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03 19:40:35酷月

【旅遊追記】物質比精神更恆遠...

(圖說: 大英博物館大廳)

在倫敦絶對無法錯過各式各樣的博物館和美術館。英國公家博物館不但經費充足,收藏淵博,而且幾乎都是免費的(中庭有捐獻箱,隨便你給不給)。雖說英國人對個人私有權非常敏感,但是他們對公共財產的維護也不遺餘力。他們視博物館為公共資源、公共教育的一部分,人人得而享有,連帶也嘉惠了全地球村的公民,只要來英國就可享有豐富如立體百科全書般的博物館。當然也有人說,那些收藏本來就是從世界各地掠取來的,提供全世界參觀又算什麼恩惠?

在國內我一直對博物館並沒有太大的興趣,總覺得那像把文化或藝術集中在玻璃棺裡陳列的墳場。但是隨俗來到大英博物館後,卻不由得有些震撼,因為這裡看得到的不只文化玻璃棺,也看得到人類對知識無窮無盡的好奇心,熱忱、野心,和意志力;整理和維護的努力是勤謹的,分享的精神則是慷慨的。且將意識形態擺一邊,想到我從未看過尼羅河,卻站在法老王的雕塑前瞠目結舌,我能說什麼呢?我正在享受所謂「帝國主義」帶來的成果。

後來我陸續去了倫敦博物館、國家藝廊、自然史博物館、戲劇博物館,排好行程一天逛一家,每個館藏都各有特色。當我看到書上讀過的名作,變成實物,排山倒海來到眼前時,除了是印證,心中也油然浮現類似「XX恆久遠,真情永流傳。」的廣告詞。

物質恆久遠…。

物質還在,只是製造者和擁有者均埋葬墳塚,伴隨著他們的事績卒不可考,曾經有過的感情煙消雲散。比沉默還沉默,是了無痕跡。

我現在所珍視的一切:生命、青春、回憶、智慧、愛人的歌聲、溫暖感人的片刻…哪一樣可以通過物理性的考驗保存下來?倒是我一只摔壞的手錶、用過的鋼筆蓋,或者抽水馬桶什麼的,機緣湊巧,說不定還能在一千年後躺在玻璃櫃裡向人們展示呢。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場光陰的戰爭裡,物質最後得勝了,物質比精神更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