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腫瘤病人度過低潮減輕壓力生活品質更好
〔記者林樂南市報導〕奇美醫院護理部血液腫瘤科病房小組長吳玉琳,護理耕耘十八年,帶領腫瘤病人度過低潮,減輕壓力,讓生活品質更好,陪伴病人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血液腫瘤科病房小組長吳玉琳,在護理一職已耕耘十八年,回想一開始選擇護理,跟多數人一樣是家人的建議,理由是「畢業後工作穩定」。吳玉琳畢業後到奇美醫院面試時,當時志願科別寫了三個內科病房,但從來沒想過會到血液腫瘤科(8A)病房,畢竟這是從未在實習端就接觸的科別。剛走入臨床是惶惶不安的,看著病人得知罹癌時的震驚、化學治療過程的緊張無助、最後接受了醫療有其極限的事實,接續著安寧緩和醫療介入,在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意書的掙扎後,終須面臨死別的哀傷輔導。
吳玉琳說道:「這些年,病人用生命讓我體會,這是個無法改變的生命歷程,但能在照護過程中,傾聽到病人及家屬心中的想法,陪伴共同度過生命最後一哩路,他們對我的信任感,是其他工作無法比擬的,也帶給我最大的成就感。」。
血液腫瘤科病房入住的都是罹癌的病人,除了固定時間需施打化療藥物,會有五至十四點五%病人會發生惡性蕈狀傷口,這些傷口是無法癒合的。腫瘤傷口的形成是因為癌細胞增生,造成組織呈現蕈狀或浸潤式生長,進而使腫瘤蕈狀傷口穿透皮膚或轉移至皮膚,宛如體內潛藏的迅猛龍,啃食病人殘弱的身體,吞噬僅存的生命力。
腫瘤蕈狀傷口通常會出現惡臭、大量滲液、出血及疼痛,這些不適症狀常常造成病人的身心負荷加重,感到衝擊或自卑繼而導致社交退縮,而家屬對傷口的恐懼及照護負擔也隨之增加,護理師面對複雜多變的腫瘤蕈狀傷口挑戰時,就是要盡最大的能力,讓病人及家屬在面對生命威脅之際,比現在過得更好。
吳玉琳舉案例說,記得多年前照護過一位口腔癌病人,病人傷口惡臭嚴重、換藥時出血頻繁,當換藥時都讓自己很擔心會突然大出血,一直到病人離世,病人的傷口仍未改善。那時病人太太說過,這個傷口讓病人很痛苦、面目全非的樣子不敢讓親朋好友看到。太太問她能不能想辦法讓病人沒有傷口的離開?那時她在病人的傷口上覆蓋人工皮敷料,雖然不知道是否是最合適的,但卻是最後能為病人做的事。當家屬看到病人傷口貼上人工皮敷料,猶如象徵傷口已痊癒,激動感謝的神情表露無遺,除了撫慰家屬的心,也觸動了自己的內心深處。因為這個照護經驗,讓她知道除了抗癌治療外,還有著病人的腫瘤蕈狀傷口照護問題是需要她去重視。
吳玉琳指出,腫瘤蕈狀傷口照護的茁壯與精進,是照護團隊的一步一腳印,從發展腫瘤蕈狀傷口照護評估表、安排課室教學、運用心智圖繪製及腫瘤蕈狀傷口桌遊活動,提升護理師腫瘤蕈狀傷口的知識,創意發展擬真腫瘤蕈狀傷口模具,模擬出腫瘤傷口特性,包含出血、疼痛、滲液與惡臭特性。透過實際操作,提升了護理師照護腫瘤蕈狀傷口技能,亦減輕護理師面對腫瘤蕈狀傷口的心理壓力及衝擊。擁抱熱忱的在腫瘤蕈狀傷口照護教學努力下,所發展腫瘤蕈狀傷口教案,很幸運地得到院內教案競賽金獎殊榮,同時也將此照護成果投稿專業學會並獲得肯定。
吳玉琳表示,好的照護,是需要與病人與家屬的攜手合作的。經由護理師用心教導照護技巧、出院時完善的出院準備與追蹤電訪、更發展LINE群組「一隅有花」,適時了解並協助病人家屬照護蕈狀傷口,不讓病人和家屬回到社區時須獨自面對棘手複雜的傷口問題,讓醫療團隊真正成為病人及家屬堅強可靠的後盾。
上一篇:長期腰酸背痛中醫針刀治療有「解」
下一篇:淺談男性不孕症之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