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4 07:37:17何方

Women series-- Feminine analyzing

 



K:

若將「女性」(or something else)理解為單一、固定的概念,都將致使對其複雜的構成成份進行分析排除在外。

E: 

Feminine is not a single, immobile concept. Neither is it to be analyzed. 

K:

Indeed, it is not to be analyzed, but 

作為「性屬」的女性概念,卻似乎是由女性主義者率先提出的。

E:

「性屬」?

K:

「性屬」(gender)是性別研究中一個基本的概念,之所以翻譯成「性屬」而非以往所用的「性別」,是因為性別的差異不再是以往簡單地認為是是生物學上的結果,更多地是社會、文化,甚至是意識形態、語言的建構。

 E:

最具啟發性的當然是Simone de Beauvoir 的<The Second Sex>,她從各個不同的領域去"分析"女性之所以為女性的原因,得到其著名的結論:女人不是天生的,乃是後天造成的。

而女性之複雜成份表現為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存在主義女性主義、社會主義女性主義、馬克斯主義女性主義、精神分析女性主義、生態女性主義......,彼此之間的主張甚至南轅北轍,有人打趣說有一百個女人就有一百種女性主義,照這樣推論下去,是否可以說每一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的存在提出一種主張,不管他是男人或女人。

女性主義者之所以要分析是為了讓男性瞭解她們,並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她們,"分析"不是她們的目的(充其量只能得到一個冷冷的、客觀的認知),最終是要有溫度的、好好的相處,你見過男人也這麼大張旗鼓的去分析男性之所以為男性的原因嗎?
 
 K:
 
許多年前還真的為了因應女性主義的不斷推陳出新,曾經出現過所謂的「男性學」,但可能是因為知識的權力自古以來就掌握在男性的手上,要將「男性」作為一個「性屬」的概念來分析(販賣),似乎沒有什麼市場,最後似乎就只好無疾而終。

但以「男性」作為「對象」(object)的主題(subject)真的沒什麼好說嗎?倒也不盡然,只是相對於「政治正確」的男性霸權,男性的「非性屬」議題被納入了「種族」、「階級」等等的範疇之內;相對於「陽具欣羨」的男性「性屬」議題,則被納入了「閹割焦慮」、「同(雙)性戀」、「變裝癖」等等的議題之中。

依此,「男性學」在不成立的同時,似乎又證明了男性文化霸權的普遍性與統治地位,而這就要靠女性(主義者)來批判了!
 
E
 
突然覺得女性好偉大! 天將降大任於女性(主義者)也, 男人全靠女人來拯救了! ^^
為什麼男性不能批判呢? 是因為身為政治上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就「政治正確」的不方便批判了嗎?
 
K:
 
並不是男性不能批判,而是男性的批判早散見於從古自今、無所不在的論述之中,唯有再藉由女性的觀點(如西蒙‧波娃),才能更擴廣批判的深度與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