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1 07:00:00泊樓
【詩話】長詩與短詩
寫詩和寫小說,最大的差異,並非在於有無故事(很多詩都是有故事的,尤其是長篇敘事詩);而是在於文字的濃縮精煉度。
散文和小說,通常是寫給一般讀者看的,這些讀者大部分並不是很有經驗的讀詩者;所以文字不會像詩那樣濃縮精煉。
如果像詩那麼濃縮精煉,人們通常會稱這篇散文或小說為「散文詩」、「敘事詩」而不是「散文、小說」。
所以,能同時精通小說和詩的文學家,很少;一個強調鋪陳,一個強調精煉,就好像一個是長跑,一個是短跑那樣;很少選手能同時精通長跑與短跑。
有些寫詩的人比較喜歡(以及擅長)說故事,因此會想要把說故事的感覺帶入詩中,可算是其獨特性所在。而這樣的獨特性,必然能隨著寫了更多的小說之經驗而成長。
我鼓勵任何初入門的詩寫手多練習小詩,而不要一開始入門就大量寫長詩,這有助於培養對詩文字的濃縮精煉度;
當然,有些初入門的詩寫手,本身已經寫作散文或小說多年,因此很擅長鋪陳故事,這樣的人可能會覺得小詩的篇幅很短,如果用來說故事,不容易交代得完整,因此寫作上或許覺得不夠過癮。
但這就是寫詩的人不妨去體會的地方;如何將龐大的思想與情感濃縮在短短兩行之內,這也是一種文字功力;這樣的功力,若想要熟練,難度也並不亞於要熟練地寫出幾千字的小說,雖然兩者用功夫的方式並不同。
短詩有短詩的長處,長詩也有長詩的優點。各有可欣賞之處。
漢語古典詩以短詩為主流,強調的是神韻與意境,以「言有盡而意無窮」為最高境界;因此漢語短詩的寫作技巧上十分重視煉字煉句,語言的濃縮精煉度很高。
長篇的詩作,則利於敘述大的故事,或建構出繁複龐大的意象世界。古人對於神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比現代人更在行,因此許多關於神話與歷史方面的故事,是以長詩的方式來呈現。
西洋與世界上其他各大文明,歷史上都分別發展出長詩的傳統。例如已故大陸詩人海子曾言,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學作品,包括西洋的荷馬史詩、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莎士比亞四悲四喜劇作..以及印度兩大史詩羅摩衍那與摩訶婆羅多...等等,全都是篇幅很長的偉大詩作,稱為「大詩」。
海子認為中國缺少「大詩」的傳統,所以他特別喜歡寫作長詩。可惜,他的福報不夠,讓他無法成為心目中的那種大詩人,他終究英年早逝了。
漢語現代詩受到西洋大詩傳統的影響,有一部分詩人很喜歡寫作長詩;當代最有名的長詩作者,應該首推詩魔洛夫了。他一生至今寫的「石室之死亡」和「漂木」已經是現代文學史的經典。
前幾年,我得知原來印度兩大史詩二十萬行還不是人類史上最長的詩篇,圖博(藏族)的《格薩爾王》,高達三百多萬行,是至今人類發現最長的史詩。
讀這種長篇史詩,不能當成小說來讀,而是要能夠去感受其意象和節奏,體會其整體構成的意境。
一般讀者是沒有能力閱讀長篇詩作的,這使得某些短詩爆紅之後,比長詩更容易流行於大眾;但站在人類文學史的視野來看,長詩通常比短詩更具文學價值,因為作者必須耗費更大的心血和時間精力來鑄就,有時甚至是作者整個生命力量的凝縮。
這一點也是寫作可以很好玩、很美好、卻也可以很偉大的原因;值得吾人仔細體會。學無止境,多觀摩、多練習各種不同的文字技能,有助於讓自己的寫作功力更加全面而成熟。
(2012-02-25)
(悄悄話)
2013-01-31 23:08:01
(悄悄話)
2013-01-31 00:35:27
(悄悄話)
2012-09-18 09: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