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與解答篇》【詩謎】21世紀首龍初春名人堂
《提示與解答篇》【壬辰年後元宵情人節詩謎】21世紀首龍初春名人堂
【請注意】
在翻看答案之前,請讀者先瀏覽提示,再想一想,若確定猜不出來,再看本文最下方回應區的回應,解答在那裏。
【提示(一)】
本系列詩謎共十題,全為人名,皆為名人。這十個名人,彼此之間有一種共通性。共通性為何?看本文題目,就可以知道。若你一開始已經猜出了其中某幾個名人,你就會更容易猜出剩下題目的名人。
【提示(二)】
要猜出這些人名,都需要一點「常識」;常識可能是與其相關的新聞報導,或是與其專業相關的知識;此外,每一題的題目文字,都可視為是對這位名人的一種「印象描述」、「想像比喻」、或「觀點詮釋」。
【提示(三)】
各題之線索分別說明如下-
一、
等不及投奔龍的懷抱,一聲悠悠長長的嘶鳴....
鸞鳳伴著雲火,飛向彩虹
線索:第一行的「龍」字,表示龍年。第二行中,有兩組關鍵字詞「鸞鳳」和「彩虹」;這兩組字詞分別與這位名人的「名字」和「曾經從事的工作」有關。
二、
打自娘胎出生,取名的那一刻起,她就註定
要跨越大江大海,實現此刻的天命
線索:這位名人的父母給她取的名字,與整個大時代的命運有關。「大江大海」比喻大時代的命運。
三、
所謂德行,或者脫凡入聖,對他而言,就是指:
「燃燒一生的夢想,成就一個真正的人。」
線索:第一行與這位名人的姓名有關;第二行則與其成就的事業有關。「真正的人」是關鍵詞。
四、
馬友友醉酒暴走
喝的不是馬米酒
線索:「馬友友」、「醉酒」、「暴走」、「馬米酒」這四組字詞都是關鍵字。這位名人日前獲得不少新聞篇幅報導。
五、
灌籃遊戲不只哈林會耍
別忘了哈佛的林,防風林,黃瘋林
線索:「哈林籃球隊」以花式籃球而舉世聞名;因此「哈、林」二字,可成為對這位名人特色的一種聯想。
六、
She couldn't have poor English, so,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she left the President.
線索:「poor English」意思是英文很爛、「Spring Festival」是春節、「 President」是總統。整句話翻譯為中文就是:「她不可能英文很爛,所以,在春節前,她離開總統。」
七、
After Lin left Rockets, the city has a sad name now,
Because of the singing song always loving you...
線索:整句話翻譯為中文就是:「當林書豪離開火箭隊後,這個城市如今有了一個悲傷的名字,因為那首正在傳唱的歌一直無悔深愛著你。」,「城市」和「歌」是關鍵詞。
八、
文學應該持續干預政治,直到政治停止干預文學
於是乎,文學、政治,成了兩個最奇怪的詞
線索:本題需要一點文學常識;第一行是改寫自某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名言(非本題答案);第二行與這位名人的作品有關,其作品在文壇很有名。
九、
當歐債的洪澇氾濫成一大片悲傷的草原,人們就更加渴求
他的雨滴,以滋潤地中海那乾燥的、蔚藍的晴天
線索:本題需要一點財經時事新聞的常識和藝文常識;「歐債的洪澇」、「地中海那乾燥的、蔚藍的晴天」與這位名人所在的地點有關;「氾濫成一大片悲傷的草原」與其作品有關。
十、
線索:本題需要一點藝文常識;「色彩在亂世不易倖存」與這位名人的職業及其所身處的時代環境有關,其他各句與這位名人的姓名和作品風格有關。
-----------------------
【第十題解答】
(是一位畫家)
說明:
郭雪湖,原名「郭金火」,1908年4月10日出生於台北市大稻埕,2012年1月23日於美國病逝。被公認為是近代台灣繪畫史上重要的大師之一。
1925年,郭金火16歲時,至蔡雪溪之「雪溪畫館」門下學畫。蔡雪溪是當時有名職業畫師。他幫郭金火取名為「雪湖」,並教授其描繪神像及裱褙的技藝。蔡師引領郭氏入藝術門,但郭氏後來的發展,主要靠勤於自學,與臨仿海內外名作。
1927年,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郭雪湖與陳進、林玉山,三位年輕人共同入選東洋畫部,並稱「台展三少年」,一時聲明大噪。
