用,例如:煅牡蠣、自然銅等。
4.煨:以濕紙或濕麵粉將藥材包起來,放在爐內加熱至焦黑,可用來減輕藥物的烈性、副作用。例如:煨木香等。
(四) 水火共製:利用此方法,可減低藥材的毒性,或增加效用。
1.煮:將藥材與水或其他的液體輔料共同加熱的方法,例如:醋煮芫花等。
2.蒸:以水蒸氣或隔水加熱藥材的方法,例如:酒蒸大黃等。
3.淬:將藥材煅燒紅後迅速放入水或液體輔料中,使藥材變酥脆,例如鹽淬龍骨、自然銅等。
4.燀:將藥材迅速放入沸水中,再立即取出,常用在種子類藥材去皮的方法,例如:燀杏仁等。
(五) 其他製法:中草藥的炮製方法有許多,除了上述的方法外,還有發酵法(如神麴、酵素)、製霜法(柿霜)、苦瓜霜等。
中藥有效成分溶劑:
1.水溶法H2O(如水煮、泡熱開水)
2.油脂(動物油如豬油;植物油如胡麻油;沙拉油)
3.醇(酒精alcohol)(如藥酒,酒酊,藥洗)
4.水油共溶(如炒菜)
5.水油醇共溶(如燉雞,燉補,藥膳)
6.醚(石油化工)。大家都知道茄紅素、胡蘿蔔素. Vit-A、D、E是油溶性,所以吃番茄,以煮過最好。
明、嘉靖年間、陳嘉謨《本草蒙筌》:「酒製升提,姜製發散,入鹽走腎而軟堅,用醋製引入肝而止痛,童便製除劣性而下降,米泔製去燥性而和中,乳製潤枯生血,蜜製甘緩益元,陳壁土製……以補中焦,麥麩皮製抑酷性,勿傷上膈,烏豆湯、甘草湯漬曝,並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豬脂油塗燒,鹹滲骨容易脆斷……」
回首頁中醫藥聯盟.中醫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