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4 10:08:46泊樓

【詩】寫詩之為一種渡化


 -廣欽老和尚:「他們以講經說法渡眾,我以念佛來渡眾。」

渡化,讓一切的生命圓滿
他以熱血她以柔情牠以生存它以存在祂以無言無示
無言無說超越非想非非想非非非想非非非非想
來渡化一切,讓一切圓滿

讓一切圓滿,來渡化一切
以菩提心故志成佛道歷三大阿僧祈劫
功德圓行大願無盡大悲無遮大智無礙大雄無敵
讓一切圓滿,以詩來一切

以詩來圓滿,萬法唯心,如露如電
應如是觀如是頌如是了知如是想如是
如來說眾生八萬四千煩惱
佛法即有八萬四千法門,詩
一法通萬法,一切即一一一切

詩,欲令眾生飲甘露
清空煩惱三毒,徹證了悟
欲令眾生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圓成佛果

然後,從認知下手
改變思維的電路
於一法界十法界百千萬億那由他法界
唯心唯物唯識畢竟空寂
思路,畢竟空寂

詩,畢竟空寂

詩人,以詩來渡化,
畢竟

過客 2008-06-16 12:58:11

其實「口水」也是另一種聲音。

口水者,人之唾液也。其功用在於濕潤食物,使其便於吞嚥,為消化食物的先鋒。

任何的學問,總是要先經過消化---由此可見,真理之辯;君子之爭始於「口水」,好像也說得通吔!

為博眾人一笑,總是語出驚人,台長請別見怪。

版主回應
口水,消化也。過客有意思的見解^^。

話說回來:

口水一詞,通常比較不屬於君子之爭。比較像是小孩子拌嘴吵架。略帶貶意。所以我才會說探討辯論真理的言論,不宜用「口水」二字一語帶過。

但這裡的留言板本就是公開園地,任何言論自然本台都予以尊重。不會見怪的。

很歡迎繼續發表各種言論於此。
2008-06-19 20:41:12
映彤 2008-05-24 02:50:10

<心無礙,無偏見>,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真理愈辯愈明,就看格局胸襟夠不夠?

版主回應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這話講的比較偏向於“競爭”。

中文成語“君子之爭”,講的也是競爭,而不是鬥爭、抗爭、爭論或爭辯。

為了探討真理而辯論,心態上應該是比較接近於“理性”,因此“爭”的感覺,就很淡了。
2008-05-26 18:40:19
過客 2008-05-21 20:19:18

我覺得御風要表達的可能是那種--
見山是山
見山不是山
見山又是山---的心境層次的峰迴路轉
管它是用什麼自然來創作,只要是好作品,都值得我們去欣賞呀!
我已經被口水淹沒啦!

版主回應
文學交流,討論創作時,觀點不同、意見有別的情況,是很正常的。其實不只文學交流如此,各個領域的討論,也經常是如此。

真理越辯越明,未必只是口水。

佛法並不追求所有觀念意見的單一化、標準答案化,而會尊重多元觀點,開放探討而無罣礙。

所謂「不惹塵埃」,是指心胸要能自在無礙。這絕非逃避不同意見的討論,也絕非在真理未明時就以「爭論」來看待所有的不同意見之交流。

心能自在無礙者,不因不同意見的探討而產生貪嗔痴,而且意見交流時,並無「非贏不可」的心態,而是以平常心、慈悲心看待。

所以,這類的討論,不宜僅以「口水」二字一筆抹煞。

「見山還是山」,是指“心無礙,無偏見”,而非指“避談不同意見”也。

不同意見又如何?就大方提出探討即可,有什麼好避談的?
2008-05-23 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