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3 23:29:53coolanews

雙側上泌尿道上皮癌以「雙側輸尿管鏡下腫瘤燒灼術」解洗腎危機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七十六歲王女士,因無痛性血尿持續二天,到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謝育哲門診就醫,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雙側上泌尿道腫瘤、左側輸尿管一點九公分腫瘤及右側上腎盞一點五公分腫瘤,切片證實是雙側上泌尿道上皮癌,經施以「雙側輸尿管鏡下腫瘤燒灼術」解洗腎危機。

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醫師謝育哲向王女士說明,一般的標準治療是雙側腎臟輸尿管切除術,但是術後可能會有面臨洗腎的風險;另可考慮輸尿管鏡下腫瘤燒灼術,對於兩公分以下的腫瘤,效果不錯,且可免去雙側腎切除而面臨洗腎的風險。透過醫病共享決策,王女士決定在奇美醫學中心泌尿科接受輸尿管鏡下腫瘤燒灼術,配合術後定期回診,目前影像學和輸尿管鏡追蹤檢查顯示,腫瘤獲得良好的控制,四年無復發轉移現象,腎功能也維持在穩定的水平。

謝育哲醫師指出,泌尿道上皮癌是一種好發於七十歲以上族群的癌症,在台灣每年有近四千人確診。泌尿道是由上至下為腎臟、輸尿管、膀胱以及尿道;而上泌尿道指的是輸尿管與腎臟,由上泌尿道上皮長出來的腫瘤,就稱為「上泌尿道上皮癌」,是特別好發於南台灣的一種癌症。

根據國健署二0一九年報告顯示,國人罹患上泌尿道上皮癌的機率居全球之冠,佔所有泌尿道上皮癌二十五至三十%以上。進一步分析,南台灣的發生率是全國平均值的一點三六倍以上,根據相關的接觸風險分析,抽菸、慢性尿毒症病人、從事易接觸化學物質與染劑的工作、烏腳病流行地區病人、有家族史者、曾罹患下泌尿道上皮癌病人和服用含有馬兜鈴酸中藥的病人,都是泌尿道上皮癌的危險因子之一,隨著年紀越來越高,發生的機率也越大,洗腎病人也是高風險族群之一,因此不可不提防,須謹慎處理。

謝育哲醫師說明,根據國民健康署的二0一九年資料分析表示,國人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人口增加,並且有不當用藥習慣,容易罹患慢性腎臟病,慢慢走向洗腎的不歸路。且腎臟移植率低,美國腎臟移植率為台灣之六倍,因此台灣洗腎盛行率高,根據二0二一年台灣腎臟醫學會所發佈「台灣腎病年報」中的資料,共八六八四0人正在接受規則洗腎治療,台灣洗腎率真的是世界第一,許多已開發國家例如:美國、日本、新加坡等隨之在後。

謝育哲醫師指出,上泌尿道上皮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約十五%的病人沒有症狀,通常是經由其他檢查才偶然發現。大部分有症狀者以無痛性血尿來表現。其他可能的症狀包括:因腫瘤阻塞造成腎積水引起的腰痛。如果是罹患較晚期上泌尿道上皮癌,表現出來的症狀則以疲倦、貧血、體重減輕或因骨頭轉移造成的骨頭疼痛為主。

謝育哲醫師指出,標準治療方式為患側腎臟輸尿管與膀胱袖口的切除來根除癌細胞。以往傳統開腹手術切除腫瘤,傷口長度至少二十到三十公分,病人常因拒絕接受手術而錯失治療時機,對於年長者或腎功能較差的病人較不適合。如果採取腹腔鏡手術,對於多共病與日常身體機能差的病人也不適合採用。對於腎功能不佳、雙側病兆或是單一腎臟的病人,在較初期且單一的腫瘤,腫瘤小於兩公分,則可考慮接受輸尿管鏡下腫瘤燒灼手術,不僅可免去因雙側腎切除而洗腎的風險,還有疼痛較少、無手術傷口、恢復較快的好處。目前此治療已經納入美國國家癌症治療指引內。

上泌尿道上皮癌預後最重要的因子就是腫瘤期別。根據奇美醫學中心統計二00二至二0二二年上泌尿道上皮癌共有一八二四位病人,第一期的病人經治療後五年存活率可至八成以上、第二期七成、第三期六成,一但到了第四期僅不到四成的存活機率,比例差異相當懸殊,因此早期發現可以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