1928年,郭雪湖以膠彩畫《圓山附近》獲得特選,其細膩畫風震撼畫壇,在台灣蔚為流行,人稱「雪湖派」,後逐漸形成「台灣畫派」。
1930年,郭雪湖與日籍畫家鄉原古統、林玉山等人共組「梅栴社」;
1931年,郭雪湖赴日參訪,受日本畫的影響與啟發。
當時在台灣的重要日籍畫家鄉原古統(本人新聞台曾以鄉原古統的畫作作為台長大頭貼),他是郭氏亦師亦友,郭氏常向其請益;他曾勸郭雪湖要做職業畫家,郭氏因此一生獻身藝術,後來連師大系主任教職都加以辭退。
當時,郭雪湖曾創辦全臺第一所正式立案的「雪湖美術教室」,從事兒童繪畫教育。此外他也曾加入東洋畫會「栴檀社」、「麗光會」,「臺陽美展」成立後,曾擔任多年東洋畫部評委。此外,他結合畫友,成立「六硯會」。兼容東、西洋繪畫;對台灣本土畫作之畫風形成,影響深遠。
1945年二戰結束後,郭雪湖與畫家楊三郎共同籌組「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簡稱「省展」),並擔任國畫部評審委員長達22年。
1947年,228事件爆發前夕,陳儀政府則將施政不力因素歸因於「台灣人受日本統治與教育後的奴化」並積極展開「去日本化」的政策。包括禁說日語、官員不肯任用台灣人...等等。
台灣的本省人與外省人因語言與文化隔閡、教育水準高低有別,衝突日益加劇,加上不滿陳儀政府的貪污腐敗,批判日益激烈。遂爆發了二二八事件。
當時有多位知名台灣本土畫家遭到波及,包括當時身為嘉義市參議員的陳澄波遭到處決;畫家廖德政之父廖進平因得罪國民黨而遭到「失蹤」...等等,原本深受日本影響的郭雪湖、林玉山等人,處境也極為凶險,但因當時涉入政治不深,對事件保持沉默,幸好也生存下來了。
1964年後,郭雪湖赴日定居,除寫生日本風景之外,也創作許多具臺灣特色的靜物作品。1974年,到中國北京及江南旅行寫生,完成「中國風景系列」50幅。在北京、上海展出。
1978年起,定居於美國舊金山。1981年後,進行「北美洲風景系列」。1990年代赴歐洲旅遊寫生,也憶寫台灣風景。
2008年以百歲高齡獲行政院文化獎。
綜觀郭氏一生,雖發源於台灣本土,但曾赴日本、泰國、菲律賓、印度、中國大陸、美國完成多項系列大作,與國際接軌交流頻仍,也多次於海外展覽,極具國際觀。
因此,郭雪湖可謂兼具本土化與國際化的難得人物;他雖熟稔傳統技藝脈絡,但不以此為滿足,仍積極開發前衛創新實驗性技法;一生風格多樣,學貫東西,啟發後輩畫家甚鉅。
而對於時代命運與政權更迭,郭雪湖能與日本畫家交好,又能於國民黨政府舉辦的畫展中擔任評審委員。這固然與國民黨遷台後必須積極拉攏台灣日治時期知識分子有關;但也反映出郭雪湖於亂世之中,顯然保持著高度的機警與圓熟。或許正是這樣的謹慎、機警、與圓熟,使得郭氏在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當中,並沒有遭到波及,而能倖存下來。
戰後台灣本土畫家,就是在這種伴君如伴虎,與政治無法拉開距離,卻又不願受其影響的矛盾心情下,無法充分表達關懷現實的畫作,而只能致力於追求藝術技巧上的突破。郭雪湖也不例外。
雖然技藝甚高,但本土畫家當年總不能得到政府關愛,故而常年遭到輿論、教育界、和社會大眾給忽略,因此長年居於畫壇發言權地位的,是一大批外省來台的畫家,這情形直到政黨輪替之後,才有明顯改善。在此時空環境下,郭雪湖當年內心的壓抑情緒,可以想見。
既然沒能獲得應有的重視,對於政府也不見得很認同,後來遂乾脆長年旅居海外,致力於在海外參展,也實屬必然。
在畫風方面,郭雪湖的膠彩、水彩、水墨,成就均高,油畫也有一定貢獻。
他喜歡用鮮明的色彩,線條也富於變化;畫作主題以風景畫最多,前衛性的技巧實驗經常進行,但總會規範於一個令觀者感到舒適的表現手法內,不會刻意去挑戰觀者的視線。
此外,郭雪湖也受到許多戰後來台外省畫家的影響,將水墨技法融入水彩當中,調和中西。
當郭雪湖2012年123病逝時,新聞報導篇幅不大。但其實他對台灣的影響,非常深遠。
還記得前兩年我在台中國美館欣賞郭雪湖百年回顧展時,對他多樣化的技法深感震撼;我知道他找到一條「藝術生命的坦途」,縱然外在身軀所處的時空背景未必盡如人意,但他在藝術生命中,實現了自我的生命意義。
(答案:郭雪湖) 2012-03-15 2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