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25 15:39:16酷月

[小書籤]死亡與國王的侍從

這是198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因卡的劇本力作。它根據1946年發生於奈及利亞叫做Oyo的城市中所發生的真實事件而寫,正式發表於1975年。一般人都將這劇本解讀為殖民者(英國)與被殖民者(奈及利亞)、西方道德與非洲信仰、約魯巴族(Yoruba)傳統文化與現代價值之衝突,為此作者在1978年以本劇主角艾雷辛歐巴(Elesin Oba)之名,表演一篇<誰在怕艾雷辛歐巴?>的長篇論文為之答辯。索因卡認為這種觀點係「知識淺陋加上心理制約」的化約論,他寧可被視為一具哲學層次的命運「輓歌」。

第一幕以相當類似希臘悲劇的形式呈現:國王侍從艾雷辛歐巴與走唱說書人以韻文交鋒,市場婦女組成歌隊則由市場大媽伊亞洛札(Iyaloja)領軍答唱,伊亞洛札將自己的閨女嫁給艾雷辛歐巴,歡送他光榮殉死。

第二幕在白人行政官宅邸,行政官夫婦漠視當地習俗以約魯巴死者的袍服作為化裝舞會的戲服。之前他們之前亦不顧習俗地將艾雷辛歐巴的長子歐朗弟送往英國攻讀醫學。他們視集體慫恿人自殺的習俗為不人道。

第三幕回到黑人市集,艾雷辛準備赴死,非裔警察奉命去前來阻止,被市場的婦女和女孩們嘲笑為白人的走狗,受辱而回。第四幕於白人舞會上,為在王子前呈現表面的和平,行政官強硬阻止艾雷辛自殺,同時艾雷辛之子也已回國,準備安葬乃父,他勸說行政官夫人勿強加阻攔。

第五幕在行政官的地牢裡,艾雷辛歐巴被囚禁以避死,但此舉被族人與自己視為恥辱,艾雷辛之子歐朗弟因此替父而死,父子俱亡,遺腹子在伊亞洛札之女腹中。

假使讀者沒被第一幕陌生的社會儀俗、與飽含隱喻的長篇韻文所阻嚇,當能漸漸揭開一齣並不複雜的五幕古典劇型:兩造起、承、衝突、悲劇收場。至於在這表面架構下,讀者是認同維護傳統的歐朗弟、鄙視被榮譽所擁戴又被自憐所打敗的艾雷辛,或同情掙扎於兩難困境中的行政官,或純粹為表面的文化衝突眩惑,嚴格來說都不能算是「誤讀」。

縱然我敬重索因卡的信念也著迷「神話詩學」的觀念,但戲劇自有獨立於信念和哲理的美學存在。以源遠流長的古典悲劇歷史來說,這齣戲的文化色彩鮮豔,舞蹈和詩歌深具表演潛力,而其實超越了對人性深度的重新發現。

至於何以這樣認為,我想這應該是另一篇戲劇批評論文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