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臉長出肉芽腫塊一碰流血檢查竟是皮膚癌!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台南市安南醫院皮膚科羅子焜醫師,之前遇見一位八十二歲吳阿嬤來門診時,臉上貼了大大小小的貼布,臉上有三個紅色突起的腫塊,分別位落在鼻樑、臉頰、耳前,而且傷口不斷流出血水,檢查竟是皮膚癌!
羅子焜醫師說,經問診後得知吳阿嬤年輕時務農,故長年長期日曬工作且年輕時因生活之故曾喝多年地下水。數年前臉上開始長出肉芽般大小突起,由於傷口癢曾用手摳除,但近來腫塊越長越大且一碰就大量出血,家人發現不對勁趕緊來院就醫。經理學檢查後羅醫師懷疑其臉上腫塊是皮膚癌,考量吳阿嬤年紀因而採用局部麻醉切除腫瘤,再用特殊縫合方法縫合傷口,以減少術後傷口周邊組織張力,如此一來疤痕會隱藏在臉上的自然分界處,日後恢復也比較美觀,病理結果顯示為鱗狀細胞癌和基底細胞癌,有完全切除乾淨,後續再定期追蹤即可,而每次當吳阿嬤回來門診時,都能看到其燦爛無比笑容,愛美果然是女性的天性,無分年齡。
羅子焜醫師指出,皮膚癌可分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黑色素癌,而基底細胞癌是台灣地區最常見的皮膚癌,第二常見為鱗狀細胞癌,第三則是黑色素癌。皮膚癌其表現多變化,早期病灶往往毫無症狀,很容易就會忽視其存在,但持續不理會就有可能會再惡化。一般常見導致皮膚癌原因為陽光紫外線曝曬,因此長期日曬工作者如農夫、工人、外送員,皮膚曝曬部位都是皮膚癌最常見的發生位置,其中鱗狀細胞癌跟陽光曝曬正相關性更高。黑色素細胞癌則常發生在手部及腳部,故手掌及腳掌有新生的黑痣就要多加留意,如自身發現手掌及腳掌的黑痣有不正常快速長大情況,一定要前往就醫。
另外值得注意地是,長期無法癒合的潰瘍傷口都有可能轉變為鱗狀細胞癌,疤痕組織上的慢性傷口則要注意馬喬林潰瘍(marjolin ulcer)。所以當皮膚原有的痣突然顏色改變或變大、異常流血、發現不明腫塊或出現久不癒合傷口,就要盡速就醫,接受醫師安排的詳細檢查。甚者,因鼻部較突出,易累積較多紫外線暴露,故鼻部皮膚癌就占了面部皮膚癌的二十五%,也就是四個面部皮膚癌病人中就有一個是鼻部皮膚癌。而曾經喝含砷地下水的民眾,比如南部烏腳病流行地區,通常在慢性砷中毒後約十至二十年後,皮膚會開始慢慢出現多發性皮膚癌症狀。
羅子焜醫師說,皮膚癌侵犯之惡性度和部位深度決定了日後不同的治療方式。基底細胞癌惡性度低所以手術治療成功率很高,黑色素細胞癌的惡性度高故手術切除範圍較大。現行臨床上治療方式有外科手術切除、冷凍療法、電燒刮除、放射療法等,如侵犯之深度較深或已轉移,就需更進一步化療或標靶治療。基底細胞癌及鱗狀細胞癌的預後通常較佳,但仍需定期門診追蹤,而為何台灣人罹黑色素瘤之預後比白種人差,主因為好發東方人的肢端型黑色素細胞癌比較惡性所致。
羅子焜醫師也表示,病人在切除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後,應定期複診及自我檢查皮膚情況並注意護膚,尤其避免曝曬和皮肉損傷,比如避免正午十二時~下午三時強烈日曬,戶外工作騎車運動記得用衣服、傘、帽子、防曬係數SPF>五十的防曬乳液來隔絕紫外線。
羅子焜醫師說,預防皮膚癌發生首先一定要經常自我檢查臉部及四肢等經常曝曬太陽部位的皮膚每日情況,如自身有懷疑可能的病灶,請諮詢皮膚專科醫師以趕緊有效治療避免一生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