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醫院「細胞治療中心」造福癌友免舟車勞頓出國治療
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有關癌症細胞治療醫學方面,癌症一直都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除傳統手術、化療及放療外,二0一0年後的這十年這幾年,包含以RNA為準的標靶治療藥物,免疫治療藥物等等,蓬勃發展,且預後皆有重大突破,而現以細胞為基礎的「自體免疫療法」也成為值得期待的治療選擇。
幹細胞專家同時也是安南醫院院長的林聖哲醫師表示,安南醫院細胞治療中心經衛福部核准,可執行癌症自體免疫樹突細胞治療(DC)及體外共同培養樹突細胞和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進行DC.CIK合併療法,其主要治療對象為「實體癌第四期」與第一~三期實體癌,經標準治療無效之患者,常見癌別包括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及續發性腦瘤(腦轉移癌)、上皮性卵巢癌、胰臟癌、攝護腺癌、頭頸癌、肝癌、乳癌和大腸直腸癌等八種第四期實體癌症。過往病人因為尋求細胞治療,需舟車勞頓至國外就醫,動輒花費七位數以上,加上需家屬陪同更費心力,安南醫院細胞治療中心不僅方便病人治療,費用負擔也可大幅減輕。
細胞治療中心主任莊皓宇醫師指出,以第四期癌症及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及續發性腦瘤(腦轉移癌)來說,即使患者經積極開顱手術、藥物及相關放射線治療,預後也是不佳。因此,腦癌的細胞治療就是利用病人自身的細胞來抑制癌細胞,透過分析患者的腫瘤組織,在實驗室中培養癌細胞抗原,並跟病人自己血液的樹突免疫細胞共同培養製成疫苗,再注射導回患者自身的淋巴系統,以便讓免疫系統辨識癌細胞並殲滅,而且治療後副作用相比傳統化療跟標靶治療更低。
放射腫瘤科主任詹凱翔也說,現今癌症治療計畫都是為患者「個人化量身訂做」,諸多文獻報告皆已證實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藥物、細胞治療再加上精準放射線治療,可有效抑制腫瘤生長及癌細胞擴散,甚至可使腫瘤縮小殺死或甚至消失,安南醫院跨科部細胞治療團隊目前已順利完成多例腫瘤患者治療,癌症細胞治療臨床經驗豐富且患者後續追蹤效果良好,希冀可望成為癌症治療之新里程碑。
有關基因檢測精準醫學方面,細胞治療中心結合高階健檢中心引入基因檢測晶片。健檢中心李崇豪主任表示,每個人之間有九十九點九%以上基因序列是一致的,但部分基因的鹼基序列因產生變異而造成個體間變化和多樣性,其中這些差異的基因位點發生率小於一%稱為突變,發生率大於及等於一%稱為單核苷酸多態性(SNP)。罕見疾病多為基因位點突變,而常見疾病或個人化外顯特徵比如高矮、胖瘦、皮膚黑白、易不易過敏、吸收好壞等則為多態性因素,這也就是常會體會到有些人容易肥胖,有些人怎麼吃都不會胖;有些人肥胖卻不會發展成糖尿病,有些人瘦瘦的卻會罹患糖尿病,這些發生率高的變異多為SNP和環境影響所造成的。
人體基因調控影響其每天生活和健康,因此瞭解這些差異的地方如突變和SNP,才能精準預防個人化疾病趨勢。目前「基因檢測」之檢驗方法為針對影響致病基因且具文獻支持部分進行分析,雖仍會有檢驗上之侷限性,但可提早明瞭自身有哪些風險並針對其進一步來調整生活跟飲食層面,更加注意自身身體風險處之健檢追蹤,超前部署管控好自己健康。
而在有關幹細胞再生醫學方面,安南醫院未來將著重在退化性關節炎、脊髓損傷及困難傷口修復的間質幹細胞治療和研究。以退化性關節炎為例,安南醫院關節中心方彥博主任表示,人類關節軟骨的磨耗會隨著年紀逐年嚴重,退化過程中容易伴隨著肌少症,骨質疏鬆症的發生,也因為少了外在的刺激而增加憂鬱症、失智症風險。退化性關節炎從發生到需要進行關節置換之前,一般是以消炎藥物或玻尿酸注射治療,只能減輕關節炎症狀,對於軟骨的修復幾乎沒有幫助。近來諸多文獻研究顯示間質幹細胞具有多重組織分化能力,包含軟骨細胞分化並具有抗發炎及免疫調節之能力,間質幹細胞確實有機會能成為治療及改善膝關節炎疼痛的明日之星。
繼二0一八年九月公告實施細胞治療特管辦法後,衛福部經兩年研議於二=金二二年一月十三日由衛服部醫事司預告制定「再生醫療發展法」、「再生醫療施行管理條例」、「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統稱再生醫療三法,最快將於今年一至二月間完成修訂,並排入立法院會期審議。政府制定「再生醫療三法」其目的在於希藉此讓細胞治療走向異體化、自動化和量產化,讓再生醫療不再只是「富人的醫療」,嘉惠更多癌友。
林聖哲院長欣慰安南醫院細胞治療中心有幸參與其中並見證台灣細胞及再生醫學日益成熟發展,真正帶給癌友最新且負擔得起的新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