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露餡」自行移走優化優疝氣手術可順利歸位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台南新樓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高聖勛醫師指出,「疝氣」是人類有記載的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台語俗稱「墜腸」,疝氣的定義為部分腹內器官經由體壁向外不正常的凸出、隆起,這些腹內器官通常是小腸、大腸、膀胱、大網膜,疝氣發生的位置在鼠蹊部上方、肚臍、其他腹部等,其中以「腹股溝疝氣」最為常見,另在腹股溝附近還有另外一種相對常見的疝氣,叫做「股疝氣」,優化優疝氣手術可順利歸位。
高聖勛醫師說,傳統的疝氣手術是以自身組織的張力縫合手術,術後張力大而導致傷口疼痛,復原慢,且復發率高,已逐漸被取代。在九0年代時期「無張力網膜修復術」利用比疝氣缺口更大的人工網膜來修補並加強受損的腹壁缺口,術後傷口比較不痛,復原時間比較短,復發率也比較低,已成為疝氣修補的主流。
許多微創手術的專家進一步將無張力修復術與腹腔鏡結合,近些年較為新興的疝氣修補手術有經腹腔腹膜前疝氣修補手術 (簡稱TAPP)、 全腹膜外疝氣修補手術(簡稱TEP),此兩種手術只要藉由肚臍下方一公分傷口及兩個0點五公分的小傷口,藉由腹腔鏡的幫助,便可在腹壁薄弱的地方做人工網膜的修補。
跟傳統之無張力網膜修補的手術相比,TEP/TAPP提供以下的優點為:(一)術野上可以清楚的看見其他可能的疝氣位置;(二)不用破壞腹股溝的肌肉與筋膜;(三)各種類的腹股溝疝氣都可用同樣的方法修補;(四)當有兩側疝氣的問題,可以用同樣的傷口一起修補;(五)在復發型疝氣的修補,若先前採用開放式修補,此次腹腔鏡術式可以避開之前手術造成的粘黏;(六)傷口小而美觀,術後早期疼痛較少,可以較快重返工作/活動;(七)降低慢性疼痛的風險。TEP/TAPP的缺點為病人需要全身麻醉,不適合用於高齡且具有多重疾病的病人。
高聖勛醫師指出,疝氣手術是最常見的外科手術之一,根據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資料,每年大約有四萬名病患因疝氣接受手術治療,以腹股溝疝氣九十%以上,全世界每年有超過二千萬病人接受腹股溝疝修補術。因此有疝氣問題的民眾需要盡早以手術治療處理,主要是為了避免「疝氣嵌頓」。這個情況意指為當疝氣囊內的器官突出過久,因為水腫有可能而影響血流,移走器官不易推回去;若時間一久,器官(常見為小腸)會缺血壞死,這樣就變成緊急情況,容易引發敗血症危及性命安全。
高聖勛醫師致力於解決病人疝氣的問題,除了學習並熟悉最新的手術方式之外,並期望透過此舉能改善病人的術後復原力,早日重返工作岡位以及降低手術之相關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