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08 18:01:42吳用小女子

復仇者與篡位者的失敗敗在愛的徒勞

伊森霍克的王子復仇記
羅曼波蘭斯基的馬克白
肯尼斯布萊漢的愛的徒勞

莎士比亞的戲劇在今日看來既遙遠又靠近. 遙遠的是, 現下對莎翁戲劇有興趣演出的人, 要如何呈現伊莉莎白一世時的韻文文體; 靠近的是, 要如何處理亙古不變的人性主題.

但莎翁戲劇優美的文體在大螢幕上似乎難以展現其優點, 莎翁語言的機智與深沉似乎無法與影像同時並存。早在90年代,巴茲魯曼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將維洛那的兩大家族套上義大利黑手黨的外衣,之後不論是丹麥復仇的王子、那瓦拉讀大學的王子,都批上一層現代化的外套,希望可以以另一種更不同的方式呈現莎翁的作品。只有蘇格蘭的王戚仍舊維持原樣。

伊森霍克的王子迷失在現代化的叢林中,電影的背景是完全冰冷且疏離的現代世界。王子搖身一變成復仇的現代嘻哈,歐菲莉亞是現代美眉。劇中所要呈現的衝突在何處呢?只見演員照唸著莎翁的台詞,17世紀的文字再鏗鏘有力,當它呈現的效果是失敗終究是失敗。台詞本身若沒有問題,問題又出在那裡呢?

黑澤明曾將馬克白成功地轉換成日本幕府時代的武士,在蜘蛛巢城裡不明來源的人根本不會想到原劇是「馬克白」。或許是因為文化不同的緣故,讓導演沒有語言上的顧忌,蜘蛛巢城反而比其他的西方電影更成功地呈現了莎翁的戲劇。波蘭斯基的馬克白在影像上仍有其過人之處,但在主題的處理上卻相當的軟弱。對於人性的貪婪與暴力的描繪顯得力不從心。

肯尼斯布萊漢這位被視為莎翁戲劇的現代執行者,似乎較適合處理悲劇以外的其他劇種。「愛的徒勞」成功地融合30年代美國歌舞片的形式,劇中年輕的演員也都是一時之選,讓整齣影片環繞著趣味、輕鬆的氣息,而莎翁的語言並不會令人感到與影像剝離,切合恰到好處。或許,莎翁戲劇最難的部份並不在語言,而在其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