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2 23:04:37北明

中藥課─101.0910─2

  生地(甘、苦、寒)
  • 入心、肝、腎
  • 功效:清熱涼血、生津養陰
  • 主治:

一、熱入營血(實證):發燒、口乾舌燥、皮膚斑疹

二、陰虛火旺(虛證):口乾舌燥,潮紅潮熱、五心煩熱、心煩失眠

三、皮膚過敏:紅疹、搔癢、紫斑

四、出血:如月經量多、崩漏、吐血、咳血、便血

  • 地黃炭──止血強

************************************************************

生地黃(大瀉火)

性味:甘苦大寒

功用與入經:

一、入心腎,瀉丙火。

(小腸為丙火,心與小腸相表裡,導赤散與木通同用。)

二、清燥金(胃、大腸火)

三、消瘀通經,平諸血逆。

主治:

一、治吐衂崩中。

(一)唾血者,血隨唾出。

(二)咯血者,隨痰咯出。或帶血絲,出腎經及肺經。自兩脇逆上,吐出者屬肝。

(三)衂血者,血溢於腦,從鼻中而出。

(四)欬血者,欬出,痰內有血,並屬肺經。

(五)吐出、嘔出盛成碗者,屬胃經。

(六)經漏不止曰崩,血熱則妄行,宜以此涼之。虛人忌用,用乾地黃可也。

二、傷寒陽強,痘證大熱。

(痘症用之甚多,本草未載。)

注意:多服損胃。

用法:

一、生掘鮮者,捣汁飲之 。

二、或用酒製,則不傷胃。

其他:生則寒,乾則涼,熟則溫。

(故分為三條以便施用。近日都用浙產長細者為鮮生地。)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