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31 11:55:13joanne huang

蹲不下、關節疼痛 當心髖關節病變

台灣每年約有4萬人因髖關節病變,置換人工髖關節。醫師提醒,肥胖、從事粗重工作、曾骨折、有家族史、年長者、類風濕性關節炎者都是髖關節病變的好發族群,一旦感覺蹲不下去,甚至產生疼痛感,就需考慮動手術。

髖關節是人體站立或行動時支撐人體重量的主要關節,由股骨頭和髖臼、軟骨、滑液膜及纖維囊組成。台大醫院骨科主任楊榮森表示,髖關節是人體中較大的關節之一,跑步、做體操時都需用到。若因病變難以進行正常活動,病患首先採取保守治療(如:用藥、 髖關節退化復健),無效時才置換人工髖關節。

人工髖關節如何選?食藥署醫粧組科長葉旭輝表示,人工髖關節的材質分為金屬、部分塑膠及陶瓷。金屬髖關節耐磨、活動度大,但不適合難以代謝金屬離子的腎功能不佳者,適用骨質佳、運動量大的年輕人;部分塑膠髖關節承受力較輕,較適合65歲以上的老人;陶瓷髖關節耐磨、人體相容性高、容易破裂,適合有先天性髖臼問題者。

楊榮森提醒民眾,若需保養髖關節,可適度減重,避免關節壓力過大造成髖關節勞損退化。飲食上,應避免高脂肪食物,以免影響代謝。另一方面,應保持運動習慣,但置換過膝關節者,應避免瑜珈、登山等運動,及翹二郎腿。

食藥署提醒民眾,人工髖關節復健屬於中、高風險醫療器材,須經審查產品之安全性及效能,才可取得上市許可證。民眾如需進行手術,務必選擇經衛福部核准的產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前,與骨科醫師充分溝通。

來源: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