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7 19:25:07coolanews

成醫心臟血管科延伸照護區域與效果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成大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科是全院第一大次專科,自開院成立三十多年來,已培育近七十位心臟專科醫師,有許多完訓醫師加入南部地區的醫院或自行開業,擴大照護各地的心臟疾患;留任醫師也繼續支持科內發展,包括服務、教學、研究等層面,迭有出色成績,並朝「醫有心,患無憂」的方向持續努力。

目前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共有二十二位主治醫師,其中有三位醫師借調至部立台南醫院、郭綜合醫院及麻豆新樓醫院,日常需指導每年三位總醫師,培育為未來心臟專科醫師;除了照護門診及住院病人外,平均每年施行四千多台心導管檢查治療。

心臟血管科主任趙庭興教授表示,政府預算制度不若一般私人機構彈性,而在院方支持下,心臟血管科不遺餘力引進高科技醫療技術,像心房顫動或複雜性心室心律不整疾患,可能造成腦中風、心衰竭、甚至休克,需要精密儀器及精湛手術技術的「複雜性電氣生理介入性治療」,實施經導管燒灼術或冷凍消融等電氣生理介入治療。心臟血管科在「複雜性電氣生理介入性治療」的投入,無論量與質均在南部地區居於領先,病人無需遠赴中北部就醫,實現成醫立足於南部、就近照護病人的初心。

未來,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期待成為國際心血管及電氣生理介入之人才培育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並從培育國內之心血管介入人才開始。在劉嚴文副教授的籌劃下,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從二0二0年開始,每年在新竹國家實驗中心舉辦一至二場大型心導管冠狀動脈旋磨的體外操作練習,擴大對國內心臟科醫師的複雜性心血管介入技術訓練,至今已辦理五場,共安排五十四位國內心臟科醫師接受訓練。

其他,像是結構性心臟病之心導管介入治療中的「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是雲嘉南地區首次導入此項技術並運用於適當疾患上;科內團隊已完成整備,近期將在雲嘉南地區率先施行「經皮二尖瓣修補術」治療。此外,無法或不願意施行侵入性治療的頑固性狹心病人,有新的治療選項:「體外加強反搏治療(EECP)」,也開始提供服務,以嘉惠台南民眾。

身為國立大學醫學中心,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的研究量能有相當可觀的成就。趙庭興主任表示,在醫院沈孟儒院長的大力支持下,心臟血管科投入智慧醫療相關研究,運用人工智慧輔助醫師判讀影像、協助臨床診斷,以及提示最適治療策略。於去年發表研究成果「自動化心肌局部性收縮異常偵測模型」,榮獲刊登於心臟學門頂尖的國際期刊” Circulation”(循環醫學雜誌),論文第一作者黃睦翔醫師並於今年獲得國內心臟科重要獎項「姜必寧獎」肯定。

趙庭興主任也指出,培育醫師是成大醫院與心臟血管科延續優良醫療照護必要與重要的責任,心臟血管科歷來培育的優秀醫師有不少轉進雲嘉南和南部地區的其他醫療院所,擴大了成大醫療志業的服務範圍。近年來,也擴大支援其他醫院的心臟科,包括部立臺南醫院、新化分院、郭綜合醫院、麻豆新樓醫院等,除了更深度的結合,也讓醫學中心的醫療服務能夠走入社區。